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水映寒

[原创那些地儿,那些事儿,那些人儿(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2020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9-6-16 22:44 |
QUOTE:
以下是引用关键人物在2009-6-16 22:42:00的发言:

一个追求光影的故事.一段令人难忘的历程.

 

继续坐到起,看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2:09 |

那时完全不懂摄影(现在也不懂),完全是凭着感觉,现在看看,还好,不是惨不忍睹!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2:13 |

花湖

 

那年去,只留下这张珍贵景物片片;

下月计划带小学毕业的儿子和驴友重游花湖,那时候一定多拍些片片在此地慢慢的发

 

 


发表于 2009-6-16 22:06 |

文字没看,光看图了,可能有

读头,改日无聊再读,帮忙顶。。。

[em55][em55][em55][em55][em55][em55][em5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2:06 |

第二个目的地:红原

 

 

第一次单独出行,追溯到最早一点应该是在05年十月。自己一个人带了相机跟一个旅行团去了红原大草原。

那时候没经验,一味的更多的是“到此一游”!

没了风景照也好,现在看看三年前的自己好不感怀!

 

 

 

草原珍珠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2:02 |

咦,我发的还有2篇游记呢?哪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1:58 |

在那次的旅程中,去了镇远古镇,看过至今都没忘记的社火,那个热闹劲儿啊,这辈子怕是难得见了!

到了最美的凤凰古城之时,因为第一次出远门,准备严重不足,刚戴隐形眼镜的我没有带框架眼镜,到了凤凰的当晚就遇到右眼发炎了,当他们在凤凰城里四处招摇的时候,我却在凤凰城的医院里看我的右眼!

我的右眼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1:54 |

以上四篇游记是迄今为止我写的最多的。

某次,与一媒体人士交谈中,他说:现在他上网从不看超过300字以上的文章!

不知你是否也是?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1:43 |

探寻花溪

 

 

 

    初一晚7 点,抵达花溪 。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南郊约17公里处,这里有苗、布衣、仡佬等民族聚居。花溪公园依山傍水,花溪河蜿蜒其间,是一座真山真水的天然公园。春天百花吐艳,沿溪繁花似锦。河中礁石棋布,小桥横卧流水。麟山、龟山、蛇山遥相呼应。更有牡丹园、松柏园布局得当。园内并有小艇出租,游客随兴泛舟,如置身于风景画之中。陈毅元帅有诗云“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在去花溪的路上发生了一段颇为精彩的笑料趣事,让我们一路上回味无穷。出了贵遵高速进入贵阳市区后,苦行者向停在路旁的摩的司机问路,司机告诉我们说:“去花溪有两条路,一条是穿过市区但要人带路才行;另一条就是要过收费站,但要给过路费”。我们一听要给过路费就一致同意自行穿越市区,俗话说的好“节约也当是在挣钱嘛”,难不成我们还走不出贵阳城?谁曾想,这云贵高原之都的路还真不好找,来回跑了好几圈,问了好几个路人,都不能明确的告诉我们“去花溪的路咋走?”,没办法,只好原路返回,给了一个摩的司机五元钱,这才把我们带到了去花溪的环城路收费站口。
   司机唐师傅问收费的小伙子 “去花溪多少钱?”
  “一块钱!”
  唐师傅以为听错了,再问“好多钱?” 
   再答还是“一块钱”!
这时车里的人最后听到“一块钱”时就已经笑翻了天,我们这一笑把那个年轻的小伙子笑了一个大红脸!要知道,在四川境内一段17公里的高等级公路的过路费至少也要5块钱吧,而在这高原之都却只要一块钱!至此,我们对于一块钱有了更高的认识!
   已至花溪,车停在路旁,苦行者再问路人:“哎,师傅,请问去花溪咋个走”
   路人答:这儿就是!
   再问:那请问花溪公园在哪儿?
   路人顺手一指:哪儿就是!
   我们抬眼一看,,掩映在夜色中的花溪公园的大门就在不到10米的地方。夜色中的花溪真的是花如海歌如潮人如织,在街灯的映衬下,它的古朴与现代,浪漫与现实就这样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帘之下。随处可至的街头小景,在扑簌迷离的夜色中静静的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在期待着爱神的降临
   精明能干的苦行者为这一众人马寻访到一家真正称得上是价廉物美经济实惠的“河边旅社”,旅社的房间就紧临花溪边,孱孱的流水从窗下流过,夜里轻轻拍打着旅人的梦境,为我们洗去一身的疲惫。收拾完毕,从旅社出来去吃饭,同行的箜篌是一个性情中的美女,听到溪那边传来的卡拉OK声,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凭栏而歌,为美丽的花溪献上一曲深情款款的“你的眼神”。
   在当地最为盛名的“正宗凯里酸汤鱼火锅城”里,我们喝下了在贵州的第一顿酸汤,在餐厅有偿提供的餐巾纸(每个一元,在四川这是免费无限量提供)上,赫然印着“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圈”,简短的十个字形象的概括出了贵州人民对酸的热爱之情!酸汤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一个“酸”字。其次是辣,,它这种辣不是香辣而是干辣,吃下去第二天就会感到肚肚不好受,接下来几天在贵州的旅程 里,每当我们一听到“酸汤”二字,人人就会作泛酸状,再也吃不下让贵州人趋之若骛的酸汤了!
   大年初二清晨6.30分,为了节约每人五元钱的门票钱,我们不顾昨日的旅途劳顿,一大早就从热被窝里爬起来,简单梳洗后出了旅社,步行不到3分钟便已是花溪公园的大门。清晨7点的花溪公园还是睡意朦胧,但陆续进入公园晨练的人们已是络绎不绝,从远处传来的时高时低的吊嗓子声.鸟鸣声.流水声和着游人的脚步声,让沉寂了一夜的花溪变得生动起来.活泛起来;花溪的每一个景点犹如一颗颗明珠,被花溪水贯串着,形如挂在美妇脖颈上的一串项链,绰约的风姿和诱人的魅力让我们回味无穷。行走于溪上的石桥,信步于溪边的碎石小径,爬行于麟山上,清晨,我们这群来自四川的旅人就这样惊扰着花溪的梦。那对嬉戏于溪水中的鸳鸯终不堪本色男人的骚扰,无影无踪地消失在溪水里,让举着大炮筒的本色男人,呆望着还泛着涟漪的溪水一阵好不懊恼!
   出了花溪公园的大门,刚好就到了工作人员开始收门票的时候,我们这十几号人来了个胜利大逃亡——花溪版,直奔花溪牛肉粉而去。一行人在飞碗牛肉粉馆各自干下一大海碗扎实丰厚同时价格也不菲的牛肉粉后,向着下一个目的地——青岩古镇出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1:47 |

  这篇“梦游青岩”是我回来后某个深夜失眠之时写下来的。打那以后,再也没了热情。

 

 

梦游青岩 

 

 

 

       

      时隔数日,青岩——这个我以前未曾听说过的古镇仍清晰的存在与我的记忆之中;“青岩”这个极富有诗意的古镇让我的思想一度迷失。对于青岩,我还不能用完整的文字来表达对她的怜惜之情.喜爱之情,她犹如一个青花瓷器,让人不忍碰触!

     青岩的景,让人迷失!

     青岩的人,让人感怀!

     青岩离贵阳市29公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年前,是贵阳周边保存相对完好的一个古镇。六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浓缩于一个小镇里,六百多年的世事变迁刻画在小镇的每一个角度中,青岩那古城的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在清晨薄雾的抚照下,无不散发出悠远古朴的神韵,给人心灵的荡涤。步入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封存在悬崖厚土之下的明代镇边将士的铁甲,古驿道上斑驳的方砖,路旁两重檐的民居,民居檐上朽损的木雕,路边残断的碑石……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走在青石板路上,可以轻易的联想到悠悠古巷中曾经斑驳的岁月里留下来的炊烟,足迹,挑着担子的农夫或是牵牛的牧童,代代人的故事,就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把人往回拉了几百年。

      小巷人家的外墙就有人用层岩做成很有质感,泛着岩石星点白光的那种一溜的院墙,在青石板的承托下,弯弯地延伸,惹得人眼看之外,还忍不住动手动脚去摸一摸。穿行在这蜿蜒狭长的青石小巷,戴望舒的“雨巷”边跃然与脑际之中: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在青岩,一个五十有余的女人让我们感怀不已。她叫兰泽香,一个和她名字一样动人的女人,在青岩她开了两家“有名堂”苗族工艺博物馆,这是一个雍容优雅的女人,一头花白的头发,和蔼可亲的面容恰好忖出了她的不凡,,说话时吐气如兰,她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手势都让人感到温暖。她身穿自制的蜡染服饰端坐于店堂中那幅巨大蜡染壁挂下的照片,让人想到的只有两个字——华贵!她致力于苗族服饰的收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她的藏品中,反映了各个时期苗族服饰文化的变革。她的展馆极富有艺术气质,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蒹有现代气势的渲染,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往返!

      然而,更值得使人深思的是:在她的展馆里,所有的接待小姐都是具有兰心惠质的女孩,每个女孩在向你介绍展品时,她们的声音悦耳动听,举止优雅得体,手势和语气的配合都使人感到舒服和自然,就连“不准拍照”这样的拒绝都使人不忍回绝。而且,每个女孩身上所散发出的淡淡幽香使我们相信,她们的香水都来自同一个品牌!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推断:兰泽香对她所有的员工都进行过系统的仪表.仪态的培训!关于这一点,后来我和苦行者专门向兰泽香求证,事实证明,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

     青岩——梦一般的游走!

     青岩,就这样一点一点侵润着我的思想和灵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1:50 |
千户苗寨
 
 
    西江的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部36公里,距州府凯里81公里,是黔东南州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有住户1200余户,6000余人,苗族占99.2%。

    促成我次此黔东南之旅的便是这 西江的千户苗寨。

    大年初二晚10.30,经过长途的跋涉我们终于抵达千户苗寨,当汽车拐过山头之初见苗寨之时,一车人看着夜幕中对岸的山寨,大家不约而同的喊了一句:啊,苗苗!夜色中的山寨在点点灯火掩映下已以显出它的不凡气势和规模,与其说这是个村寨,不如说是一片黑黑的森林,一片由吊脚木楼组成的森林,自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座山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想想要是等到傍晚时分,寨子里炊烟四起,汇集在半空中如云如雾,那个美啊,简直就难以形容。
    来接我们的是将要入住的店家的女儿花花,这是一个18岁苗MM,俊俏可爱,还在雷山县城读高中。她的父亲叫杨昌元,是羊排村的支书,去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就在他家里住了将近一个月,拍摄了我看到的那期关于千户苗寨的节目,也就是因为看了这期节目我才一直对这个地方一直恋恋不忘才心生向往。
    到杨支书家时已经十一点多了,一家人已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在等着我们,桌子上必不可少的的依然是酸汤,这个时候的酸汤就显得犹为合宜,暖身和胃,最上口的是杨支书家自制的腊肉,肉质细嫩,一下锅要不了二分钟就熟了,一入口即化,简直巴适得不得了,到现在苦行者一些人都对支书家的腊肉难以忘怀。当晚,还偶遇从加拿大来旅游的洋帅小伙儿马汀和他的高山向导杨晨曦,大家一见面毫无陌生之感,大有“天下江湖是一家”的情形,就着酸汤腊肉喝着支书家自酿的苞米酒,一伙同道儿女喝到深夜两点才收场,本色男人兴奋之余还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具有特别功效(滋阴壮阳)的蚂蚁酒与人共享,足足喝了一大瓶下肚,我们估计那晚几个男人就没睡个安稳觉。
    吃饱喝足之后下榻的是支书家的家庭旅馆,干净整洁,房子的四面全是黄木,手触之处皆是木质浑厚温暖的感觉。我们几个女人一夜睡得安然而塌实,早上不到7点,肚子一阵呱呱直叫,顿感不妙,心想:坏了,肯定是昨天在青岩把好吃的吃得太多太杂了把肚肚吃坏了!立即翻身下床,脚一触地就是“咚”的一声,原来忘记了这是木地板不隔音,踩着木楼梯“噔噔”的下了楼。等我还没出WC,就听到陆陆续续起床的声音,唉!这房子好啊!敢情都不用老苦"叫床"了!
   清晨每人喝了一大碗花花煮的油稀饭后,她带领我们上雷公山顶看寨子的全貌。踏上层层的石阶梯步,山野植物的清新带着泥土湿漉漉的清凉扑来。寨子座落于河谷,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过。河水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连绵成片的红彤彤板壁,在清晨薄雾笼罩下,一片朦胧一片安详,炊烟袅袅,几声犬吠,偶尔飘过的几句山歌构成苗岭的早晨画幅。
    苗屋一幢紧连一幢,苗屋是青瓦,屋宇又是枫木建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两个金字塔交相辉映,闪烁乌亮与暗红色的光彩,鳞次栉比十分壮观,在黄土山上形成两个巨型的金字塔。这两个金字塔,一个稍高,显得刚毅而精神,一个稍矮,透出纯朴亮丽。两金字塔虽历经悠久,可显得年轻魅力,仿佛是苗家两位阿哥和阿妹。光顾了阿哥又兴高采烈地观望阿妹亮丽的风采。沿着塔尖与塔尖的一条联结的一条弧形小道转去,阿妹金字塔周围,一排高挑的一块林地,如同苗阿妹的秀发在微风中飘逸着馨香。
出了金字塔站在山寨的广场中心区域,还跟着花花学了几句苗家山歌,这山歌好学易懂,我不到一分钟就学会了,山歌是这样唱的(我改编):韭-菜-洗-好-没?马-上-就好-了。在以后几天旅程里,这句山歌成了很好的调剂。
    中午的午饭照例少不了的还是酸汤,因为吃过这顿饭后,我们就要告别山寨了,马汀和杨晨曦以及支书都来和我们一起喝酒,这样把支书家的腊肉又多吃了海大几盘。花花的妈妈热情的唱着苗家的敬酒歌依次敬酒,因为挡不住热情的苗家阿妈的祝福,不论是谁都喝了一大碗米酒。花妈妈还拿出了她当年结婚时穿过的盛装,高大的银质凤冠戴在花花的头上煞是好看,身子一动就”叮叮铛铛“发出清脆的声响,她依在美人靠上的姿势更是可爱,本色男人等人见此又是一番狂拍。

    和杨支书一家告别后,因马汀还要在支书家多体验几天就没和我们一起往下个目的出发!

发表于 2009-6-17 03:26 |
看LZ发的PP感觉不错,这次回去准备挺进红原。

发表于 2009-6-17 03:51 |
当芸芸众生终日为生活打拼,能有人有此闲情雅致,羡慕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3:04 |

第三个目的地:彩云之南

 

 

        

         06年的11月,我在回来的游记中这样写道:

        就要去往那彩云之南的地方了!

        上了飞机,看着舷窗外的夜色迷离的成都,心中一遍感叹!

        成都已在身后,彩云之南就在前方!

 

 

        这组“彩云之南”的片片一直保存的比较好,从台式机的崩溃到本本的过度使用,这组片子一直都保存的很好!

        去往彩云之南,是随公司同事组团免费而去。

        生性散漫的我,即使跟团也丝毫妨碍不了我随处的瞎晃瞎拍。

        那时候,只是想尽量的把自己看到能记录的都记录下来,那时候用的是索尼T30.

 

 

 

 

 

 

    

发表于 2009-6-16 23:01 |

[em219]安逸啊,可以我还没有走出南充!!!图图真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2:54 |

其实,06年以前去过很多地方,但那时候用的是胶卷,很多照片洗出来之后,当时看看也就没了意思了。

 

 

所以,科技使人进步!

 

发表于 2009-6-16 22:57 |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映寒在2009-6-16 22:51:00的发言:

谢谢东方妹儿的飘扬。

不得不说,因为换了版主的缘故,为了支持新版主,就来发发一些老的片片了。

 

今天一进坛子,读到许多好帖,感觉论坛的新气象,喜欢这样的南充论坛。

 

为了我们爱的家乡论坛,我们都多发帖,支持新版主工作,展示南充人的精气神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2:51 |

谢谢东方妹儿的飘扬。

不得不说,因为换了版主的缘故,为了支持新版主,就来发发一些老的片片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3:07 |

都说风花雪月,去过大理的人都知道这风花雪月的来历。

 

但我去洱海是大白天,看不到洱海的月。但是可以看景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3:10 |

组片子是最开始学会光影魔术手时处理的,尺寸压缩的很小。

 

这组片子在论坛上应该是首发了,一直未在我的地盘上发过http://www.517zyr.com/index.php行走印记)

 

 

 

 

洱海游船上偷拍的一个成都帅哥,趁他新婚老婆不注意的时候偷拍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