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赏的苏东坡词十首赏析
南山种豆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纵观苏轼一生,为诗为文为书为画古人无出其右;为官行政爱民善绩遗爱千年为人称颂;待人处世一副赤子之心坦荡磊落;面对坎坷仕途险恶人世,泰然豁达,随遇而安,不失乐观之心。因此,作为家乡人,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我是最为欣赏敬佩苏东坡的。近年来,眉山大力弘扬东坡文化。去年东坡区曾倡导公务员每人应能背诵十首东坡诗词。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词三百四十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其中不少诗词千百年为人们所广为传诵。作为东坡家乡人,若要我仅从个人欣赏角度去选择各其中的十首来记诵,我将各选择那十首呢?自己静心思索一番后,便各选择了我最为欣赏的东坡诗词十首,并略加以简析。借借此以消闲,也借此让自己再次享受一次东坡诗词的艺术魅力。[以写作时间排列为序]
1.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题解】:
《江城子》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时年苏轼三十九岁。这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词,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王弗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婚后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但不幸的是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贬居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后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此时距王弗亡故己有十年之久了。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江 城 子.年生死两茫茫》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开千古悼亡词之先河,它与晋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唐代诗人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李商隐的悼亡诗《正月崇让宅》一样,其中表现出的夫妻之间的深挚感情,读之令人哀惋欲绝,千百年来不知打动过多少痴情男女的心灵。
【简析】
词前小序,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交待了写作的时间和内容。
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十年生死两茫茫”,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为十年。十年来的漫长岁月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生死两茫茫”,指生者与死者由于阴阳两隔,相互之间是音讯杳无。虽然阴阳两隔,但诗人并未因时间的消逝而忘怀妻子。同时诗人也相信妻子也同自己一样在相互思念着对方。一个 “ 两”字便表明生者和死者,是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仅此短短一句,便可见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十年来我与你由于生死两隔相互间音讯杳无。
“不思量,自难忘”。进一步写相思之切。诗人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不去想它,却又实难忘怀。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缠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绪,几乎人人都体会过。这里,可以说诗人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自己虽说是不去想它,但自己又实在是难也忘怀啊。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由于王弗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相隔千里。十年来诗人所经历的遭遇又是这样的悲苦交织,坎坷不平。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而恩爱知已的爱妻却英年早逝,葬身在千里之外,诗人即使是想倾述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诗人说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同时此句也可从生者和死者两个方面来理解,诗人不仅感到自己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而且也相信葬身千里之外的亡妻,也一定同自己一样,一定也会由于没有自己相伴在身边,一人独卧泉下,而满腹关爱思念之情无法向千里之外的丈夫倾述,此情此景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千里之外,你孤伶伶地只身一人葬身泉下,无人相伴是多么的冷清凄凉;十年来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满腹凄凉的悲情愁绪,也是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你诉说。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此三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词。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死生异路,现实中是绝不可能重逢的。不能重逢而期盼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诗人想象假使我们夫妻重逢相见了,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呢?“纵使相逢应不识,”即使相逢了,夫妻之间也会互不相识。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已经是 “尘满面,鬓如霜”。十年来由于仕途坎坷,屡遭打击折磨、自己己是风尘满面,两鬓如霜。诗人写作此词时,年仅四十,但已是两鬓如霜。这样写虽说不无夸张,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即使我们之间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
下片即转入写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梦”是“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还乡” “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昨晚睡梦中自己恍惚回到了家乡。
“小轩窗,正梳妆”。睡梦中自己回到了家乡,看见什么呢?“小轩窗,正梳妆”。诗人抓住了妻子生前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幸福生活的情景。看见你正坐在小轩窗前梳头化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诗人与亡妻时隔十年相逢后,却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时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也就尽在其中了。见面之后,你我二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这三句是写诗人梦醒之后的心理活动。“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复一年,既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的无尽的岁月。“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短松冈”,是说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妻的坟墓。据《本事诗》:唐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张的幽州衙将,妻死后留下五子,受后妻虐待,亡妻忽从塚中出,题诗告张说:“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冈。”苏轼在此化用其意,却十分贴切、自然,不露痕迹。同时,与《本事诗》中那位无情的张姓幽州衙将丑恶心灵相比,更衬显出诗人美好的心灵。幽梦转瞬即醒,梦中情景,虽然如此真切,但醒来后却一切便化为乌有,诗人又重新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悲哀之中。自己可以肯定地料想,在今后年复一年的漫长岁月中,长使自已悲痛难言,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那千里之外,明月清辉照耀下那座埋葬在长满松树的山岗中冷寂的孤坟啊!
【译文】: 十年来我与你由于生死两隔相互间音讯杳无。自己虽说是不去想它,但自己又实在是难也忘怀啊。千里之外,你孤伶伶地只身一人葬身泉下,无人相伴是多么的冷清凄凉;十年来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满腹凄凉的悲情愁绪,也是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你诉说。即使我们之间能够相见,当你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会认不出来是我了。
昨晚睡梦中自己恍惚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坐在小轩窗前梳头化妆。见面之后,你我二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梦中醒来后,想到梦中哀痛的情景,我可以肯定地料想,在今后年复一年的漫长岁月中,长使自已悲痛难言,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那千里之外,明月清辉照耀下埋葬在长满矮矮松树山岗中的那座冷寂的孤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