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文化,可以算是个备受争议的焦点话题,当然也存在着类如情绪化泛滥等诸多问题。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快速繁衍,已经成为了当下文化输出的重要平台,深深改变着国人的日常生活。或许因为诉求和素养不甚相符,很多人便开始“狂躁”起来,拍砖、爆口等语言层出不穷,也直接影响着网络生态的“卫生”环境,中美安迪影视董事长如此评叹道。 放眼互联网就是哄客们的长久集中地,借助于自媒体的传播功能,以匿名方式针对各类时事新闻发表着见解看法,卷入进社会舆论制造出的漩涡中去。有人曾提出过这样的隐忧,由于自媒体的存在特性,会使之左右摆动在学堂与厕所之间,仿佛支配互联网的钟摆效应,从而导致了众多的文化输出乱象。大概哄客们应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倾听不同声音,并竭力捍卫他人表达的权利,只可惜历经了十余年仍未有明显进步。 作为一种带有个人修养式的基本责任,当你尊重了他人当前的话语权时,也就呵护了自己未来的话语权,这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众声喧哗的文化输出空间中,推动网络“卫生”的关键途径,自我清洁的美德只是其中一小步,抑或更多取决于污语过滤的机制。最后指出,倘若缺少了这种理性机制,无论什么美妙言辞的“文明公约”,都只能是一纸无用的规章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