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59|评论: 0

临邛古城位置变迁探析(1)——凡丁 唐文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邛古城位置变迁探析
                                                                                 (系列调查之一)
                                                                                    凡 丁  唐文栋
    第1节
    无论是古临邛土著先民的后裔,还是来至五湖四海的移民后代们,无不热爱和依恋这片土地,但是当我们追本溯源发思古之幽情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对脚下这片土地却既感到熟悉,同时又感到陌生。
    热衷研究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文化的人,可能会对以下记载产生困惑: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卓王孙宅在州南五里。”
    宋.《太平环宇记》说得更具体:“卓王孙宅在州南五里,基方十里,耕者往往得铜钱。”
    清·康熙《邛州志》补记:“在州南旧县中有卓氏钱瓮。明初城中掘出,大可容五石,色如漆,小口,宏腹,脚有籀文,明时掘地得二瓮,皆贮五铢钱,乃卓氏(王孙)宅址。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名瓮亭。”
    清.嘉庆《邛州直隶州》又说:“瓮亭(卓王孙宅)在州西。”
   《大明一统志》卷七十二《嘉定州·文君井》载:文君井“在临邛县南二里,即卓文君当垆,司马相如涤器处。”
   《大清一统志》卷三一零《邛州》“文君井”注:“在州东街左,相传卓文君当垆处。”
    清.康熙《直隶邛州府志》街巷条目记载:“文君巷,南正街左,横通文君井至新贤街。”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按说文君井与卓王孙之宅,本应是临邛镇的坐标性园林遗址,但以上那些记载,乍一看却令人摸不着头脑,笔者如果不想刻意回避的话,又很容易走进一条死胡同。
    到底是古人记错了?还是因城市的变迁使我们的理解错乱?抑或我们的认知有局限性?现代的临邛城仍然在秦汉时期临邛城的老地方吗?
    笔者带着这些困惑,参阅了能得到的从秦汉到新中国时期相关记载和文献资料,并结合初步实地考查,推测历史上的临邛城有过两次东迁,现今的临邛城已是第三代。第一代:秦筑张若城;第二代:西汉筑公孙城;第三代:明清筑临邛城,即原临邛镇。(笔者为了叙述方便,权且这样分别称谓)而且这三座不同时期的临邛城,各在各自的位置上。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伐蜀灭巴,待巴蜀初定后,秦惠文王又于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派张若修筑临邛城,之后临邛城在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频遭战乱和自然灾害,造成这座古城几度空废,有些重要的历史缺乏完整的记载,以至这座曾经向东、向南移动了两次的古城,让先来后到的广大移民及其后裔们,因失却一些邛崃城市发展史上珍贵的片段而无法连接,如再不及时发掘整理,恐怕将永远消失在人们的回顾之中。
    注:卓文君为西汉时邛崃著名历史人物,其三世以上祖在秦统一六国后从赵地迁虏入川,至蜀郡(今成都市)临邛县(今邛崃市)后,利用邛崃丰富的煤、铁资源冶铁制造兵器、农具、蜀刀和制陶,并从事南方陆上陆上丝绸之路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上的商贾活动,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至其父卓王孙时已富至王候,史载的卓王孙宅即今临邛镇西街瓮亭公园。
    文君井在南街左侧的文君街,经专家考证为西汉古井,相传为卓文君当垆卖酒之处。关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以《凤求凰》曲琴挑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曾用最大的篇幅记述,其爱情佳话因而在海内外千古流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