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笔者在平昌县高峰乡东升村广发泥鳅养殖基地里看到,一塘接一塘养鳅池里,泥鳅在水面成群游动,划出一道道波光。“年底就可以投放市场了!”业主曾永柱掩不住满脸的喜悦。 曾永柱是高峰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引回的第一业主。近两年来,高峰乡紧紧围绕“核桃坚果、莲藕蔬菜、水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实施“回引创业工程”,打造“雁归经济”,发展起核桃种植4000余亩、药材种植1100余亩、蔬菜种植700余亩、水产养殖1200余亩,建设畜禽养殖基地2个。 主动对接回引业主兴办产业 “乡党委政府的主动对接,坚定了我回乡创业的决心!”曾永柱介绍,当初在县城做房地产业的他刚有回乡创业的想法,书记乡长主动登门拜望,详细地询问了他的创业构想,陪同他到外地考察所选的项目,为他回乡二次创业出谋支招,坚定他回乡创业的信心,投资300多万,在东升村流转土地、塘库共800余亩,修建起了首批近100亩的标准养鳅池,搞起了泥鳅养殖,带动周边十多户农户养起了40多亩的泥鳅。 高峰乡党委政府把“回引业主创业业主带动兴业”作为了富民强乡、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回引创业”工程。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对全乡300多名可能返乡创业人士,建立内容的台账,确保在回引创业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提高回引的成功率。组建专班、积极跟进成立了以包村干部为组长、村两委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为成员的6个招商回引工作组,具体负责回引人员的政策咨询,协调处理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土地流转、纠纷、金融信贷等具体问题,帮助争取扶持政策。主动对接、回引业主,像回引曾永柱一样,高峰乡主动对接,先后引回了马小青在新农村发展起1100亩的核桃产业、300余亩莲藕;引回吴南均在南斯村建起500余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引回阙发宇在东升村流转土地,建成300余亩田改水产养殖区;招引业主王雪芝,流转土地300亩种植莲藕。 加强服务排忧解难壮大产业 “不是乡党委政府及时支手解决难题,我的产业就夭折了。”说这话的是在南斯村建起500余亩的水产养殖基地的吴南均。创业初期,吴南均在产业发展中一度资金不足,陷入困境,党委政府积极协助,帮他争取到县上的产业扶贫贷款50万,牵线搭桥,民间借贷60万,度过了发展困境。 像协助业主融资,排忧解难破解发展“瓶颈”一样吗,高峰乡以“产业支撑扶贫,扶贫助推产业”的思路,紧抓扶贫攻坚机遇,借鉴精准扶贫工作的方法,高峰乡党委政府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倾心服务,为业主兴办产业排忧解难。 寻求项目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高峰乡积极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协调对接,争取项目支持,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止目前,该乡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余亩,硬化耕作路21公里,整治病害山坪塘4口,新建山坪塘1口,为水产养殖园区硬化道路7公里,配套渠系11.5公里,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主动排忧解难,扫清发展“障碍”。当初曾永柱建养鳅池工期紧,当时土地还没流转到位,他非常着急,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莫日莫夜地做群众工作,他所需要的田地很快就流转到位了,给了他回乡创业以很大的信心。吴南均要成片养殖,流转的土地中间有一约10亩的山坪塘,已承包给了一位小业主养鱼。该塘不流转过来,吴南均的养殖基地就难以成片。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出面,找那位业主做工作,很快就流转过了那口山坪塘,满足了业主产业发展的需求;发展核桃产业的马小清、吴伦华在管护中劳动力紧张,该乡创新思维,成立核桃专业种植合作社,将集中承包的土地按原发包面积返还村民管护,将其管护的劳务支出折算入股于合作社,享受红利。为帮业主王雪芝打开所产莲子的销路,乡党委政府协助联系,成立江口鸿域旗舰店电子商务店,入驻刚刚开园的平昌县电子商务城,订单来自全国各地,为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所产的5吨多莲子不再愁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