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911|评论: 44

[行走印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远征军滇西反击战寻迹之龙陵慰安所

[复制链接]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2-2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陵东通保山、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1942年日军入侵后,利用该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修筑了一个连结城区与四周高地的蛛网状防御体系。设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于城内,作为松山、平戛、腾冲等前线作战部队的协调指挥中心。
            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的龙陵之战从1944年6月5日开始。龙陵溃败,整个滇西则无险可守,因此日军拼命死守,致使中国远征军发动三次战役,方获胜利,战斗甚为惨烈。
           龙陵战役为整个滇西反攻战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在长达6个月的战斗中,远征军先后投入10万以上兵力。龙陵之战11月13日结束,中国远征军共伤亡28384人,日军伤亡10620人(据日军资料,龙陵守军阵亡2937人)。
           龙陵城里的战争遗迹,有3个地方值得看:市中心的龙陵抗战纪念广场、老街上的慰安所、白塔社区南侧的日军司令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52.JPG 龙陵抗战纪念广场位于龙山路,在当年是县城的东门外,滇缅公路在这里进入龙陵城。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57.JPG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54.JPG
当年日军在现龙陵抗战纪念广场的路旁修建了碉堡,叫东卡,其中有个碉堡保存下来。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55.JPG
碉堡用钢筋水泥浇铸成六边形,占地面积10平方米、高1.8米、壁厚0.2米,平时常设守兵一个小队。
1944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三路大军合围龙陵城,负责东线攻击任务的荣誉第一师数千人在这里遇到守城日军的顽强狙击,在多次派敢死队冲锋爆破均不奏效的情况下,从增援部队调来火焰喷射器实施逐个火攻,才最终将守敌全部烧死,夺占了东卡。
东卡之战是整个龙陵争夺战中最血腥的要塞攻坚战,在短短几天的激烈争夺中,守敌460余人全部陈尸阵前,我远征军也为此付出了伤亡几千人的惨重代价。作为这场血战的唯一证物,该碉堡于198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65.JPG
驻龙日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龙陵县城西北侧白塔村后山台地上,原是当地赵氏大姓的私家宗祠,碑刻记载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宗祠占地2亩多,由一正两厢和面楼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共有房舍22间。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66.JPG
      由于宗祠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且内部空间较大,1942年日军侵入龙陵后,被强行占用作驻军司令部及侵滇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驻地。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有56师团板口少将、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参谋长水上源藏少将等来此坐阵,指挥调度腾冲、龙陵、松山等处驻军与我远征军周旋作战,为强化日军对这一地区的血腥统治发挥了核心作用。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68.JPG
        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反攻龙陵,曾在这里与日军发生长时间的激烈争夺,双方死亡达数百人之多。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71.JPG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78.JPG
           龙陵县政府对面的一条巷子深处,董家沟28号,有一所民国时期“走马转角楼”的四合院民居。这一座老宅,四周是两层的木结构建筑,中间包围着天井,石板上长满了青苔。
           院子的主人在2005年将这座见证历史的院子无偿捐献。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81.JPG
     
     龙陵县董家沟28号,有一所民国时期“走马转角楼”的四合院民居。 院子的主人在2005年将这座见证历史的院子无偿捐献。
              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该四合院被强占为“军人服务社”——慰安所,它同时也是日军慰安妇的“轮训”基地。1942年至1944年间,这里长期住有日本、朝鲜、中国及东南亚各国被日军强掳、强征来的数十名慰安妇,她们在这里接受“培训”后再被派往滇西各日军驻地。
                    现在,这座院落被开辟成纪念馆,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罪恶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完整揭露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日军慰安所暴行的纪念馆。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78.JPG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81.JPG
龙陵县政府对面的一条巷子深处,董家沟28号,有一所民国时期“走马转角楼”的四合院民居。这一座老宅,四周是两层的木结构建筑,中间包围着天井,石板上长满了青苔。
院子的主人在2005年将这座见证历史的院子无偿捐献。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84.JPG
院内立着一块石碑,一面刻着“以史为鉴”,另一面刻着“吊慰受难,祈愿和平。”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86.JPG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905.JPG
               走进慰安所纪念馆大门,入口处的墙上悬挂着《慰安所规定》十一条:服务对象只限于日本陆军军人及军聘人员等条令赫赫在目。墙上,写着“惠美子”“若春”“静香”“千代子”等名字的小木牌仍清晰可见。入场日军可据此挑选“慰安妇”供其淫乐。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89.JPG
          董家老宅主屋二楼原有四间房,后被日军隔为16间,每间配有一名慰安妇。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98.JPG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90.JPG
                            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时,龙陵县腊勐乡白泥塘村人李莲春18岁。19438月,李莲春背了一篮蔬菜到白泥塘赶集,想买点盐巴回家。可刚到街上,她和其他十几个年轻姑娘就被强拉到慰安所。李莲春数度饱受摧残后寻找机会才得以逃脱。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92.JPG
                               朝鲜老人、“慰安妇”朴永心也曾来到这座老宅进行指认。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