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86|评论: 5

[分享]话说西大——嘉陵江上的美丽拐弯[前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5 22:32 | |阅读模式

嘉陵江上的美丽拐弯



        重庆北碚,一块在风格上迥异于重庆主城闹市区的清幽之地。关于北碚的风景,文字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描述: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四季常青,浓荫匝地。鸟语花香,青春常聚。西南大学,就在这背负高山,面朝江水的美丽之地孕育生长,荟萃人文。

      大凡有名的人文所在,总有一番自然景观成为其载体。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之道,天为自然,人指文化。西南大学之与缙云山、嘉陵江,之与清幽的北碚,正是天人合一,如此这般,悠悠历过百年。



北碚区全景


      说西南大学背负高山,那山就是缙云山。

      缙云山,最高峰海拔达1 050米,为重庆主城最高点。缙云山雄峙重庆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诗句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指的就是这里。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夕照等九座山峰。缙云山深处,早霞晚云,姹紫嫣红,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五彩缤纷,气象万千。



嘉陵江上的美丽拐弯


      缙云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 300余公顷森林,生长着1 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在重庆,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西南大学距缙云山麓不过区区1华里之遥。大概也就是因为离这秀丽山景近的原因,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在这里设了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缙云山也当然地成为了学校生物教学的天然标本园和实验场。漫步缙云山间,你会不时发现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实验基地的标牌指引。缙云山间多竹笋、多蕨菜、多菌菇,天然的绿色食品,自然为人喜爱,在这里进行食品研究,可谓得天独厚;山间植物品类繁多,不必远足,即可进行植保观测研究;山间峰秀林茂,涧幽幽,水潺潺,是天然的园林景观,从事园林艺术,师法自然,当从此开端。



北碚嘉陵江碚石


      说西南大学面朝江水,那水即指嘉陵江。

      嘉陵江发源自秦岭北麓之陕西凤县境内天台山,是汇入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全长1 119公里。天台山因传说是炎帝神农氏升天之台而得名,天台山有炎帝之陵,故曰嘉陵。



嘉陵江畔


      嘉陵江,逶迤千里,滔滔而来,流到北碚,在这里做了一道美丽的拐弯,形成了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拐弯处包绕的一块平地,当是玲珑小城北碚。嘉陵江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时,有一个明显而奇特的景观:嘉陵江水清澈,长江水浑浊,在交汇处甚是分明。长江水的浑浊,是因为从上游一路走来裹挟了大量泥沙,嘉陵江水的清澈,其原因很大程度得益于她在缙云、北碚一段受到了山林与溪泉的涵养润和。

      嘉陵江在北碚轻柔地流过,她如同一位天生丽质,了无心事的小姑娘,唱着铃音般的歌,撒着碎银样的浪花,欢快地扑向长江的怀抱;她在西南大学后门前不足1 000米处形成一大片金色沙滩,给北碚留下一片脉脉的温情。此段江岸,伸出一块巨石,人称碚石。碚石之北,即是西南大学所在的秀丽小城。北碚之地名,大概就是源于此。天气晴好的日子,碚石所在的那片宽阔江滩,最是西南大学师生喜去的所在。书生意气,融融其乐;学子情怀,畅畅其思。那景象,正合着诗人海子那著名诗句的节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老舍旧居


      说到嘉陵江,说到这江边的学府西南大学,还要提起北碚流传甚广的一首原创地方民歌——《嘉陵江上好风光》。民歌的原唱者,是西南大学校友、在1994年广西国际民歌节上夺得金奖的郭亚飞。歌中唱到:“嘉陵江上好风光,一泻千里奔长江,川江号子震天吼,风扬吼声上云帆。嘉陵江上好风光,有个川妹子站船上,望得哥哥心发慌……”

      唱起嘉陵江上的歌,当然也要唱到20世纪抗日战争期间的经典歌曲《嘉陵江上》。1939年,来自东北的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北碚乘小舟游览,面对美丽的山水风光,想起早已沦陷于日寇铁蹄的东北故土和亲人,触景生情,写下《嘉陵江上》歌词。词中写道:“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芬芳!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光……江水每夜呜咽流过,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在距北碚20公里之外的合川草街、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小学,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看到了这首词,反复吟咏,六易其稿,大胆采用西洋歌剧咏叹调风格,为《嘉陵江上》创作了曲谱。



20世纪50年代美术学院学生在嘉陵江边写生


      一曲《嘉陵江上》,让人想起那艰苦的抗战岁月。当时的重庆,称为“陪都”,而北碚,则因邻重庆而居,成为“陪都的陪都”。在北碚,被鲁迅先生激赏的女作家萧红曾在此撰写成名作《呼兰河传》。呼兰河远在东北黑龙江,萧红临江著书之际,嘉陵江怎不是她心中的呼兰河?现在的西南大学学府小区背后,有条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巷,当时叫黑龙江巷,之所以取名这般,大概那里曾住过不少来自东北黑土地的流亡志士吧。在北碚下半城一带,一些道路取名吉林路、辽宁路、南京路,或许是为纪念那段难忘的抗战岁月。当年,与嘉陵江隔水相望的东阳镇,有复旦大学从上海迁来,至今,还留有复旦大学在北碚办学的旧址。

      据北碚文史资料记载,抗战期间,在北碚工作生活的文教科技界著名人士可列百人之多,如文学家老舍、梁实秋、林语堂、胡风、路翎、端木蕻良、方令孺、姚雪垠、陈伯吹、靳以、艾青、邹荻帆、绿原等;教育家及文学理论家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张志让、孙寒冰、伍蠡甫等;剧作家曹禺、洪琛、赵清阁、焦菊隐、陈白尘等;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张骏祥、盛家伦等;史学家顾颉刚、翦伯赞、周谷城等;书法家于右任、沈子善等;画家傅抱石、叶浅予、冯法祀、廖冰兄等;佛学家太虚、熊十力等;音乐家贺绿汀、储师竹等;翻译家杨宪益、梁宗岱、叶君健等。常来北碚小住及活动的文化名人也多如潮涌,如郭沫若、田汉、张瑞芳、白杨、秦怡、丰子恺、陶金、叶圣陶、李公朴、冰心等。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一、二部,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翦伯赞的《中国史纲》,纷纷写于北碚。



西南大学,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


      因为有了这如此众多的文化名人曾与北碚朝夕与共,因为这一长串灿若星辰的名字在北碚放射过智慧的光芒,今天西南大学图书馆大后方抗战文献,尤其是重庆抗战文学的资料也就颇为丰富,为全国高校图书馆此类历史文献之冠,成为西南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之一。这深厚的文化足迹,使得西南大学文学院关于抗战文艺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席位,另外,教育学院的陶行知研究,历史学院的相关专门研究,也因这段文化人寓居北碚的历史及其所产生的作品与思想,而独具风格。

      西南大学,因风景而美丽,因历史而深厚。西南大学的学术文脉,因地制宜,渊源相袭,可谓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文化与环境相得益彰,绵绵不绝。

西南大学鸟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6-17 16:55 |
为什么我总是看不见图?

发表于 2009-6-19 10:32 |

你知道抗战时期多少流亡青年,在这里发愤学习!在嘉陵江边唱着悲愤的歌!“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家人和牛羊,我一天徘徊在嘉陵江上,都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我已失去了欢笑,梦想.........”        

   [em107]

发表于 2009-6-19 18:14 |
终于看见图了,漂亮,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2:27 |

顶....

发表于 2009-8-5 23:35 |
爱死你了,这么好的帖子要顶的
http://img1.soufun.com/bbs/2006_09/26/1159276932752.jpeg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