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赏的苏东坡词十首赏析之二
南山种豆翁
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题解】:作于熙宁八年(1075)秋,当时苏轼官知密州[今山东诸],时年三十九岁。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这首词抒发了苏轼保卫 疆土为国杀立功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希望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功名思想。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充满阳刚之美,是苏轼词中公认的第一首具有豪放词风的词。
【简析】: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和场面,有声有色,豪兴勃发,气势恢宏。
“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作者自称。“聊”,姑且。苏轼自小便有致君尧舜的大志,但仕途坎坷,屡遭排挤打击,一直郁郁不得志。正当壮年却自称“老夫”,可见其心态己灰;一个“聊”字又隐含着内心壮志难酬,欲为国效力而不得的怨愤无奈之情。老夫姑且发起象年轻人一样的豪兴。
“左牵黄,右擎苍”。“黄”,黄狗,猎犬。“苍”,苍鹰,猎鹰。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架着苍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锦帽貂裘”,写出了出猎者英武雄姿。“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出猎者阵容之盛,场面之大,士气之高。头上戴织锦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长袍。率领着成千的随从人马象一阵风似的卷过平缓的山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亲射虎,看孙郎”,是用典,“孙郎”,即孙权。孙权在封建时代历来就被称为英雄人物.他曾于建安二十三年十月 ,亲自乘马射虎于庱亭(今江苏丹阳东)。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显现其豪迈之情。为了报答倾城而出跟随太守看我打猎民众的厚意,我要象三国时的孙权一样亲自去射杀老虎。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酒因为喝得十分的酣畅痛快,因而更加激发我胸中胆气开发,豪情万丈.
“鬓微霜,又何妨”。这时尽管我鬓发已象霜雪一样斑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句用典 。《史记.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有一次见冯唐时,叹息没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帅人才.冯唐就告诉汉文帝原云中太守魏尚就是这样的将帅之材.因此,汉文帝就派遣冯唐去云中重新启用了魏尚.这里苏轼以魏尚的比,希望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的东西,传布皇帝了诏命时以此取信于人。朝廷什么时候能象当年汉文帝那样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去传诏,重新启用魏尚一样,重新信任和重用我呢?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代认为它是象征侵略势力的凶星.这里喻指当时威胁宋朝西北边疆的西夏和辽国.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到那时我便要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如同圆月一样,向西北方向望去,射杀那主兆侵掠的星星天狼.
【译文】:老夫我姑且发起象年轻人一样的豪兴来,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架着苍鹰,头上戴织锦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长袍。率领着成千的随从人马象一阵风似的卷过平缓的山岗。为了报答倾城而出跟随看我打猎民众的厚意,我要象三国时的孙权一样亲自去射杀老虎。
酒因为喝得十分的酣畅痛快,因而更加激发我胸中的胆气开发,豪情万丈。尽管我的鬓发已象霜雪一样斑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朝廷什么时候能象当年汉文帝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去传诏,重新启用魏尚那样,重新信任和重用我呢? 到那时我便要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如同圆月一样,向西北方向望去,射杀那主兆侵掠的星星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