大作读毕禁不住让人从心底发出一声赞叹!汪先生此文与其说是一篇游记,毋宁说是一篇纾情散文更为贴切。曾读过许多游记类散文,长篇累牍不厌其烦,将一处景观,一个园子事无巨细地展示给读者,但遗憾的是,这一大块文章中却独独没有作者自己。 倦客以为,游记最忌讳,也最容易写成到此一游的文章。这是很悲哀的,因为这样的游记实在太多,读这样的游记我还不如去读导游词,肯定还更精简扼要许多…… 汪先生的游记文章好就好在不落俗套: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海棠、荷花、秋菊、梅香一路闻下去,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这一段文字可谓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起止如此: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于对饮中听听这春雨,看看这春雨,淋淋这春雨,尝一尝这霏霏的春雨。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作者在这雨中的罨画池里生发出一段怀古之思绪。 作为读者在这里读到的已经不单是罨画池,罨画池的雨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过客,还有这位在雨中沉思的作者,和他的的如诗般的情愫。 倦客跷拇指赞一声,确系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