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高腔《假县令》举行首演
【2015-12-25 08:37】 【乐山新闻网】
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陈阳路)昨(24)日晚,经过近4个月紧张投排的川剧高腔新戏《假县令》,在城区新又新大戏院正式首演。作为“新又新科社”成立8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剧的亮相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假县令》剧照
《假县令》剧照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赵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赖淑芳,市委常委余涛等领导出席首演现场。省文化厅、省川剧院和省内其他市州川剧团相关负责人及乐山的戏迷朋友们到场观看演出。
《假县令》剧照
《假县令》剧照
据介绍,当晚上演的川剧高腔《假县令》从剧本创作、音乐设计、舞美设计、演员排练到正式演出前后经过近4个月的策划投排。剧中讲述了清末年代,嘉定府三江县河口决堤,两岸民不聊生。新任县令唐得举惧怕担责,中途逃脱。师爷等实权人物为了谋取赈灾款,寻得与县令同名同姓之人假冒县令,蒙骗钦差。然而目睹灾民惨状,“假县令”唐得举重拾圣人教诲,决意成为官场浊水中一缕清流。经过数度波折,与师爷等人巧妙周旋,最后力斩贪官。
当晚,演出一开始便备受观众期待。在2个小时的演出中,折射现实的反腐题材、精美变幻的舞台背景、颇具感染力的演员表现,将川剧艺术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而剧中辛辣的讽刺、深刻的批判、真善的歌颂、正义的弘扬,在弘扬反腐倡廉的时代主旋律下,将为官清廉的浩然正气吹向了所有观众,也展现了传统川剧的时代生命力。
《假县令》剧照
《假县令》剧照
据了解,乐山川剧艺术研究院的前身为“新又新科社”,始建于1935年,是川剧界第一个招生进行科班教育培训学员的艺术团体。1951年9月,“新又新科社”改名为“乐山人民川剧团”,1985年更名为乐山市川剧团。2013年8月,全国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将乐山市川剧团和乐山市歌舞剧团整合,成立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乐山市川剧团成为中心下属的川剧艺术研究院。
多年来,剧团演员行当齐全,基本功扎实,艺术力量雄厚,名角荟萃。其中最著名的有后来誉满全川的“川剧皇后”陈书舫,除此之外,还有被誉为“舞台上的西装少年”的小生傅幼麟、赢得“活关公”美誉的红生刘云深、著名丑角表演艺术家邱福新,以及被赞誉为“秋雨梧桐”的旦角石元秀、“跃”字辈的谢平安(跃虹),著名影视演员陈小艺,有“乐山邓丽君”之称的邓建敏等等。而在艺术创作中,川剧院始终致力于川剧艺术的传承创新。近年来,川剧院不仅新创改编了《大佛·海通》、《武林外传》、《抓壮丁》、《丑与笑》等多部优秀剧目,取得社会热烈反响。也在培养观众和川剧后辈人才上颇为用心,曾多次前往基层单位、机关、院校等开展惠民演出,并在学校挂牌成立川剧艺术传习基地等。
《假县令》剧照
《假县令》剧照
“如今‘新又新科社’成立80周年纪念,既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也是乐山川剧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契机。借助新剧《假县令》,‘新又新科社’正在积极探寻川剧艺术发展的新思路。”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黄伟表示,今后,川剧院将砥砺前行,不负众望,传承好川剧艺术精华,致力将其打造成乐山地域文化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各界观众齐聚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