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51|评论: 31

[群众呼声] 扶贫扶出“后遗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扶贫扶出“后遗症”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日期:2015-6-17        浏览次数:765次

【字体:
    “后遗症”,本是医学用语,把它与扶贫挂起钩来,是事出有因。
  新近一期《半月谈》报道,在陕北革命老区,扶贫工作政策好了、力度大了,但因大包大揽,效果不尽人意,且出现“后遗症”:部分农民“等靠要”观念开始抬头,脱贫的主动性降低了,致富的依赖性增强了。更有甚者,就连日常生活,也指望政府救济、补贴,隔三差五到基层政府要钱,不感到没出息、没面子,还觉得很骄傲、很光荣。此外,有的农民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下地劳动,受考核制约的扶贫干部不得不出来代劳——或进果园打药、拉枝,或帮着种大棚、卖蔬菜……
  这则报道让人心里五味杂陈。扶贫,是政府为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开发经济、摆脱贫困的一项社会工作。通过政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扶贫,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甩掉贫困帽子,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既是广大群众的期盼,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我国自1981年开始扶贫以来,经过30多年的攻坚克难,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日渐凸显。不仅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赞誉,而且为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有资料表明,从2010年实行新的扶贫开发纲要至2014年年底,我国减贫总量达到955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17.2%,下降到7.2%。2013年世界银行报告指出,1980年-2008年,在日均1.25美元贫困线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中国减少了6.62亿,减贫成效巨大。
  事实表明,扶贫既十分必要,又卓有成效。正因此,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可是,在有些地方,原本很好的一件事,却落下了“后遗症”,令人困惑,匪夷所思。想来思去,其所以然,不是出发点有问题,而是着力点有误差。换句话说,不能怪当地农民,只能怪扶贫干部。
  具体讲,问题出在“两不”上:
  其一,扶贫不得法。直观的表现是,重视从资金上、物资上帮助,忽视从观念上、技能上帮扶。说白了,还是一种自上而下、一厢情愿的政府行为。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紧迫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挖掘。加上一些扶贫项目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等,不是包办,便是代替,忽视甚至排斥群众参与,无形中助长了农民的依赖思想。有道是,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人都有懒惰和依赖心理。就像大人对待孩子一样,倘若一味娇生惯养,唯恐孩子吃了一点苦,受了一点累,难免把孩子惯坏了。我们知道,外因只是辅助因素,内因才是决定因素。大包大揽的做法,既不明智,更不科学,难免使部分扶贫对象养成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习惯。
  其二,扶贫不对路。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扶贫工作不但要因地制宜,而且要因户制宜。有道是,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道理,不同农村、不同农户,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当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办法。如,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劳务扶贫、生态扶贫、对口扶贫、社会扶贫等措施,多招并举,多管齐下,才能扶到点子上、扶出实效来。遗憾的是,一些干部自以为是,习惯于拍脑袋、想当然,扶贫项目的设计安排,往往脱离了贫困户的需求,既违背了农民意愿,又背离了当地实际。更有甚者,从扶贫项目的实施,到扶贫工作的开展,注重的是能不能为自己添业绩。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不尽人意了。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对贫血患者而言,比输血更重要的是帮助其增强造血功能。扶贫工作不但要从长计议,而且要问计于民。既要从资金上、项目上帮扶,更要从观念上、技能上帮扶,以增强农民的致富意识、致富本领。扶贫不对路,表面看是方法问题,实质上是作风问题。试想,自作聪明、居高临下,大包大揽,不征求农民意见,不广泛宣传发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怎么能如愿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又怎么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后遗症”呢?

此文是我转发巴中市扶贫网站的,我为什么转发,因此文是我村的现实情况,如不让转贴,就请海汕

打印此页 编辑信箱 关闭窗口 收藏本页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2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在于找到增收的门路!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2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在于找到增收的门路!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明白市级网站领导明白扶贫不得力,为和还这样做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村两委会议,重新审核扶贫户,请问巴中市领导,问过村委会领导们没,是社员评审出来的,还是村民自己报名的,还是社长自己写了就作数,还是村领导说那些人够得上扶贫就行了,请问你们第一书记,去实际调查过没有,去实地考核过没有,或者是就听下面报告就行了,或就是村领导与社长最后评审合格就行了,都是不用村民了解你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评审的,请你们领导回复

发表于 2015-11-2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拿扶贫的钱用来解决医疗、教育两座大山不好吗??有些无耻的人永远也扶不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发个贴老审核什么吗,我说的是实话,我一发贴,上网人家就知道我是那个了,我也敢真名实姓的注册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1-21 19:23
扶贫是个名,当干部的想尽千方百计捞两个才是真的!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又有几户?打着扶贫的幌子,唱着高调的蓝图,轻松地骗来国家款项,从中大胆地挥霸无数,希望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把逍遥法外的个别苍蝇查出来,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及条款给予严|肃处理!

发表于 2015-11-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几百元钱,这叫扶贫吗?用光了又贫了,只是为了一时的政绩.

发表于 2015-11-2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真的懒了,就是给金砖也富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没有思想的转变,领导没工作指导作风的转变,扶贫是不可能有什么功效的
发表于 2015-11-22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说有的县委书记、县长,一门子心思就是想的争取贫困县,享受国家扶贫,这还要凭关系,找后门,花钱买贫困县名额呢?

发表于 2015-11-26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假把式的扶贫,对弱农民来说,只是多一点调味品

发表于 2015-11-2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拿扶贫的钱用来解决医疗、教育两座大山不好吗??
同意此观点,扶贫不能扶懒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1-26 21:51
家庭没有经济来源的特困户,有病魔缠身的困难户,政府应该加大扶贫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实际农村有99%的外出农民工都达到了小康生活了,其中这一部分人家的老人在家享受扶贫济困资金确实不妥协!不厚道!扶贫局干部应该深入基层实地考察真正做到帮贫,帮扶,共同协商帮助措施,天天在办公室,电视上吼!有啥效果自己也心知肚明!老百姓并不懒,而是政府的一些干部实在是太懒惰了!太任性了!王八了!尤其是一些个别干部口口声声说老百姓懒惰造成了贫困,真是口吐狂言,自己是什么东西把别人想成了那样的样子!人家家庭困难是有目共睹的,你身为国家基层干部就应该帮助困难家庭献计献策,帮助他们找路子,找方子,找帮扶资金来为他们服务才是你们干部的应尽职责!吼政策要你们吼吗?天天要你们开起车车连环唱吗?不务实永远都是卵的!唱的再好,还是涛声依旧,淡求然!

发表于 2015-11-26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唱高调老百姓是要吃亏的!务实才是硬道理!实真贫,真扶贫,扶实贫才是道!多找方子,多找路子,真抓实干才是基层干部的王道!光一天甩起脑袋望天上吼政策有毛用!

发表于 2015-11-27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贫穷,自古以来,从始至终,都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

发表于 2015-11-27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扶贫是为了政绩?那不要政绩可不可以?可以,你又要说ZF不作为!
扶还是不扶?春晚小品演绎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不过,主角在这叫“贫穷”。
我们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至少可以解决贫困,但结果可能不那么乐观。
作者说:“扶贫工作不但要从长计议,而且要问计于民。既要从资金上、项目上帮扶,更要从观念上、技能上帮扶,以增强农民的致富意识、致富本领。扶贫不对路,表面看是方法问题,实质上是作风问题。试想,自作聪明、居高临下,大包大揽,不征求农民意见,不广泛宣传发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怎么能如愿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又怎么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后遗症”呢?”
说的不错,但都是屁话。
在现在这个时代,除了老弱病残,在外随便打几年工,也不至于成为国家贫困线下的人了。那么这些依然处在贫困线下的人口,靠你“自作聪明”、“居高临下”吼几嗓子,就把别个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非你把政府的人当做万能的上帝!一方面,骂政府应该问计于民,另一方面又要政府全能,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吗?

发表于 2015-11-27 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扶”,就没说“扶”起来就不倒;就像一个人病了,医生通过对症治疗治好了这个病,但不能保证他永不再病得永生一

样。哪里的劳什子“后遗症”?只不过是原来深入骨髓的未根本治愈而已。原来病在骨髓,现在病在肌肤,那已经是很好的疗效

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