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谈彝族法事称并非迷信
在庭审中,罗先生向法庭提交了关于彝族请毕摩的相关书籍,并申请了具有专业知识的中央民族大学两位教授出庭作证,介绍彝族请毕摩做法事的相关知识。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副院长兼系主任木乃热哈出庭介绍称,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而对于彝族人发生了纠纷甚至打架等,根据习俗,彝族人要请毕摩做法事。“小到斗殴打架盗东西,大到出人命,凉山彝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去应对。”
木乃热哈解释称,罗先生提出的“见血杀牛”并请毕摩做法事属于遇到血光之灾后伤情较大情况下的习俗。
对于罗先生提交的材料,李某一方则表示,看不懂。最终,法庭宣布休庭,此案将择期宣判。
庭后,木乃热哈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称,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
木乃热哈介绍,在彝族习俗中,双方发生纠纷,一方向另一方表示歉意,就需要找毕摩进行主持,并杀畜牲进行祭拜。毕摩见血杀牛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彝族文化的一种习惯和传承。“毕摩学识渊博,负责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