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互联网时代,一句优雅的广告语,可能很快让一个城市闻名天下;一件糟心的事,也可能即时改变网民对该城市的既往良好印象,让其名誉扫地。2015年的十一长假期间,青岛这座城市就摊上了这样的事。
38元大虾激怒网民,段子手疯狂调侃青岛
10月5日,有网民在网上爆料,“在一家名为‘善得活海鲜烧烤家常菜’的大排档吃饭,结账的时候发现大虾不是38元一份,而是38元一只!”该消息被认证为“青岛交通广播FM897官方微博”的@青岛交通广播FM897转述后,引发广大媒体、网民的热切围观。
“一只大虾”从国庆假期一直火到了现在,近千万网民参与讨论,让屠呦呦获诺奖和TPP这样的大事也只好靠边,舆情之热、持续时间之久实在令青岛颜面尽失。
同时,该事件也极大地激发了段子手的创作热情,在高扬网络娱乐精神的同时,也把青岛的负面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段子一:国庆期间,外地的王先生赶到青岛想吃38元一只的海捕大虾,因饭店爆满,王先生就点了几盘8元瓜子边嗑边等。轮到王先生就餐时,店员却要他先交61万,原来该店的瓜子不是8元一盘,而是8元一个!曾夺过全国嗑瓜子速度冠军的王先生非常后悔。后面排队买单的李先生当场休克,手里紧紧握着小票:米饭3元。
段子二:大家别黑青岛了,我有个朋友双腿多年残疾就是在青岛治好的。10月5日在他的轮椅撞翻了一车大虾后,他二话没说站起来就跑了。
段子三:汽车撞飞了路边一大爷手里的塑料袋才停下,司机道歉: “大爷对不起,车失控,那边是劳斯莱斯,旁边是卖切糕的三轮,这俩俺赔不起,只好委屈您了,用不用去医院?”大爷说:“我没事,可我的塑料袋……”司机:“大爷放心,我赔,里边装的啥?”大爷:“青岛大虾……”
.............
除了段子手外,不少网民也热切参与到该事件当中。当地的官方微博就成为网民吐槽的重要集聚地。以青岛市旅游局官方微博10月7日发布的一条“#吃在青岛#”的微博为例,三天以来,转发和评论均上万,网民通过调侃的方式,对38元一只虾进行了娱乐式解读,青岛的网络形象也随着这种解读传递给了网上的普罗大众。
重大舆情事件成为城市网络形象的转折点
舆情事件本是危中有机,关键在于当地政府如何处置。如果从城市形象宣传和建设的角度看,处置得当,当地良好的形象就会借机实现进一步的扩散,为当地政府加分;反之,当地既往努力得来的良好形象也可能因此而毁于一旦。现在看来,青岛天价虾事件,当属后者。
此事件对青岛的网络形象造成了重大影响。有网民直言,“一只38元的虾,将青岛这座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所有底裤一扒而光”。
城市的网络形象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概念,涉及基础网络形象、政务网络形象、商务网络形象、社会生活网络形象和舆情网络形象等多个指标。在社会转型期、环境敏感期、舆情多发期,网络舆情状况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风向标,往往反映着深层次的问题,对于评判一个城市的网络形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几个指标中也占据相当比重。对于青岛38元大虾事件,不妨从评判城市网络形象的四个子指标做一个系统分析。
城市舆情网络形象的四个子指标分别为城市舆情响应时间、城市舆情处置效果、媒体运用能力、舆情事件关注度。
在舆情响应时间上,青岛当地明显有违网络舆情处置的基本原则,有点反应迟钝。当地6日7时49分通过中共青岛市市北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青岛市北发布回应时,自@青岛交通广播FM897转述相关爆料已经超过22小时,与以秒计时的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
从城市舆情处置效果看,由于响应时间大大滞后,且回应力度不够,网上关于该事件的热度不减反增,此事的诸多细节被进一步挖掘透露(如派出所和物价局互相推诿),当地一些类似恶迹(900元一盘的崂山蘑菇炖鸡、2700多元一只的拔腿帝王蟹、某报记者以往“逃离青岛”的亲历文章等)也开始散布开来。而且,山东省也成为网民揶揄的对象。有网民质问,“几亿元打造出来的‘好客山东’缘何输给了青岛的一只大虾?”十一长假结束后,有媒体盘点各省黄金周旅游收入排名,山东名列第一。对此,网民调侃道,“一只虾38不排第一才怪”,“据了解,山东当地卖大虾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九成以上”。
在媒体运用上,2012年,三亚海鲜宰客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媒体见面会,主动面对媒体回应公众质疑,并就旅客反映的一些宰客现象致歉。很显然,青岛并没有汲取这一件事的经验和教训。
在舆情事件关注度上,从市北区物价局作出9万元行政处罚,到市旅游局、工商局、物价局、公安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告》,以及随后的市长开会强调“依法全面治理服务业市场秩序”,青岛当地对该事件的关注层级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增,然而整体上仍慢舆论一步。7日前后,在有些网民看来,青岛早已变成了一个“警匪勾结”的城市。人民日报的评论也发出了“蚁穴果能溃长堤乎”之问,提醒亡羊补牢不能仅限于“旅游维权”。从某种意义上看,舆论对单一事件的不满已经上升到系统性不满的程度。
也应该看到,单个舆情事件所暴露的问题,不限于当地对类似事件的处置层面。该事件对当地网络形象的影响,也不会局限于“城市舆情网络形象”这一指标,同时也对其他指标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城市社会生活网络形象的治安管理正面情感子指标、地方旅游正面情感子指标等;还有城市政务网络形象的三个子指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政府信息公开)的得分情况,也会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
对比2015年和2014年青岛市网络形象各个指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青岛市的舆情网络形象得分从2014年的11.29降到了4.25。商务、社会生活两个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总分下降超过20%,排名也从2014年的第11名下降到第24名。
建设良好的网络形象亟需补上舆情短板
一只大虾“玷污”了青岛的声誉,甚至连几亿元打造的“好客山东”也一朝不保。正如评论所言,天价虾事件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游客维权事件,它不仅严重伤害了青岛这座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的形象,也将山东省旅游系统重金打造的“好客山东”形象毁于一旦。游客的损失容易弥补,但是这件事给青岛乃至“好客山东”带来的伤害,恐怕短期内难以修复。
从天价虾事件的教训来看,一个城市要想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网络形象,就必须补上舆情短板。近两年青岛市网络形象的各项指标数据,除了舆情网络形象外,其它几个指标整体上相对较高。2015年的数据显示,虽然舆情、社会生活和商务三个网络形象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基础和政务网络形象仍有所提升。对青岛市而言,这就是“翻盘”的资本。只要充分把握自身的优势,同时加强对舆情事件的处置引导工作,加强舆情信息监测、预警,提升各级政府部门的舆情处置能力,就有可能带动舆情网络形象得分提高,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网络形象的提升。(李向帅 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