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高铁通车在即,内江将进入“高铁时代”,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还将促进内江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内江高铁站前综合配套项目,依托成渝高铁内江北站及内江电子商务产业园,着力打造成为内江新的城市中心,展现内江更加美好的形象,在成渝经济圈中发挥更大作用。
内江高铁站前综合配套项目位于东兴区汉安大道以北,自西向东分为7号地块、站前广场、8号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0.3万平方米。近日,记者来到建设中的成渝高铁内江北站,详细了解站前综合配套项目建设及规划情况。
内江高铁站前综合配套项目,从空间上把城市基地、建筑、广场、自然风貌等有机结合,遵循美学规律,以双侧向上生长的曲线将高铁站的动势续写,以静态手法完美呈现城市的动态发展,以起伏的曲线勾勒出高铁站前内江门户优雅的天际线。
该项目主要利用地下高差,采用立体一站式的交通模式,垂直布局,节约用地,下客人流扶梯可达下沉式广场核心转换层,继而直接前往商业区,或往公交、出租换乘,真正实现无缝换接、立体人车分流。
建成后的内江高铁站前综合配套项目,不仅是综合交通枢纽、高品质商业商务区,更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内江未来的城市中心。
中央广场
打造“一心一轴一带两翼”特色景观
中央广场位于内江高铁站前综合配套项目的中心位置,是乘坐高铁的“必经之道”。
“中央广场,即站前广场地面工程部分,涵盖了旅客进入高铁站前的步行道及周围景观群,目前即将竣工验收。”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中央广场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在满足交通集散、休闲功能的前提下,打造“一心、一轴、一带、两翼”的特色景观。
“一心”,即以站前下沉广场为核心,利用地形高差,创造丰富的景观,形成整个场地的核心区域;
“一轴”,即为景观中轴线,形成一条连接高铁站、站前下沉广场、景观叠水、千水湖观景平台的景观中轴线;
“一带”,即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与中轴线垂直的沿街景观绿化带,通过台阶式踏步、退台式绿化及中央广场等,有机融合城市与场地的关系;
“两翼”,即通过站前广场中轴线两侧,设有景观步行通道,为进出高铁站的人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功能性通道,同时为7号、8号商业地块与高铁站前广场之间创造互动空间,活跃商业氛围。
据悉,中央广场尽量保留和延续了丘陵地形和湿地水体的原有城市特色,对景观资源进行有机再组合,从而形成优美宜人的城市景观空间。
地下乘车
一站式无缝换乘立体交通枢纽
“站前综合配套项目地下工程建成后,乘客可以不出站,就可实现从高铁到城市交通的换乘。”内江高铁站前综合配套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我市首个立体垂直布局的综合交通枢纽,整体设计以人为本,为乘客打造一个安全便捷的换乘环境。
地下工程项目以高铁为中心,公交站、出租车站、长途客运站及社会停车场通过立体垂直布局有机结合成为综合交通枢纽。乘客可以在站前下沉广场通过扶梯上至地面搭乘高铁,或通过“天幕长廊”至长途客运站,也可下扶梯至地下二层,西往公交站,东至商业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江高铁综合配套项目地下工程拥有巨大的空间,开挖基坑长500余米,宽200余米,深度逾15米,属于特大型深基坑,既是我市建成和在建工程中最大的,也是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大型公建项目。
高铁站前中央广场下的负一层为核心转换层,与7号地块地下一层相连,将建设通往内江城区的公交车站,有10个发车位,站场布局通过U型流线隔离出安全独立的候车空间,这为车辆提供足够多上下客及停靠的位置。而公交车则从站前路路口通过坡道进入地下一层下客,在U型流线上停靠上客。
7号地块的负二层则是社会车站,建有社会停车场,同时出租车也通过该层进行换乘。出租车下客区与候车区均以桥式夹层实现立体人车分离,下客人流通过扶梯可达下沉广场核心转换层,高铁人流可通过扶梯下至底层出租车上客区离开。
长途客运站在则8号地块的东面,地上三层,共设发车位26个,另有备用发车位13个。北面为落客区,集散大厅布置于南端,候车大厅东侧为发车区,西面分布有商业,配套有公共设施及办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