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商发展与助农增收结合起来
本报记者 蒋松 陈四四向朝伦 李建英
12月2日,青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内,海伶山珍有限公司车间里的几名工人正在包装产品。年关将近,木耳、蜂蜜、竹荪等青川特产源源不断地发往外地。“新加坡的一位代理商要了近20万元山货,还叫我们再准备些。”公司副总经理王亚丽说。“创新驱动发展,电商引领未来。”硕大的标语矗立在产业园的屋顶上。自2009年“触网”之后,青川县在农村电商道路上急速奔驰,全县电子商务年交易总额5000余万元。青川县委书记罗云说,以发展电子商务帮助农民脱贫增收为目标,青川决心趟出一个“传统产业+电商综合服务促进平台+网商”的新路子。
“双创空间”为卖遍天下育人才
农产品对接电商,是大势,也是当下田间地头最热切的期盼。
青川农产品近年奔涌电商的势头猛,但能做出声势的却不多。据统计,全县注册电商170多家,实际在经营的只有20多家。立足本地培育与孵化,青川建起电商孵化园。记者采访时看到,1万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正在装修,拟明年初为电商创业“学步”免费提供场地。孵化成功的电商将转入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
青川县经信局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罗会全告诉记者,青川电商目前发展难题是缺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和服务管理人才,如创意设计、美工、策划包装等信息化人才。孵化园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培训本土电商人才。目前除“农村淘宝”的县级运营中心入驻外,另外一家电商培训公司也在孵化园二楼占据1000多平方米。几个月间,这里已先后开展了4次培训,培训了100多人。
未来,孵化园、电子商务产业园这两个“双创空间”将不仅开展电商人员培训,还将提供美工、创意设计等服务,让还不具备这些能力的电商在“双创空间”就能找到帮手。
物流专线车带着山货闯天下
农村电商还有一难是物流。尤其像青川山区的山货,货好但收货成本高。王亚丽在海伶山珍工作的6年里,到农村收货是常事,“最远的地方去一次要花两三天。”虽然顺丰、圆通等近10家物流企业已在青川设代办点,但“触角”远未完全抵达乡村。
为破解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难题,青川县依托供销社在乡村的原有网点,整合各家物流企业,于今年6月成立誉通物流有限公司,给农产品进城打通关节点。
在誉通物流,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幅青川全县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规划图。图上,数十面小红旗表示誉通物流最终要到达的地点。公司董事王振国说,过去,农户要把农产品送到县里发物流,只能找客车带件,耽搁时间且不方便,目前已建起29个乡村服务站,今年底要建成50个,未来将遍布全县所有行政村,并开通物流专线车到乡村送货收货,到县城再分送各物流企业,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顶层设计助力农村电商
三锅石镇民利村村民黄志萍家一年养蜂300多箱,所产蜂蜜全部卖给海伶山珍有限公司。每年下半年养蜂淡季,她就在海伶山珍打临工,每月又能获得一笔收入。如今,一家三口已在镇上买房买车。
黄志萍家的改变是青川发展农村电商的一个缩影。与东部电商不同,青川有着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也有着赵海伶、王淑娟这样的优秀电商人才,如何在青川产生更多的赵海伶、王淑娟,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县委、县政府在思考。
前不久,青川县专门邀请西南财大教授帅青红进行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认为,青川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电商发展缺失顶层设计,表现在有一定的农村电商基础,但自发形成的个体网商规模小、分布散、各自为战;产品体系、物流体系、网络服务体系、产销标准、品牌等方面均缺乏统一规划与布局,因此难以发挥出青川的区域优势、产品优势和电商名人效应。
今年5月12日,青川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初步启动同步运转。县委、县政府还制定出台了青川电子商务奖励扶持政策,配套100万元电子商务奖励扶持资金、500万元产业发展贴息资金,落实支农再贷款政策,并探索推广农村电商发展PPP项目合作机制等。用青川县县长刘自强的话来说,青川发展电商与老百姓脱贫增收紧紧相连,这就是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作者:蒋松 陈四四向朝伦 李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