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防仁不仁 于 2014/12/11 0:07:4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1 华表的含义。
说起华表,几乎人人都知道,是中华的象征。但说到华表的含义,知道的人微乎其微。即使百度百科里,对华表含义的解释也很暧昧。
华表的起源,是“谤木”,即诽谤之木。在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其民主制度已经相当完善,首领都是全体部落人员选举产生。“谤木”则是一种及其完善的监督制度。
“谤木”具体是这样的:在部落首领的家门口,矗立一根巨大的去了皮表面光滑的圆木,部落的任何成员如果对首领不满,就可以在谤木上刻上一道痕迹,称作“对首领的诽谤”。不问任何理由,哪怕是出于别有用心,只要谤木上的痕迹达到一定数量,那么首领就必须罢免,全体部落成员再选举新的首领。这种监督机制的先进,真正体现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现代西方国家的议会恐怕也会相形见绌。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诽谤”这个词远古与当今的意思完全不同。“诽谤”现代的意思是造谣诋毁他人,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而在远古,“诽谤”一词专指“谤木”制度,并无它意,是每一个部落成员的正当权利,不但谈不上不道德,恰恰相反,“诽谤”是敢于议论,敢于担当,是正直正义的体现。
中华的华表——“谤木”制度,是集权的牢笼,是斩杀专制者的利剑。
课本上总是说,历史在不断进步的。实际上,人类的创造力确实在不断进步,但社会制度却在不断倒退。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制度由全体普选退化到贤德禅让,再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天下下”。在王侯眼里,华表无疑是最大的眼中钉。但是,华表所体现的巨大普世价值,刀剑是无法抹杀的。权力的盗贼们只好另辟蹊径,依然把谤木立在家门口做样子,但是改变华表的外表,使其体现威严,并把“诽谤”一词引申出“劝诫”的意思。到了秦始皇统治天下,这位始皇帝过于信任枪杆子,觉得没必要做样子,索性把宫门口的谤木撤去,并立法规定,“诽谤”乃灭九族重罪。到了汉朝,那个不读书的后来者总结了始皇帝的教训,觉得还是做做样子好,于是,盗贼的家门又立起谤木,其形状威严怪异,“谤木”之意全无,倒更像一种皇家装饰。再往后,“诽谤”一词也变得为道德所不容,为常人所不齿。
如今,在威严耸立,蟠龙缠绕的那根石柱上,你可想象出华表的原本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