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是我国国内第一家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型网络智能叫车系统的应用类软件。它是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9日正式推出的,起初与北京出租车调度中心96106进行合作,继而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进行了战略合作,实施与地图类应用共同合作联运的新模式。目前,滴滴打车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打车软件平台,每天为全国超过1亿的用户提供便捷的召车服务和更加本地化的生活服务。2013年底开始,滴滴打车独家接入微信平台,并支持通过微信实现约车功能和支付功能。滴滴打车的最大价值是匹配用户和司机的需求,改变传统打车方式,在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用户现代化的出行方式[1]。 滴滴打车的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 截至2014年1月,滴滴打车已向北京、上海等30余个大中小城市推广并受到好评,全国有41万出租车司机注册滴滴打车,乘客下载量3000万次,日均在线司机23万,日呼叫订单65万,成交订单54万,一线城市订单成功率达85%。目前滴滴打车已经覆盖全国36%左右的出租车,北京、上海司机渗透率达70%。不难发现,滴滴打车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从对乘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滴滴打车的用户认知度还是较高的,用过滴滴打车的人数占到了所有受访者的63.06%(见图1)。滴滴打车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人际传播和推广,朋友推荐、出租车司机推荐占所有受访者的74%,大部分受访者愿意向朋友推荐这款打车软件,而通过微信、微博、大众媒体手段得知的占53%,通过软件的广告等其他方式了解的占22.5%(见图2)。用户对滴滴打车停止补贴的态度不同,76.58%的用户表示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见图3)。开放题方面,79.73%的受访者愿意将滴滴打车推荐给朋友,理由主要有方便、好用、快捷、安全、减少等待时间等;不推荐的理由有有碍公平、不习惯使用、操作太复杂等。 从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结果可知,76.8%的受访司机使用过滴滴打车且更愿选择使用滴滴打车(见图4),69.5%的司机是从其他司机那里了解到打车软件的,可见滴滴打车的人员推销是十分有效的(见图5)。大部分出租车司机认为用语音输入更加方便,主要是可以减少看手机的时间,而且认为使用打车软件并不会影响日常工作。乘客爽约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见图6),这也使司机与乘客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但也有52.63%的受访司机认为滴滴打车非常适合乘客与司机,认为该软件方便、可以降低空驶率、使司机获得更多的利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