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的人民观
作者:滕贞甫|2009年06月01日19:00
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时,我们遇到的都是一个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总之,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只有爱具体的人,才能真爱人类。
德兰修女的人民观
人民,对于很多政客来讲,绝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是指抽象的人类。所以,很多人可以为抽象的人民服务,却不愿意为具体的人服务。这是因为,为抽象的人民服务,说在嘴上即可,而为具体的人服务,则需要落实在行动上。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她在颁奖仪式上讲的话值得人们深思。德兰修女说:"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时,我们遇到的都是一个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总之,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只有爱具体的人,才能真爱人类。"
与德兰修女相比,我们是不是存在着以抽象代具体,以全体盖个体的问题呢?当你对一个个具体的人视而不见的时候,你的眼里会有人民存在吗?德兰修女在创办临终关怀医院时,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位官员并不感冒,他认为这个城市有一百万贫民,你这么做岂不是杯水车薪?但德兰修女并不被这个庞大的数字所吓倒,她说:"我是从一开始数的,然后是二、是三,我现在已经救了一百多个人了。"德兰修女的话令我感动,她没有去做什么抽象的思考,她只是一个一个地去救助,被救助人的数量在她的努力下,在一点点增加。
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煞有其事的理论者,他们在街头遇到乞丐时,捂紧腰包不愿意施舍一分钱,却在电视上滔滔不绝地讲社保法规,甚至批评那些给乞丐钱的好心人是在助长这种乞讨行为。乍一听,觉得这理论家高瞻远瞩,观点雷人,再一听,觉得这些大道理如同东海之水,解决不了乞丐这竭泽之鱼。我开始怀疑这样冷漠的人会不会制定出一部对人民利益有好处的社保法规?因为他缺少德兰修女那样的境界,在他的眼里,具体的乞丐不是乞丐,可能是骗子,是万元户,是"白天街头乞讨,晚上桑拿泡澡"的混混。我不否认乞丐中有假乞丐,在一个什么都有假的时代,为什么要苛求乞丐的队伍是一片纯洁呢?我想,但凡有其它谋生途径的人,没有谁会热衷于乞讨,因为乞讨并不是税务、工商那样的热门行当。
话题转回来,我想说:服务,不是个抽象的词汇,它要有具体的对象;爱,不能对抽象的人类,而应该是对具体的人。执政者做到了这一点,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就不会被讥讽为为人民币服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