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173|评论: 5

明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黄辉年谱!(西充县扶君乡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黄辉年谱



黄辉,字平倩,一字昭素,号慎轩,自称怡春居士、铁庵居士、无知居士、莲花中人,南充人。明万历元年(1573)乡试第一,十七年(1589)与董其昌、陶望龄、焦竑、高攀龙等同年登进士。其人心口爽快,耿介仗义,才华横溢,辉映当时。尤嗜佛,在翰林院任编修时,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陶望龄、江盈科等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结禅会“蒲桃社”,饮酒谈禅,究性命之学。以品望,黄辉当大拜,而“忌者使言官抨之,谓词臣结社谈禅,与方袍圆顶为侣,不当复玷廊庙”,言官劾之,丢官返故里,闲居九年。57岁时起故官,擢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旋卒于任,享年58。

黄辉诗清新自持,为文古劲,是“公安派”重要作家。

其书法,为明“四大家”之一。倪苏门云:“我明以邢子愿(侗)、黄辉、米仲诏(万钟)、董玄宰(其昌)为四大家,配唐之欧、虞、禇、薛,宋之蔡、苏、黄、米。”[1]



嘉靖三十四年(1555) 乙卯 1岁

生于四川南充。

考:黄辉《采木记》:“聚垣乔公以丙午入蜀,理木政者六年于兹……辉氏曰,吾生又二岁,一甲子耳。”(《四川通志》卷42《艺文》)丙午(1606)后六年,即壬子(1612)。“吾生又二岁一甲子耳”,意即今年58岁,过两年即60岁。黄辉撰《采木记》时为58岁,故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汪世清《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1期)考黄辉生于嘉靖三十四年。

是年,董其昌生。



隆庆三年(1569年) 己巳 15岁 在京师

“予十五入太学”,“隆庆己巳,先生与予同应士选入太学”。[2]

是年,孟化鲤廷试第二,游太学,与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孟秋(1525-1589年,字子成,号我疆)、黄辉为友。



万历元年(1573) 癸酉 19岁 在南充、成都

“举乡试第一”。[3](《明史·黄辉传》)

  是年,文彭(寿丞)卒,年76。



万历五年(1577) 丁丑 23岁 在南充

八月,黄辉母范氏卒。“夫人生嘉靖辛卯(1531)二月朔,卒万历丁丑八月二十二日。初以春亭公考最赠安人,再赠宜人,复用平倩宫官推恩,仍赠宜人。”(陶望龄《黄母范太夫人墓志铭》,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墓志铭》。下同)

是年,张丑(青甫)、张宏(君度)生。



万历十年(1582) 壬午 28岁  在南充

“吾母弃诸孤久,方岁壬午,葬吾邑西山之桂花坪北水啮墓左。”(《黄母范太夫人墓志铭》)

是年,钱谦益(受之)生。



万历十七年(1589) 己丑 35岁 在京师

《四川通志》卷34《选举·进士》万历“己丑科”四川进士有“王瑜、丁继芳、赵可教、萧九成、黄似华、何杰、李文芳、胥从化、周维新、张似渠、杨为栋、况上进、张与可、杨景淳、黄辉、杨继夔、朱芹、钱梦皋、张似良、杨述中、何起升、钱承恩、晏朝寅、黄得贵”。黄辉下注为“南充县人,历翰林院”。

按:胥从化,巴县人。编有《濂溪志》,监修《万历永明县志》。黄辉有《送胥(从化)计部使饷蓟州便道还巴中》诗:“太仓门开冷云湿,赤囊刻闺风雨亟。天子惊传索马价,马神夜向钱神泣。铸金为马会销磨,马化为金足转多。健儿无事日食马,马魂暗诉诸陵下。此去脱巾难料之,向来悬磬谁为者。火云烧海海骨露,中州千里无青树。去京千里日萧条,使者流民共愁路。怜君冒暑著征衣,犹喜輶轩得暂归。爱君不忍强君酒,心与白日同西飞。茫茫天地一徽敔,正恐余归君又出。且凭传语慰乡人,矿税终须有停敕。”

黄辉列二甲二十四名。选庶吉士。时翰林院馆课文章呆板无生气,沿袭旧套,“烂熟如举子呈文,人目为翰林体。”(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黄少詹辉》)及李攀龙、王世贞之学盛行,翰林学士又改而从之,世人讥谓“翰林无文”。辉入馆,“乃刻意为古文,灿然自异馆阁课士之文,颇取材于韩、欧,后世稍知向往,古学之复,渐有端倪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黄少詹辉》)在馆时,辉与袁氏兄弟力排王、李之学,推崇乐天、东坡诗文,是为“公安派”。

钱谦益云:“近代馆选,丙戌(万历十四年)、己丑(万历十七年)为极盛,诸公有讲会硏讨性命之学。丙戌则袁伯修(宗道)、萧允升、王则之,己丑则陶周望、黄昭素、董思白及文恪(傅新德)公,幅巾布衣,以齿叙不以科叙,词林至今以为美谭。”(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跋傅文恪公大事狂言》)

钱谦益云:“(傅新德)公在史馆,与南充黄昭素、会稽陶周望深研性命之学。”(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嘉议大夫太尝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赠礼部右侍郞谥文恪傅公神道碑》)傅新德,与黄辉、陶望龄同年登进士。

陶望龄“与焦弱侯(竑)、袁伯修(宗道)、黄平倩同究性命之学”。(查继佐《罪惟录·陶望龄》)

葛昕致黄辉札:“不佞自都水调屯部,经营(定陵)大工也,庙堂误以会试修永陵省费,而且先限二年竣事,然此一役荏苒几七年……或以为日昔鼎建永陵,至费六百万,今此直费一百五十万耳。”(葛昕《集玉山房稿》卷9《黄慎轩太史》)

按:葛昕(1542-1602),字幼明,号龙池,临邑德平人。万历九年任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奉旨培筑永陵,竣工后升都水司郎中。十一年督建定陵,十七年竣工。

是年,董其昌、陶望龄、焦竑、高攀龙等登进士。



万历十九年(1591) 辛卯 37岁 在京师

黄辉《送章循之赴嘉善》:“东行翻出国门西,雪路南枝望不迷。仙吏故乡长水近,美人别恨远山齐。乍便越舫移萱背,不隔吴歌过韭溪。家世风流谁得似,向来看剑气成霓。”(沈季友《檇李诗系》卷40)

按:章士雅,字循之,常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十九年宰嘉善,官至工部郎中。



万历二十年(1592) 壬辰 38岁 在京师

散馆,授编修。“时同馆中,诗文推陶望龄,书画推董其昌,辉诗及书与齐名。至征事,辉十得八九,竑以闳雅名,亦自逊不如也”。(《明史·黄辉传》)

是年,袁宗道登进士。



万历二十二年(1594) 甲午 40岁 在京师

是年“三月诏修国史”:“先是,礼部尚书陈于陛请纂辑本朝正史,下所司议,至是,敕大学士王锡爵等充总裁官编辑。”质实:“陈于陛,字符忠,以勤子,总裁纂修官。是时,总裁官大学士王锡爵、张位,礼部尚书陈于陛,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詹事刘虞夔,少詹事冯琦,副总裁官礼部尚书罗万化,吏部右侍郎盛讷,礼部左侍郎范谦,右侍郎孙继皋,少詹事曾朝节,祭酒陆可教,纂修官左庶子余继登,右谕德萧良有,洗马李廷机,右中允刘应秋,修撰唐文献、焦竑,编修郑德溥、郭正域、黄汝良、全天叙、吴道南、黄辉、庄天合、董其昌,检讨王图、萧云举、区大相、周如砥、林尧俞。”(《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卷28)

黄辉“四十丧偶,终不再娶”。(《四川通志》卷8《人物》)



万历二十三年(1595) 乙未 41岁 在京师

    十二月,以翰林院编修杨道宾、袁宗道、黄辉补充编纂章奏官。(《神宗实录》)

是年,袁宗道36岁,先在翰林院,三月到吴县任。袁中道26岁,四月末中道游大同。



万历二十四年(1596) 丙申 42岁 在地不详

是年,袁宏道在吴县,与袁伯修(宗道)书:“会王(图)、黄(辉)、顾(天埈)、萧(云举)诸太史,为我致谢。”(《袁中郎尺牍》19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是年,周天球(公瑕)卒。



万历二十五年(1597) 丁酉 43岁 以假过新安县

十月,过新安,祭孟化鲤(云浦),作《诔文》:“文选郎中云浦先生孟叔龙,既卒之十月,友人巴西黄辉以假过新安,乃具牲醴香帛以祭。为文而告之曰……”(新浪博客转载孟昭德《孟云浦年谱补注》)孟化鲤(1545-1597),字叔龙,号云浦,理学家,有《孟云浦集》。

按:“巴西”,南充汉时属巴西郡。

是年九月,焦竑上皇长子《养正图解》。(《国榷》卷77万历二十五年)

是年,项圣谟(孔彰)生。



万历二十六年(1598) 戊戌 44岁 在京师

“袁小修(中道)曰:‘戊戌之冬,伯修(宗道)、中郎(宏道)皆宦吴门,予入太学,平倩从蜀来,聚首最密。’”(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黄少詹辉》)

是年十二月,袁宏道作《冬夜同黄平倩兄弟、董玄宰、家伯修、小修集顾升伯斋中剧谈偶成》诗一首。(《袁宏道集笺校》卷十四618-6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是年,王鉴(圆照)生。



万历二十七年(1599) 己亥 45岁 在京师

正月,袁宏道作《赠黄平倩编修》诗一首。(《袁宏道集笺校》中册卷十五6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与“三袁”、陶望龄、潘士藻、江盈科等在京崇国寺结“葡萄社”(又作“蒲桃社”)。

四、五、六月,先后与“三袁”、钟君威、谢在杭、方子公、江盈科、钟樊桐、丘长儒等在崇国寺葡萄园饮酒谈禅。

袁中道云:在蒲桃社“往来者为潘尚宝士藻、刘尚宝日升、黄太史辉、陶太史望龄、顾太史天埈、李太史腾芳、吴仪部用先、苏中舍惟霖诸公。”(《石浦先生传》,袁中道《珂雪斋集》7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袁中道《德胜门净业寺看水同黄慎轩兄弟》诗:“南人得水便忘忧,两日三番水际游。花露沾衣浓似雨,潭风着面冷如秋。拖莎帯荇流何急,掷雁抛鳬浪未休。天外画桥桥上柳,只疑身在望湖楼。”(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86)按净业寺(遗址)在北京德胜门内西顺城街。

书《法华经》。“磁青笺本,泥金书,行楷各体。第一册,黄辉书,款识云:‘万历己亥秋八月,佛弟子幻如居士黄辉斋沐稽首敬书。’……第七册,黄辉书,款识云:‘万历己亥秋九月,佛弟子幻如居士黄辉斋沐稽首敬书。’”(《秘殿珠林卷二目录·贮》“乾清宫·名人书”)

“唐吉祥寺在(京)城西南隅,万历丙午(1606)重修,改名石镫庵,盖修时于地掘得石镫,上刻唐人所书《心经》。万历中翰林黄辉、陶望龄集缙绅于此放生。”(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66)按黄辉、陶望龄于此放生具体年代未详,姑系于此。

是年,袁宏道在北京,与陶望龄书:“平倩近益精进,但欠瞥地耳。”(《袁中郎尺牍》78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按“瞥地”,见地、见解。

“《佛说阿弥陀经》,黄辉书,马一腾跋,正书,万历二十七年。钱塘(杭州)。”(《续通志》卷169,倪涛《六艺之一录》卷110)

是年,陈洪绶(章侯)生。李化龙驻重庆。



万历二十八年(1600) 庚子 46岁 在京师

二月,沈一贯请皇长子婚冠,不报。

三月,李化龙考满,加右都御史。

四月癸巳,“左右中允黄汝良、黄辉为左右谕德,并兼侍讲”。(《国榷》卷78,万历二十八年)

按:“谕德”,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始置太子左右谕德各一人,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随事讽谏。左右谕德各属左右春坊。明亦置。

沈德符云:“己亥、庚子间,楚中袁玉蟠(宗道)太史同弟中郎(宏道),与皖上吴本如、蜀中黄慎轩,最后则浙中陶石篑(望龄)以起家继至,相与聚谈禅学,旬月必有会,高明士夫翕然从之。时沈四明(一贯)柄政,闻而憎之。其憎黄(辉)尤切。至辛丑紫柏(真可)师入都,江左名公既久持瓶钵,一时中禁大榼趋之,如真赴灵山佛会。又游客辈附景希光,不免太邱道广之恨,非复袁、陶净社景象,以故黄慎轩最心非之。初,四明(沈一贯)欲借紫柏以挤黄(辉),既知其不合,意稍解。而黄(辉)亦觉物情渐异,又白简暗抨之,引疾归。时玉蟠(袁宗道)先亡,中郎(袁宏道)亦去,石篑(陶望龄)以典试出,其社遂散。未几,大狱陡兴,诸公窜逐,紫柏(真可)竟罹其祸,真定业难逃哉!”(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紫柏祸本》)

八月,袁宏道、袁中道归公安。黄辉在京师。袁宏道在庐山旅途致《黄平倩庶子》:“……弟以午节后挂帆,挟数老衲入匡庐,幽峦邃谷,无所不探,生平所见名山,此为最奇。……”(《袁中郎尺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十月,作《行书栈阁杂诗》卷,款署“时庚子十月望日,巴西黄辉”,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冬十月下,给事中王德完于狱廷杖除名”:“时郑贵妃日有宠,而王皇后多疾,左右咸窃意后崩,贵妃即正中宫位,其子为太子。中允黄辉,皇长子讲官也,从内侍微窥得其状,谓德完曰,此国家大事,旦夕不测,书之史册,谓朝廷无人。德完乃属具草,及是上之,疏入,帝震怒,立下诏狱拷讯,尚书李戴、御史周盘等连疏论救,忤旨,切责,御史夺俸。有差阁臣沈一贯方在告,力疾草奏,为德完解,帝亦不怿,命杖德完百,除其名。复传谕廷臣,诸臣为皇长子耶?为德完也?如为皇长子,慎无渎扰,必欲为德完,则再迟册立一岁。廷臣乃不复言。”“质实”:“黄辉,字平倩,南充人。李戴,字仁夫,延津人。周盘,泽州人。”(《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卷28)

“时帝宠郑贵妃,疏皇后、长子,长子生母王恭妃几殆。辉从内竖征知其状,谓同里给事中王德完曰 :‘此国家大事,旦夕不测,书之史册,谓朝廷无人,吾辈为万世僇矣 。’德完奋然,属辉具草上之,下狱,廷杖濒死。辉周旋橐饘,不避险阻,人或危之。辉曰 :‘吾陷人于祸,可坐视乎?’”(《明史·黄辉传》)光宗立,召德完为太常少卿。

十一月初四,袁宗道卒于京师,“区处后事,一一皆慎轩为之”。(《游居柿录》三七五)

是年,黄辉撰《阜润堰铭》:

“阜润堰,堰冷水河也,所溉田至万余亩。河出青石关,吞小坝而北,水饶可堰,堰议盖与河俱矣。

或曰:河水急下,则涣散无所用,即强之傅岩,岩石又刚顽不受工,奈何?

河如能言,必曰:‘沃汉工者,尽吾族也,远则若漾水,若黑龙江,近则若红花河,吾即不漾(水)、不黑龙江乎哉?于红花(河)何负,而独不吾以也?吾惭之。夫数族之为沃也,岂其固然,而无所须人?散则聚之,峻则夷之,迅则折之,卑则举之。智创愚因,虑无不委蛇以从者,故石顽、水智,维智化顽,虽有至刚,不碍柔行,而吾独不得预是,且夫犹之水也,而擅吾冷(水河)称,以济夏畦,水火相得,壤力自倍,世孰有知予而用之也者?’

噫!

石如能言,必曰:‘世所利于吾而取之者,虽细不爱,而曰‘独梗于河渠也’,盍雪吾于水火乎?夫火,吾不厌,如金受炼;水,吾不拒,如木受锯,其奚刚与顽之有?’

若是者,民能为河与石言之,而无能使吏之,不词于斯也以止。

盖至登州李公来守汉中而后,民之言若河与石之所自为言也。试如大石、黑石两坚岩,岩咸受命,遂事于民所欲堰,已而曰:‘恨卑所灌少,再升之!’水益尊,田益高,闸于瓮,滩以分河,河行于凿,沿崖引之,穿谷入渠,五里下于田,田以次受灌。瓴建于贯沟,毂绾于三溪,尾闾于赖家,口入于河,浚水者里二十,堤之者里十有五。闸若堤,皆植以桩,甃以石。夫以亩料,凡千八百指,谷食于廪七百石而缩,若木、若铁、若匠,直若委官饩,皆给于公,民自效者木千株。

始于万历廿五年秋九月,至廿八年闰四月二十五日,堰成,字之曰‘阜润’。工凡二万八千有奇,力取诸隙,功取诸渐,时率僚属行水,劳以酒食、钱币,公私为一,故纾而不劳,终始不鞭一人。是岁大熟,登拜将台而望之,并河膴膴,与漾(水)、黑龙(江)、红花(河)所灌等。

父老抃舞,前为寿,曰:‘幸甚乎,公之以天利利我也,之河也,萧、曹仓卒漏于营度忽乎?千八百年,以至于今日,所阅贤智、循良若而人,曷其无一人暇而不少顾也?天其以开我公哉?我细人则何以报公?异日者,公其酇侯(萧何)、平阳侯(曹参)乎?以大利利四海,必自斯渠始。’

公笑谢曰:‘史起偶然得漳河耳,何必贤于西门豹哉,且斯役也,民之欲也,上下之力也,于吾何有?’

于是抚臣、按臣以堰绩闻,事下大司空,纪录于司勋氏。其冬,公再入,计考,在异等。

史辉氏曰,吾于李公同年兄弟也,丁酉遇于栈,语及堰,故予举爵,祝曰:‘勉之哉,其利万世,吾能为兄书。’今果然,乃以汉父老意为之铭。

公名有实,字涵虚,登州黄县人,以地官郎中守汉中。”(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453)

按:阜润堰,在陕西省南郑县南。“青石关。《一统志》在南郑县南九十里。……其地与西乡县及四川巴州南江县相接,为通茶要路”。(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卷22《古迹》)“汉水又东,径汉中府南郑县南三里,老渚河,源出米仓山,合冷水河、红花河,北流注之”。(《陕西通志》卷8《山川》)李有实,字涵虚,一字太华,山东黄县人,万历十七年焦竑、黄辉同年进士。万历二十六年汉中知府,又任西宁兵备道副使。丁酉(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是年黄辉过新安县至京师。

是年,撰《明故昭信校尉锦衣尉百户毙泉米公暨配安人马氏墓志铭》:“赐进士出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纂修国朝正史前直起居管理诰敕文华殿日讲官南充黄辉撰。……(米玉)公生于嘉靖戊子年二月十二日,万历丁酉(万历二十五年)年六月二十五日卒,得年七十。安人生于嘉靖壬寅二月十五日,万历己亥(万历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卒。”按该《墓志铭》1929年出土于燕京大学燕南园西。(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引《明故昭信校尉锦衣尉百户毙泉米公暨配安人马氏墓志铭》,载《回族研究》2007年2期)按米玉,米万钟父。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辛丑 47岁 在京师

“万历辛丑,(陶)望龄复从其友黄平倩辉于京师”。“平倩执予(陶望龄)手,太息而言:子今来,吾行去矣,吾父春秋高,吾当归养。……吾母良苦,即葬,吾欲子(陶望龄)之铭之也。……母,庞太常少卿埙之裔孙也,十五归吾父春亭公。黄故饶给,至吾祖西原公而业衰。”(《黄母范太夫人墓志铭》)

“移病请急归”。(《万历野获编》卷十《黄慎轩之逐》)实乃为当途所嫉,作托病返里之谋。

“辉雅好禅学,多方外交,为言者所论。时已为庶子掌司经局,遂请告归”。(《明史·黄辉传》)

是年,黄辉致函袁宏道。袁宏道在公安复函《黄平倩》:“参山道中逢胡舍人,得兄手书,具悉近况。……”(《袁中郎尺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十月十九日,为京师慈慧寺撰《往生塔记》:

“万历辛丑秋七月九日。予礼诵,道次有大蜘蛛,循右臂且及指,若欲缘念珠行者,予袖委之地,则凝立不遑,如听诵然,诵毕,乃徐徐东南行,止窗下。

予心异之,谓曰:‘若则吾誓度众生之一也,一念之差,受身遂别。若处此久矣,岂亦有意回向耶?吾为若持佛名号,诵往生陀罗尼愿,若即舍业身,立归净土。’蛛口、眼俱动如答,如念持诵。

已,予复中前说蛛,乃奄然撮聚,身帖于足。予意其困思也。暮而烛之,身帖如故,乃知其随持诵化去矣。

童子曰:是体大而腹枵,若久,却饮食也者。取视之,轻如蝉蜕,藏之不腐,以示愚庵法师。

愚庵曰:大菩萨,往往行异类中,兹蜘蛛,殆勃荷比耶?

予曰:菩萨之行,异类也,以异类皆菩萨,故若鹦鹉、鸜鹆念佛,生净土多矣。谓菩萨之为鹦鹉、鸜鹆也,奚不可者?然鹦鹉、鸜鹆何尝不自菩萨哉?

愚庵曰:然,昔观音大士,自现蛤蜊中,令檀越生大信心,即是第一说法。今闻此蜘蛛往生者,咸欢喜叹羡,皈依净土,胜于口劝百陪,其说法功德亦不可思议,宜塔之,以示来者。

予曰:然。遂为之记,系以偈言。塔在慈慧寺。记成于十月十九日。”(《日下旧闻考》卷96《郊垧》)

又有《慈慧寺碑》,陶望龄撰,黄辉书。“慈慧寺,在阜城门西二里。万历八年蜀僧愚庵创,后有蜘蛛塔,蜀太史黄辉有碑记其事。”(《畿辅通志》卷五十一《寺观》)按《蜘蛛塔记》,黄辉书。

京师“慈寿寺及塔……塔下碑亭二……右碑……后刻关圣像并赞,明春坊谕德兼侍读南充黄辉撰,万历辛丑年立”。(《日下旧闻考》卷96《郊垧》)

黄辉《秋日过慈寿寺》:“仁慈蔼墟烟,西爽遥来属。松门书不扃,野径纡晴绿。秋深下蒲团,月影数竿竹。茶烟瞑归禽,钟响散樵谷。开士无一言,客谭自相宿。”(《畿辅通志》卷118“诗”)

是年,查继佐(伊璜)生。王时敏登进士。

是年正月“右春坊右庶子袁宗道卒”。(《国榷》万历二十九年)



万历三十年(1602) 壬寅 48岁 在京师、渑池、嵩山、登封、当阳,经三峡返故里

三月,为陶望龄书《后赤壁赋》卷。卷尾跋云:“子瞻赤壁二赋,可为赋中之仙者,其后赋又仙之仙者也,予尝爱书之。今年兄陶周望(望龄)索予,倚马书之,遂竟此卷,不知颇有绵铁遗意不也?万历壬寅三月六日,年弟黄辉书。”此卷后改装成册,今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行书《后赤壁赋》(局部)



是年,为北京真如寺书碑。“真如寺,在今头发胡同内,有碑一,明万历三十年谕德黄辉撰”。“明谕德黄辉《真如寺碑》略云:兹寺建于元保宁年间,峨嵋僧真如募建,故即以真如名其寺。明正统十三年,蜀僧常宗修,今僧明传复修。三僧皆蜀人,亦异事也。”“臣等谨按:保宁,系辽时年号,黄辉碑作元,误。”(《日下旧闻考》卷49《城市》)健按:头发胡同,长约一里,在北京西城宣武门内,东口达宣内大街,西口佟麟阁路。

游渑池、嵩山、登封。作《游嵩山即事诗》:“太室少室莲花巾,大熊小熊巢父邻。喜从黄社遭贤令,笑共青山阅过人。茶灶煮来秋月冷,芝篮提去夕阳贫。卢岩已不知鸿一,名姓何劳着片珉。”“儆韦燕明府同游嵩,少酌,卢岩瀑布,踏月还登封,赋此奉赠。万历壬寅九月七日漏三鼓,南充黄辉。”“右诗黄辉题书,在少林寺。按公与董宗伯同时齐名,续书史称其楷法钟元常,亦作行书,洵佳笔也。”(叶封《嵩阳石刻集记》卷下)按款“万历壬寅九月七日”,当是黄辉是回到南充后所写。

又有《渑池雨阻书怀》:“亲舍去秦迢递,王程过洛崚嶒。落月佳人易别,飞云远雁难凭。往来旧雨新雨,去住南陵北陵。谁堪萧萧古驿,短栏独树残灯。”“林霭方看翠 ,章云忽复雷凭。涧水连空溅溅,崤陵和雨登登。乍洗邮尘褦襶,终愁谷潦泓澄。试问仙槎秋远,何如蹔借人乘。”(《河南通志》卷73《艺文》)

《过渑怀旧》:“十六出函关,驱车几度还。云松游子梦,霜菊故人颜。世事泉移壑,年华风过山。久应关尹笑,何事马蹄间。”

《题钵盂峰二祖庵》:“涧响藤枝百折秋,万峰苍翠钵盂收。轘辕鸟迹空中下,河洛龙光天外流。石怒乱随狮子掷,塔灵高许雁王投。眼看浩劫长如此,谁道真僧有去留。”(《河南通志》卷74《艺文》)

按:渑池在河南西部。二祖(慧可)庵在嵩山少林寺南钵盂峰上。

“黄慎轩(辉)以宫僚在京时,素心好道,与陶石篑辈结净社佛,一时高明士人多趋之。而侧目者亦渐众,尤为当途所深嫉。壬寅之春,礼科都给事张诚宇(问达)端疏劾李卓吾,其末段云:‘近来缙绅士大夫,亦有捧呪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室悬妙像,以为皈依;不遵孔子家法,而溺意禅教者。’盖暗攻黄慎轩及陶石篑诸君也。不十日而礼卿冯琢庵(琦)之疏继之,大抵如张都谏之言。上下旨云:‘览卿等奏,深于世教有裨。仙佛原是异术,宜在山林独修。有好尚者,任解官自便去。勿以儒术并进,以惑人心。’盖又专指黄辉,逐之速去矣。时康御史(丕扬)亦有疏与冯疏同日上,则单参达观,及朝士附会之非,二疏同时埙箎相和。张康承首揆风旨不必言,冯宗伯非附四明者,特好尚与黄(辉)偶异耳。黄(辉)即移病请急归,再召遂不复出,与陶石篑俱不失学道本相”。(《万历野获编》卷十《黄慎轩之逐》)

“黄慎轩心口爽快,好佛,茹斋持颂若老僧,当道颇不谓然,因别事票旨,有‘薰修当入深山’之语。又因推祭酒,嗾言官劾之,黄遂注籍”。(朱国祯:《涌幢小品》)

“至壬寅八月,平倩果归(南充)。”(《黄母范太夫人墓志铭》)

黄辉《行草古偈二首并识语》卷:“余壬寅去京师过当阳。”《明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袁(宗道)公圹志》:“及余西归,道玉泉。”

九月,自京返蜀,道公安,为宗道主葬,宏道至当阳玉泉相迎。

十一月六日,归宗道之榇于先垅,葬长安里荷叶山。

返蜀,宏道、中道送黄辉至西陵。袁中道作《西陵别黄慎轩居士还蜀》诗。“壬寅冬,平倩请告归蜀,会葬伯修,予(袁中道)送之西陵,自取榜纸书隆中诗。”(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黄少詹辉》)

黄辉《西陵别袁小修(中道)用韵》:“山阳残泪满荷衣,此别深怜法侣稀。与我周旋明日始,为谁流浪十年归。采兰自有山中乐,抱瓮原无世上机。巴蜀音尘犹幸接,江鱼西上雀东飞。”

袁中道云:“邀夷陵罗伯生同游(沙市)金粟园……伯生出黄慎轩数帖,予手录之。其一云:‘西陵江水,孝子泉边,依依尝若一日,别去以后,八年萍踪(健按:即在万历三十七年),可叹。孤衰病之余,重以酷变。去年(健按:万历三十六年)人日,耀弟先朝露(健按:朝露,喻存在时间短,引申为少年而死。此指黄辉弟黄耀去世)。先大夫(健按:黄辉父)素健饭,坐尔神伤见背(健按:黄辉父去世)……两年来形神憔悴,大非故吾。乙巳(万历三十三年)旧恙,前岁(万历三十五年)幸脱。”(袁中道《游居柿录》三七五,上海广益书局,1936年)

袁中道云:“其书中‘西陵江水,孝子泉边’,乃万历壬寅冬予送慎轩西陵,西陵诸友同送之隔江孝子泉也。初,伯修(宗道)官京师,以庚子九月,仓促去世。中郎(袁宏道)与予皆俱八月先归,区处后事,一一皆慎轩为之,尽心尽力,可无遗憾。壬寅八月中,将谋归伯修(宗道)之榇于先垅,中郎(袁宏道)忽梦见伯修归见大人云:‘儿非黄慎轩来送我,必不行。’觉而谓余曰:‘予夜梦如此,但慎轩方侍东宫讲读,那得至此?’不数日,而得平倩请告消息,又不一月,而慎轩至玉泉,以字来,去葬期仅十余日。中郎(袁宏道)往迎之玉泉归,其题主志墓,皆属慎轩。所谓素车白马(健按:古时办丧事用之车马,后被用作送葬语词。语出《后汉书·范武传》)之事,千古再见矣。事后予送(黄辉)之西陵,别于孝子泉边,相视泪下。”(《游居柿录》三七五)

袁中道云:“先生(宗道)与同学友黄公辉交若兄弟。先生(宗道)死,黄公哭之甚恸。及葬,黄公请告,迂道登垅哭之,为志其墓。”(《石浦先生传》,袁中道《珂雪斋集》7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按:“为志其墓”,即黄辉撰《明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袁(宗道)公圹志》,见后。

黄辉《襄阳隆中四十四韵》:“斩蛟寒浦外,何处卧龙岑。乱世燕齐事,高人管乐心。隆中山故阖,汉上日偏沈。鱼水应奇会,蜗庐耐数寻。乾坤交顾盼,雷雨动萧森。感激轻强弱,营综妙古今。鹰扬师尽跃,虎视敌全瘖。王略无偏正,天威有纵禽。雄图文武略,密计鬼神临。纠合忘残局,艰危失断金。屯田判不退,按堵了无侵。风送回旗影,星疏冷剑镡。木牛机少泄,巾帼辱犹任。多垒挥戈气,秋原别主忱。三分宁夙画,二表自余音。宇宙纶巾老,山河阵苾沉。荆梁寒色迥,宛閟乱流深。苔色还遗井,松声岂故林。短茅存露井,叠剑引霜碪。寂寞军前泪,虚无世外琴。笔筹空简策,羽扇奈氛祲。执御甘相属,沾书共欲禁。水流深感岁,云出讵为霖。抚稻思圭里,看桃怆荡阴。英雄俱往迹,叹息此弥襟。想像躬耕罢,归来抱膝吟。”

十月朔,黄辉撰《明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袁(宗道)公圹志》:“庚子(万历二十八年),(宗道)升右春坊右庶子兼官同。以是年九月入直遇寒,遂病泻,庚子十一月初四日卒于邸,享年四十一岁。……将以是年十月初六日,厝(宗道)先生于故居之长安里,而余适至,若有待焉。……余交伯仲,识伯子最先。……自余识伯子来,东华之讲,石渠之直,每出入必与伯子俱。……伯子所与交皆奇杰士,余用得遍识。……余晚始交公二弟,欢重于骨肉。伯逝时,值二弟皆归里,独余在,经纪其事。及余西归,道玉泉,复值伯(袁宗道)蓑期,仲(袁宏道)来谓余曰:‘弟妇初春梦伯如束装者,谓大人曰,若黄平倩不至,儿不行。大人泣谓黄太史去此不远,仲可往请。’以今事验,若合契,所谓沆交也。余未至之前数夕,季子(袁中道)亦梦伯与余偕来。……万历壬寅十月朔,春坊庶子掌司经局事社弟黄辉撰。”《圹志》石刻今藏湖北公安县博物馆。按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

黄辉《晓发巴东》诗:“霜枕村鸡兼竹鸡,出户便踏三层梯。沙崩桥折不可度,耐可船行当桥路。下坡唤取槲叶舟,捉桡推山山逆流。水急桡疏势难上,觅得枯 才二丈。船无羊耳为谁牵,仓促系之桨斗边。岸转岩倾石相戏,仰看山路如 细。滩头白勃是平生,者回始踏朝云行。那知白日高唐梦,犹带寒江半里程。”(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47》)

黄辉《巫夔道中》诗:“狂云也自学朝朝,老雪判春未肯销。鹰嘴啄成三角路,虎牙衔出半边桥。未曾五里已三溪,几许寒厓挂断霓。乱石累成春雪碓,断桥横作上天梯。星星冷炬拂云堆,夜踏偏桥半欲摧。人队似猿穿岭去,犬声如豹透林来。悬梯东折复西还,双磴斜开碧玉关。不雨不晴天着睡,冷云横出梦中山。”(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110)

又有《入峡书怀》诗:“华发还来炤玉溪,斑衣常是梦中啼。孱陵尺素何时到,家立相如客舍西。”《巫山界岭》诗:“野马荒前堠子开,天青独上客衣来。美人若有相思梦,云雨何曾隔楚台。”

又有《巫山二首》:“摇落悲秋客,随风亦上台。如何千乘出,只为片云来。阳台花一片,落尽楚宫春。西家空作赋,原是梦中人。”

又有《阳台》:“千里猿声巴峡东,半篙明月舞春风。楚天何处无云雨,独到阳台是梦中。”

万历三十一年来知德有《报黄慎轩太史》书:“别后(知德)复过求溪半载。”[4]

按:求溪在万县(今重庆万州五桥长滩镇),来知德(梁平人)注《易》时多住求溪。“别后”二字,可证黄辉返蜀时曾与来氏会晤。万县在长江边,当是黄辉溯流上峡至万县时拜会来氏。是年,来知德78岁。

冬,黄辉归故里。

嘉庆《四川通志》卷186《经籍·集部》之《平倩逸稿》:“费经虞曰:(黄)辉遂请终养,与其弟廉使(黄)炜躬视父药饵,不复问户外事。”

按:费经虞,费密之父。《江南通志》卷172《人物志·流寓·江宁府》:“费经虞,字仲若,新繁人,崇祯己卯举于乡,授昆明知县,罢官归蜀,遇乱,流寓江都。”

嘉庆《四川通志》卷186《经籍·集部》之《平倩逸稿》:“辉性冲淡,户屦常满,倦于应酬,晚益闭户谢绝。”

嘉庆《四川通志》卷186《经籍·集部》之《平倩逸稿》:“冯琦与(黄辉)书云:‘浮议易消,公评具在,暂淹汉渚,终作商霖,恐不免促谢安之鼻,勿遽洗巢,由之耳也。’”

按:《山东通志》卷35《艺文志·传》:“冯琦,字用韫,临朐人,……万历五年进士……迁礼部右侍郎。”

是年,作《行书顾仲方山水歌》卷,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是年,为当阳玉泉众香林题额。袁宏道撰《众香林疏》:“众香林始创于念净居士,而命名于黄太史。”袁中道《游居柿录》卷一:“十方庵一名众香林,黄平倩题额。”袁中道《玉泉寺十方禅堂碑文》:“壬寅(万历三十年)岁,西川黄太史平倩先生、公安袁吏部中郎先生,访无迹法师于玉泉,过居士之庐,目睹其修檀度也而嘉之。”

是年,作《直指李公平险碑记》:“西于平都,可十里许,计竖岩衡梁,蛟环东江……舟一无幸,立入鲊瓮。……黔南李公……果来按蜀……时维万历三十载,役始春中。凡五阅月,遂告成事,舟樯往来,望之欢踊。……滩曰‘观世音’……巴人和焉,勒石亭之。”(《四川通志·重庆府·舆地·山川》、《丰都县志·艺文》)。

按:直指李公、黔南李公:李时华。此记李时华整治川江丰都段险滩“观音滩”事。黄辉《采木记》:“自李直指方(芳)麓公首倡官采之议。”(《四川通志》卷42《艺文》)“李直指方(芳)麓公”:“李时华,字芳麓,贵阳人,万历壬午(万历十年)乡举,历官御史……按四川、河南、广东,漕运多所兴除,如创蜀闱规条,劾粤矿监恣肆,士民咸赖,擢太仆寺卿,告归,天下想望风采。”(《贵州通志》卷38《人物·乡贤·贵阳府》)“项汝廉,鄞县人,万历间知石城……直指李时华特疏荐循良第一”。(《广东通志·名宦志》)直指,官名,始于汉。汉武帝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

今贵州贵阳“大兴国寺,在府城中,元至正间庐陵贾人彭如玉建,明洪武二年长沙游僧南宗重修,万历三十年寺僧法印赴京,请大藏巡抚郭子章建阁贮之,南京谕德黄辉题曰‘龙轮宝藏’”。(《贵州通志卷十·寺观·贵阳府》)

是年,授来知德翰林院待诏。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癸卯 49岁 在南充

  在故里料理母亲墓改葬事。



万历三十二年(1604) 甲辰 50岁 在南充

陶望龄云:“又明年甲辰,望龄亦得告去,方入舟,使者自蜀适至,持平倩书币来,告改葬日曰某月某甲子,告葬地曰谯贤村之西北冈。……平倩之归也,言吾母氏贫日,食不办粥,吾有饘有茹以给,有鱼菽以祭以养复何事。平倩与其弟参政君(黄炜)居官,俱用清廉自将,贤能之誉满天下,业用未艾,人皆曰春亭公之教,夫人基之也。”(《黄母范太夫人墓志铭》)

是年,作《送李都御史平播后奉命治水诗》:“何许山河有不臣,夜郎霪雾豫州津。为怜白虎收幡地,便昱黄龙负舰身。人代拟同尧丙子,精灵行付禹庚辰。凯歌应奏巴人曲,荷锸何由列水滨。”(《四川通志》卷39《艺文》)

按:“李都御史”,李化龙(1554-1611年),万历二年进士,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复总督湖广川桂军务,讨平杨应龙之乱。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叛平,明年十二月李化龙班师。李化龙有《平播全书》。“平播后奉命治水”:万历三十一年,李化龙以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三十二年正月,李化龙大开泇河,四月开通行船,八月李化龙报分水河成,运道由此大通。经舒应龙、刘东星、李化龙三任河道总督开凿泇运河260里,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李化龙有《治河奏疏》,记载开泇运河事。

是年,弟黄炜在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任上,袁宏道(中郎)在公安。冬,宏道有致《黄平倩》函:“客岁附一纸,托令弟(黄炜)转达,正是小雪时节。……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兄利根慧性,一拨便转,弟知兄从此放下千二百担子,胜去却通身枷锁也。”(《袁中郎尺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是年,作行书《复寂光寺碑》,今藏朵云轩。



万历三十四年(1606) 丙午 52岁 在南充

是年,袁宏道(中郎)得陶望龄书一函,袁中道《中郎先生行状》中有此函文字:“昭素(黄辉)有宽肠,弟有穷肠,总输心一‘硬’字耳。”(《袁中郎尺牍》19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是年十月,朝廷始叙平播功,李化龙兵部尚书,进少保。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丁未 53岁 在南充

袁宏道《陶周望祭酒》:“入春见邸报,喜甚,谓(陶周望)今秋北发,可得合并,不意仁兄竟以疾辞。黄平倩久未得耗数日,有传其病者,然亦不确,昨遣人于通涂往访,尚未回复果尔,是天之厄道人甚也。”(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265)

袁宏道《与陶祭酒》:“平倩病体已痊,其症非不足,山居寂寞,鳏居冷淡,皆足以郁郁,皆足以致火,但一出一娶,便是一服清凉散,此常情亦至理也。弟前作字与平倩,亦道及此,若使平倩彻证向上,当不至河汉。”(《袁中郎尺牍》19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按“河汉”,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病愈。“乙巳旧恙,前岁(健按:指万历三十五年)幸脱”。(袁中道《游居柿录》三七五“黄辉数帖”)

五月二十四日,袁宏道在北京《与黄平倩》:“五月二十四日,某顿首平倩大居士,近日燕中谈学者绝少,弟以此益闲。尘车粪马,弟既不爱追逐,则随一行雅客,莳花种竹,赋诗听曲,评古董真赝,论山水佳恶,亦自快活度日。但每日一见邸报,必令人愤发裂眦,时事如此,将何底止?……京师友朋虽少,强似家山万倍,清流胜士,时复一遇;若得仁兄与陶周望(望龄)、苏潜夫(惟霖)俱集,其乐又不待言。往年旧识,亦有道侣,但一分高官,一分尊严,因鬼见帝,弟亦何乐?然此绝非真正学道人。使平倩与周望,虽位极品,当不作此面孔,弟辈自欲相远,则有之耳。夫热焰燎空,水雪所避,凿垣伐闺,尚欲去之,况可以俗套相待耶?……小修(袁中道)近住少保衙斋,自云得大受用。”(《袁中郎尺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按“少保”,即蹇达(1542-1608年),“明少保蓟辽总督蹇公,字汝上,四川巴县人”,(《池北偶谈·蹇少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学问博雅,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蓟辽昌平四镇军事。有《凤山堂集》。是年,袁中道会试落第,受蹇达之聘入其幕。

是年,袁宏道在北京《与黄平倩》:“有七言律二首,甚得意。书与诗,俱在今刻(袁宏道《潇碧堂集》)中。春初传仁兄病甚,与小修(中道)惊叹者数日。然弟谓邑中人,平倩决不死。及石篑书到云:‘平倩已渐平复。’意少安。……海内风雅凋落,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既已起春坊庶子,便好登途,世间事总计较不尽,水到渠成而已。四哥(黄炜)官声大起,诗亦长进。老伯想益健饭。”(《袁中郎尺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按:袁宏道谓黄辉是年“既已起春坊庶子”,或是传言,而是年黄辉未能起复,其复起“右春坊右庶子”在万历三十九年(见后)。

卞永誉《书画汇考》卷27有《黄昭素宣圣赞》:“大哉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志则春秋,道由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其誉。维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仪,海宇聿崇。”《黄少詹题〈桃源图〉》:“罗浮之山,桃株藂焉,阴浓香馥,游者折其一枝一干,树之恒山大川,吐蕚鲜美,落英缤纷,见者诬以为罗浮焉,何者?以其景之一也。夫景之一者,无论真假,即其墨机挥染,高者峰头竞秀,下者浅涧争流,屋舍俨然,桑田具在,男女杂沓,童叟憘怡,恍惚如生。尝览武陵人事,千载下犹有余慕焉。今阅《桃源图》,古木森森,怪石磊磊,恨予不能作武陵渔人追寻旧迹,至今慨无问津者。黄辉。”《黄平倩书端正好词》(略)年代皆不详,且系于是年。

是年,作《行书七律诗》册,今藏上海博物馆。作《行书自作诗》册;《行书酌盘龙岩泉诗》轴,今藏四川省博物馆。

是年,傅山(青主)生。张瑞图(二水)登进士。



万历三十六年(1608) 戊申 54岁 在南充

正月初七,弟黄耀去世。“人日,耀弟先朝露。”(袁中道《游居柿录》三七五黄辉数帖)

六月四日,作《行草古偈二首并识语》卷:“百城烟水。慎轩。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水冷冷。游行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晴。万般施设不如常,又不惊人又不长。如常恰似利风至,无言凉人人自凉。余壬寅(1602)去京师过当阳时,慈舟禅师居伏牛山,遣其上足礼复馈杯,答时匆匆不能疑,曲卷在诸王孙座上。越三岁(1605)而师坐脱,余正卧病,闻之慨然。今夏礼佛如峰、峨嵋,取道过余,盛暑中劳苦特甚。问师遗偈。云︰偈甚多,不能记。但教诸弟子念佛,勿滞教相,珍重而别。平生行解,此其末后吃□,为人一句哉!体复索余偈,予复何言,兼奉归来,一切禁断诗文,但书往时所爱古偈二则,伴上人入三峨无畏光中。水鸟树林,必能相赠耳!万历戊申六月四日,慎轩居士黄辉。”(台湾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黄辉《行草古偈二首并识语》卷(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第 06 期电子报)



倪苏门云:“(黄辉)性孤峭迂拙,好闭户静坐,累月不会一客,每自矜贵,不肯多写,索之者或经年不获一字,生前一扇或数金。罗西溪者,慎轩同乡人,向余言,先生作字甚缓,或刻许成一字,或一字作辍数次,然后成。每日写字十余幅,即止不书,家人每候其神驰之时辄去之,不令知,慎轩间顾座后,知其不满,数遂书之不已。……相传慎轩能左手作字,未知果否。慎轩号铁庵,得道死,黄为蜀之先达。”(倪涛《六艺之一录》卷330《倪苏门书法论》)

按:米万钟(1570-1628)有行书《跋黄辉〈行草古偈二首并识语〉》卷:“昔参话头者,悟千峰寒色,致耳目居起,无非悟中见解。平倩先生夙慧自蒲团上来,生才二龄,见城额辄诵其字,以故书法从慧性中发而气韵丰致,自非世学可班。至为祇林梵侣濡毫,较寻常更觉超轶。此卷大小二种,皆仙仙跃跃,趣在笔墨外,如曼殊现说法光,令人目摄心醉,而卒无可摹拟者。正偈所云‘无意凉人人自凉也’,放至此哉。然,此可与解人道耳。迪仲购是卷,不惜输重资于僧寮,亦具慧眼者矣。留阅旬日,识此归之,时崇祯己巳清明前三日也。北地米万钟书。”

米万钟《跋黄辉〈行草古偈二首并识语〉》卷(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第 06 期电子报)



万历三十七年(1609) 己酉 55岁 在南充

袁中道《游居柿录》八三:“蜀中僧真权至,得黄平倩消息,近日健无恙,甚喜。”

是年,作《行书自书诗》卷,“己酉春清明前一日,铁庵居士慎轩黄辉书于醉绿园之紫翠新居”,今藏甘肃省博物馆。按“醉绿园”、“紫翠”新居,在南充。

是年,吴伟业(梅村)生。

《行书自书诗》卷(局部)



万历三十八年(1610) 庚戌 56岁 在南充

是年正月二十六日,袁中道“得黄平倩书”,云:“得两兄书,亦得三哥书,具省想念之意。弟体幸渐可支,恨左不如右耳。昨日闻陶周望即世,怀抱恶甚。道侣彫零乃尔,人世孰可把玩!忆壬寅(1602)别时,欷觑恐不复相见,今果然矣。兄书言前得陶兄书,似有所得,不审临化得力与否?弟索居日久,尝虞堕落,安得傅翼以破七年之积结耶?闲居岁久,赤贫自怜,即欲买舟下峡,以赴兄约,亦未易,然且贱体亦未堪远涉耳。世事悠悠,四顾增叹,惟当精勤大事,于明岁内乃可远游耳。倘缘数如意,得奉二兄教,有所省发,当结庐于无喧处,或禅或净,必有所就,免得腊月三十日又载一肚獐狸去也。三兄高捷后,能图一便差,就我荒落乎?”(袁中道《游居柿录》二七二)

袁中道云:“得黄慎轩书,大约谓秋冬之间必来(公安)相晤,千万勿他出也。”(袁中道《游居柿录》三七二)明年,黄辉诏起故官,赴京师,未得至公安。

是年,黄宗羲(太冲)生。



万历三十九年(1611) 辛亥 57岁 在京师

正月癸亥,“阁题东宫侍班官。……协理詹事府事日讲官右庶子黄辉为少詹事”。(《国榷》卷81万历三十九年)

七月癸卯,“右春坊右庶子黄辉、朱之蕃为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玉牒”。(《国榷》卷81万历三十九年)

“起故官,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明史·黄辉传》)

是年,冒襄(巢民)生。



万历四十年(1612) 壬子 58岁 在京师 卒

撰《采木记》:“……大中丞聚垣乔公,以丙午(1606,万历三十四年)入蜀,理木政者六年于兹……木政告成,里中缙绅士民动颜相庆,移书不佞曰:自中丞视木政凡六稔矣,博考前事,罔不以民采者……自李直指方(芳)麓公首倡官采之议,佥曰然,中丞接部檄,毅然以官采从事……太史盍记之,以垂永永史?辉氏曰,吾生又二岁一甲子耳。而采运凡四髫,时闻长老传述,犹仿佛记之。逮丙申(万历二十四年,1596)采运,则典在太史矣。……丙申之役,民夫馁死相望,数郡怨苦之,盖吾生与木政俱今,而后知木之有政也。……中丞名壁星,字文见,直隶真定府临城县人。”(《四川通志》卷42《艺文》)

按:乔璧星(1550-1613年),字文见,号聚垣,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四川巡抚。李直指方(芳)麓公,“李时华,字芳麓,贵阳人,万历壬午(万历十年)乡举,历官御史……按四川、河南、广东,漕运多所兴除,如创蜀闱规条,劾粤矿监恣肆,士民咸赖,擢太仆寺卿,告归,天下想望风采。”(《贵州通志》卷38《人物·乡贤·贵阳府》)“项汝廉,鄞县人,万历间知石城……直指李时华特疏荐循良第一”。(《广东通志·名宦志》)直指,官名,始于汉。汉武帝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

官名。汉武帝天汉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王莽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官名。汉武帝天汉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王莽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官名。汉武帝天汉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王莽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ZDIC.NET 汉 典 網

七月,“少詹氏黄辉卒。辉字平倩,南充人,万历己丑进士,自庶吉士授编修,进右中允,直东宫,历谕德左右庶子,迁今官,累推礼部右侍郎,不下。其人清正绝尘,文古劲,为时所重”。(《国榷》卷八十一万历四十年)

“黄太史慎轩与先君(袁宗道)为生死交,辛丑冬先君归葬于荷叶山之西,太史素车白马,便道而来,恰如其期,此亦非偶然也。……壬子夏,先生殁,(祈年)为(黄辉)位而哭之,如父执礼。……敢作数语以哭之。从此中原知己孤,晚年绝笔又成朱。四方不靖青峨死,南国无缘火井枯。薄命偏来寻道长,高年定不到名儒。恨予犹少黄家子,觅客问僧得夜乌。(共四首,此录其一)”。(袁中道《珂雪斋集》1435-1436页附录一“袁祈年诗”)按袁宗道子女早卒,后以中道子祈年为子。

“黄辉墓。辉官詹事,葬南充县东十五里”。(《四川通志》卷29上《陵墓》)

钱谦益云:“以品望,(黄辉)当大拜,忌者使言官抨之,谓词臣结社谈禅,与方袍圆顶为侣,不当复玷廊庙,遂不复起而卒”。(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黄少詹辉》)。

黄辉祖西原公。父希正,字子元,号春亭,“以嘉靖庚子举四川乡试第一人”(《黄母范太夫人墓志铭》),曾官湖广御史。母范氏。

黄希正子五人。长光,庠生;次即黄辉;次耀,太学生;次炜[5],字昭质,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次□,庠生。女一。孙四。(参见《黄母范太夫人墓志铭》)

“黄氏,南充人,太史黄辉孙女,适杜瑶,夫卒,年十七,生遗腹子。崇祯甲申,闻贼将至,泣语其子曰,尔幸游泮,我苦节十七年,值兹寇乱,敢求活乎?我死,汝勿事贼,即报汝父母矣,遂缢死。”(《四川通志》卷11上《列女·顺庆府·明》)

是年,周亮工(元亮)生。邢侗(子愿)卒,年62。

按明时南充县有“观音桥,在南充县东四十里,学士黄辉建。泥溪桥,在南充县南十里,黄辉建”。(《四川通志》卷22下《津梁·顺庆府》)“湖心亭,在县西北二里,昝云鹤建,黄辉有诗。”(《四川通志》卷26《古迹·顺庆府·南充县》)

民国十八年《南充县志·艺文》有黄辉《修杨家滩疏》:“泥溪桥甫成,有来言杨家滩者,曰是郡东通津也,賨、渠诸州邑咸径焉。苦涨无舟,则以盆渡……”以是知泥溪桥建后,又有人言于黄辉修杨家滩。

嘉庆《四川通志》卷186《经籍·集部》之《平倩逸稿》:“未尝自定其稿,所传《怡春堂集》,皆身后门人故旧缀拾成之。其诗文佳者多不传,草书尤见称于世。”

黄辉事迹见袁中道《珂雪斋集》、《游居柿录》,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袁中郎尺牍》,姚希孟《姚现闻文集》、《公槐集》、《松瘿集》,周之士《游鹤堂墨薮》等。民国十九年《南充县志·艺文》有黄辉书、策、诗数篇,可补文献之不足。



万历四十二年(1614) 甲寅 卒后两年

袁中道《游居柿录》九九零:“玄彻(湖北当阳玉泉山玉泉寺禅师)回(公安),以护法堂诸居士神位与之,中为汉寿亭侯云长居士位,次为西川黄慎轩居士位,次为伯修兄位,次为中郎兄位。”



万历四十四年(1616) 丙辰 卒后四年

袁中道《游居柿录》一二五九:“晤黄慎轩先生弟黄缜轩(黄炜),得《慎轩文集》,讯慎轩病中事,云初持斋戒,后以病,奉尊人命,微食酒肉,至于妾媵,则终身未填也。初,慎轩、中郎与予,共修莲社之业,遂欲弃去笔研,故予庚子以后,诗文俱不存稿,慎轩亦然。惟中郎曰:‘慧业文人学道,岂可尽废文字,即有之,亦系秀媚精选,故常加裒集,稿独全。’今日见慎轩集,十无五、六存者,乃知中郎所见甚老成也。”

文献谓黄辉有《铁庵集》、《平倩逸稿》、《诒春堂集》。“袁小修曰:‘平倩未尝自定其集,今所传者,皆其身后门生故旧掇拾成之,故其诗文佳者多不存。’”(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黄少詹辉》)

按: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年)有黄辉《黄太史怡春堂藏稿》七卷六册,明天启间刻本。《黄太史怡春堂逸稿》,有1976年台湾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影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序刊本。

袁中道《游居柿录》一三六三:“当阳汪从事楼下,悬中郎一纸,偶为人窃去,主人甚惜之,曰:‘黄平倩字尚可得,此字不可得也。盖谓平倩书留于世者尚多耳。昔平倩与中郎共住玉泉,邑令乞黄书,又不敢不乞中郎书,两案相对,疾书大叫,顷刻书数十纸,平倩睨之而笑。’”



天启元年(1621) 辛酉

嘉庆《四川通志》卷186《经籍·集部》之《平倩逸稿》:“朝廷方欲大用,辉先期卒,学者称慎轩先生。熹宗(天启)元年,赠礼部右侍郎,荫一子。”





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黄辉草书扇面二幅(书写年代不详)


“北斗西移拂剑寒,五原秋色掌中看。堵来易水亭飚盖,歌罢真来发指冠。军旗西去疾于雷,勇骑如云势亦摧。不分閼氏山外月,当年曾送锦车回。送郑少保行边,黄辉。”


“昔朱驾四牡,路指秦关餘。朝乘碣石云,夕酌空同霞。供张列祖道,杯酒俄天涯。言今复岁时,君亦歌皇华。约事如昨日,流光使人嗟。淮南楼百尺,天路通灵查。君去抚小山,王孙列如麻。风雨一挥毫,桂树发琼花。傥传鸿宝秘,各为寄丹砂。送册封诸史。黄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2-2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是浪子的帖,。
浪子虽禁言,用马甲也要发帖子。的确是西坛的忠实网友。赞一个。
发表于 2015-12-2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说的对!浪子帅哥这样的帖子就是爱看!

发表于 2015-12-2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黄辉年谱
发表于 2016-1-1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