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族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大部祠堂拆毁,姓氏的族谱遗失,废除了宗族活动。21世纪以后,全国部分姓氏开启寻根问祖,立族续谱的民间活动。笔者有几点看法共商确。 一、年代悠远,血缘混杂。 历代帝王将相,对有功臣民或身边忠实随从,给予赐姓、准入“从”姓或“巴”姓;有抱养继子、入赘某姓之女家、或儿亡后招进家门的“上门汉”,所繁衍的后代随当家姓氏“跟”姓;加之年代久远或代际失传等因素,那些非血缘人种也就成了正宗的某姓氏的一支族脉的祖宗了。 二、勿寻远祖,敬孝近亲。 历代皇室、名人(如孔氏)后代有史、有谱、有宗庙、祠堂敬拜先辈。而普通平民则 无力保护先辈修建的祠堂(当年被当地官方强拆),现代又何须花费财、力,重建祠堂,盲目追寻一个逝去了数百年上千年老祖宗的名字,而且仅有两三个汉字的名,真实与否,未可知晓。这又有什么实际意义?笔者曾问过一些青年、壮年和60至70岁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问:早年亡故的爷爷、婆婆叫什么名字,你的祖爷祖婆叫什么名字…..确有超半数人回答不全。还有一些后生在荒芜的墓地上找不准他的祖父母的坟丘。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一生较多情感于上者——父母、祖父母,再往上辈追述,则无什么印象了;较多情感于下者——子女和孙子女。正如相对应的传言:“一辈姑,二辈表,三辈四辈算求了”(互不相识了),亲情已断了。由此可见,当务之时,切勿舍近求远,多多孝敬健在的近亲,保障和提高近亲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改善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三、一本族谱 为谁而续 曾看过几个姓氏的族谱,多有一个规律:凡有权势者或贡出经费多者,不仅家中人丁细 列,傍系、远近相连的亲戚,并对其主人官位权势不动产等一生的业迹细述,大肆宣染,近似一篇祭文。而对一般平民家庭人丁,简缩到仅有一个名字而已。 四、拼凑名人 装潢世族 上千年的姓氏,都有各类名人(如帝王将相之类),在续族谱的综述中,都要扯进一两 个 名人,拟作本世族的“先辈”,借尸还魂,荒唐之极。 五、立宗续谱,强化男权。 数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宗族理念:它倡导传宗接代,续延香火的社会制度。所谓“膝下无子,不孝为大”。导致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婢的社会形态。时隔大半个世纪的今天,又由少数人炒作出来,这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严重危害社会和谐,同时阻碍人类社会男女平恒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对于践行中央提倡和实行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养一个孩子”家庭,是一个残酷地打击!因为他(她)们只养了一个女孩,因女儿不能入谱续延香火而“断代”。成了立宗续”谱”中的”绝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