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资阳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安徽工业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乐至)负责人姚乐平,能来乐至县参加支教工作,对我而言,无疑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研究生支教团有一句话叫: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关于这点,我丝毫不质疑,在和往届支教团成员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念。他们在离开后,仍会回忆起支教第一天的难忘经历,仍会和我们说着乐至的美景美食和往事,在回到安徽继续读研时依旧惦念着他们可爱的学生。
而我——
“物华天宝山河秀,人杰地灵民风淳”。这是当我踏上乐至这片沃土,给我的第一感觉。缘分使然,这一年,我的青春将在乐至县城西小学继续挥洒。研究生支教团的全称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看似很高大上的工作,确实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一年时间,稍纵即逝,我既然决定不远千里从安徽奔赴四川,奔赴乐至参加支教,那么这一年的时间对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如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贫困孩子,是我每一天都在考虑并为之努力的事情。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今年共派出3名支教老师,其他两位成员分配在童家镇中心小学任教。其中张大彬担任3年级数学老师,方尤才担任6年级语文老师。
由于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支教团成员方尤才发现了本班一个很特别的小姑娘,她每天的午餐永远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咸菜。三位支教老师决定去这位小朋友的家里一探究竟。
这位童家镇六年级的小姑娘,名叫陈君。在中秋节前夕,我和另外两位支教老师带上水果去小陈君的家里开展家访。这是一个很安静的小姑娘,据陈君的语文老师方尤才介绍,小陈君在班级里永远是最安静最听话的那个孩子,学习刻苦,作业也做得很认真。
从童家镇中心小学前往孩子的家,我们沿路打听路人才知道至少要走40分钟,支教团的3位老师便决定乘车前往去孩子的家。到达陈君小朋友的家已经12点,孩子还趴在凳子上认认真真的写作业,看到我们来了便去叫奶奶出来。孩子学习的书桌,是一张破旧的方凳。孩子的奶奶看到我们来了,便端出凳子出来让我们坐。
看到孩子的家我才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一贫如洗。在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家庭的情况后,我们为这个孩子,为这个家庭而感到心疼。
我们好奇的问陈君小朋友,你每天怎么去上学,陈君说从一年级起每天都是走路去上学,我们又问从家里走到学校要多久呢,孩子说走的快要30分钟,慢的话要40多分钟。是的,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每天走20分钟去上班都会觉得疲倦,可她却只是个13岁的孩子。就这样从一年级起,每天一来一回要走上1个多小时,她坚持了6年!
陈君小朋友的妈妈在她三个月大时候离家出走了,孩子的父亲8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杳无音信,更谈不上资助孩子,孩子的姑姑和爷爷也在前几年去世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就只剩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了,说到这里孩子的奶奶忍不住的哭了。那眼泪是难过,是心酸,是一个年近60的老人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孩子的奶奶身体也不好,患有肺气肿,同时还有心脏问题。经济来源只有上山采药作为贴补家用。
由于陈君家的户口是在高寺镇,虽然生活贫困却领不了低保。在了解情况后,我们通过童家镇的领导和高寺镇进行情况的及时反馈后,已确定陈君家纳入了低保名单。同时,童家镇中心小学的领导对小陈君的这种情况也很关心和照顾,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也在尽力为孩子提供帮助。
即便如此,陈君的奶奶年事已高,依靠每个月微薄的低保生活,依然度日艰难。小陈君已经很多年没有穿过新衣服了,穿的衣服都是朋友们送的,但是小陈君很懂事从来没有要奶奶给自己买新衣服,她知道家庭的艰辛,也知道读书的不易,所以学习很用功,虽然奶奶没法辅导孩子功课,但孩子的成绩一直都很出色。陈君的奶奶曾经也想过让孩子辍学在家,但是每次提起这件事,小陈君都会哭的很伤心。在得知情况后,我们劝导孩子的奶奶,孩子爱学习是一件好事情,要支持她。
看到这么爱学习,自信坚强的小姑娘,每一位亲身经历者都会为她的求学精神而动容。作为支教的大哥哥,我何尝不想让这个小妹妹的生活过的更好,然而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支教每个月只有微薄的食宿补贴。省吃俭用,我们支教团的三个人联合资助了西禅小学的一位贫困儿童,想要拿出更多的钱去支持小陈君的求学梦实在有些捉襟见肘。一年的支教结束后,我们还要返回母校继续读研究生。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爱心人士,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助这个坚强的女孩,愿意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这个乐观女孩的梦想被一直呵护。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陈君的求学路能走的更远更久!
支教团成员联系方式:
姚乐平: 电话:18355558176 QQ:1137140450
张大彬: 电话:18395572593 QQ:330594115
方尤才: 电话:18355558578 QQ:74243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