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大生产

小学数学题难到了大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22:38 |
QUOTE:
以下是引用两朵玫瑰在2009-6-23 15:31:00的发言:

另外一种理解也可以:设大容器升高h厘米,那么大容器升高容积为:25×h,那么:25h+15h=60(原有小容器多的容积:15×4)。40h=60,解h=1.5厘米。

另外一种理解也可以:设大容器升高h厘米,那么大容器升高容积为:25×h,那么:25h+15h=60(原有小容器多的容积:15×4)。40h=60,解h=1.5(厘米)。应该是分米才对,所以应该=15厘米

发表于 2009-6-23 20:59 |
太好耍了

发表于 2009-6-23 19:53 |

 

 

   

发表于 2009-6-23 23:35 |

      教育局今后在组织统一考试时,应该把握好题的难易程度,印制试卷时好好校对才行哟!

发表于 2009-6-23 22:59 |

昨天在县内某乡镇,一女生因考试成绩差,留下遗嘱,喝农药自杀了,试想:如果是因为出题者的偏题、怪题、难题、错题致使学生考查,该问谁的责?

发表于 2009-6-24 06:08 |
教育局今后在组织统一考试时,应该把握好题的难易程度,尤其要注意试卷的保密.

发表于 2009-6-24 09:45 |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pingwty在2009-6-19 7:29:00的发言:

1/2,1/2,3/8(   ),5/32按规律。括号里填什么?这也做不起!我就在教六年级,看来,我也不合格了

 

你教六年级这题还不会做?你不要吓人哦!怪不得现在教育质量那么低,老师自己就不见得合格!

1/2,2/4(1/2),3/8,4/16(1/4),5/32,分子由1、2、3依次递增,分母由1、2、4、8依次翻倍,规律一见即知,括号内应填1/4。,别人说的3/8也一样讲得通,两答案均正确。

发表于 2009-6-24 10:02 |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pingwty在2009-6-19 7:35:00的发言:

修一条村道路,幸福村独修需12天,莲花村独修需9天。现幸福村独修若干天后,莲花村加入和幸福村合修,刚好10天修完。幸福村独修了多少天?

 

 

面对这道题,同样做为老师,我就产生了歧义:是幸福村独修加上合修10天呢?(这样有法解),还是先独修后,合修10天,(这就是有问题的题了,莲花村一个村9天就搞定,还要合搞10天?)


这个题如果说独修与合修一起算是10天修完,解答并不难,但是题意的确有歧义,不够明确,。不过从解答的角度讲也只能理解为独修与合修算在一起一共10天,解答方法如下:

这条路幸福村单独修需用12天修完,莲花村需用9天,则两村每日所完成的工作量分别为1/12和1/9,修了10天幸福村能完成5/6(10/12)的工作量,则剩下1/6由莲花村完成,1/6除以1/9得到1.5,也就是莲花村参与修建1.5天,则幸福村独修了8天半。

发表于 2009-6-24 10:14 |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之道在2009-6-24 10:02:00的发言:


这个题如果说独修与合修一起算是10天修完,解答并不难,但是题意的确有歧义,不够明确,。不过从解答的角度讲也只能理解为独修与合修算在一起一共10天,解答方法如下:

这条路幸福村单独修需用12天修完,莲花村需用9天,则两村每日所完成的工作量分别为1/12和1/9,修了10天幸福村能完成5/6(10/12)的工作量,则剩下1/6由莲花村完成,1/6除以1/9得到1.5,也就是莲花村参与修建1.5天,则幸福村独修了8天半。

 

对啊,其实考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也有很多这样的基础题目。

发表于 2009-6-24 10:23 |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生产在2009-6-18 22:18:00的发言:

     今天小学毕业考试结束,很多自尊强的学生哭了!我是家长,有幸看见了试卷!我的学历大学本科,以往孩子的作业我辅导得心应手,今天的试题使我茫然,坦白的说在规定时间用小学知识解我可能只得了80分左右。如题:两个长方体容器各装了部分水,量得较大容器里的水比较小里的水的高度低4dm,现将小容器里的水倒一些到大容器,使两个容器水的高度相等。已知大容器的底面积是25立方米,小容器的底面积是15立方米。大容器中的水将升高多少厘米?  

      还有很多难题,我估算了下有30分的高难题,基础题大概不到30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还这样的命题,恐怕是考教师,而不能考出多数学生的水平,恐怕是我县小学教育的误区。


这个题有不需要什么计算的解答方法,给大家叙述如下:

我们可以这样子理解,把小容器高出来的那40厘米的水看做一个整体,要使两容器水面相同,其实就是要使这40厘米高度的水分配到两个底面不同的容器之后,使它们的高度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么分配到两容器里面的水的体积就与容器的底面积呈正比,即25:15,因为高是相同的。

由于小容器的这部分水有25/40去了大容器,只有15/40还在小容器里,则小容器水面的高度下降了40*(25/40)=25厘米,那大容器水面上升的高度自然就是40-25=15厘米了。

发表于 2009-6-24 10:44 |
粗略看了几道题,我个人觉得,如果是我小学六年级时考试来做,在临场应试的压力下,也觉得很不容易。不过我那个时候曾在课外参加过一些小学数学的强化提高班(非奥数),所练的题有的比这还难,我也能做,当然很多是用方程做出来的,不是用小学数学要求掌握的解应用题方法做出来的,但考试时做出来的话,也给全分。所以我想这样的题用于考试可能是难了,因为考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个别难题作为压轴出现比较合适,可以拉开差距,大量的出现则不太正常。但是平时成绩优秀、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练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开拓眼界,锻炼一下思维。如果小学毕业之后想尝试到大城市的中学读书的话,也必须具备做这种题的能力,才能应对他们的选拔考试。

反正这个考试考了也就这样了,学生成绩不好,不应过多责怪。不过,考试中有出题人出题不严谨,难易程度掌握不当的问题,也有学生解题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总体基础不强,这和南江教育软硬件相对落后有关,毕竟南江是革命老区,盆周山区县,经济上还比较困难,学生受教环境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可能教学、学习上视野也不是很开阔,见的题型少,练得不多,限制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就需要当地教研部门、教师、学生共同思考解决了。

发表于 2009-6-24 10:53 |
哦,哈哈!找规律题是公务员考试的题。经过这次的工资改革,让人们(特别是教育官员)认识到:从娃娃抓起(以后要考公务员,端铁饭碗)。教师嘛,又不是公务员,也没考过公务员,做不出这道题正常嘛,不要逼得这么紧!说老师的人你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搞得很好?(当然自由职业者除外)

发表于 2009-6-24 10:59 |
      这才发现原来南江有这么多的科技(数学)人才。我们灾后重建项目的钱钱一定算得一清二楚,绝无差错,幸甚!

发表于 2009-6-24 11:11 |
QUOTE:
以下是引用为之则易在2009-6-24 10:53:00的发言:
哦,哈哈!找规律题是公务员考试的题。经过这次的工资改革,让人们(特别是教育官员)认识到:从娃娃抓起(以后要考公务员,端铁饭碗)。教师嘛,又不是公务员,也没考过公务员,做不出这道题正常嘛,不要逼得这么紧!说老师的人你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搞得很好?(当然自由职业者除外)


像那种数字推理题,在公务员考试里面的确是一种必备题型(这几年教师都是公开招考,也要做这种题了),但是它本质上还是数学题,反映的是对和差关系、平方关系、立方关系、质数关系等数字之间关系的熟悉程度。小学数学根本就是学“自然数”,初中是代数,高中是函数,大学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因此小学阶段学生做一些数字推理题是很正常的,然而技巧性不能太强了。公务员考试里面那种数字推理题,近几年越来越难,特别是国家级的考题,都是挖空心思的在数列上倒来倒去,应试者要逆推回去得出命题人设想的答案,难度非常大。

发表于 2009-6-24 14:21 |

     尽管我的小孩不在南江学习,但看了你们小孩的试题,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小孩而是老师,有一些老师虽很尽责,但已跟不上时代,不去拓展小孩的思维,还是按老一套教学。就如前面的修路问题,其实以小学生的思维,也是很简单的:

 

   如以整条路为1单位,则幸福村每天修1/12,莲花村每天修1/9。幸福村先修,后莲花村加入,修了10天,故整体路中,幸福村修了10/12,剩下的2/12是莲花村修的,这样莲花村修的时间为(2/12)/(1/9)=1.5天,莲花村的1.5天,幸福村也同样在进行,故幸福村单独修的时间为(10-1.5=8.5天)。即:8.5/12+1.5/12+1.5/9=1

   我看有家长说一个莲花村也只要9天,怎么两队合修要10天,还有用什么未知数方程求解,这都不是站在小孩的思维出发的。

 

   

   现在的小孩教育,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跟上时代,才是对小孩最大的帮助。

发表于 2009-6-24 15:05 |
是的,这道修路的题,其实不复杂,也没有什么计算,纯粹就是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应用。学生不会解这些题,一方面可能基础差,基本的做题方法就掌握得不好,做比这容易的题都恼火,那当然就不会做了;再一个可能就是老师引导得不够,学生会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但用不来,难度加一点上去、灵活一些的题就不知所措了,这就需要教师多作讲解,多加引导和启发,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又不拘泥于课本上的固有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根据一些课外参考书,或者外面的考题,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题目作为例题,启发同学思考并给予讲解,使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所以考题难度设置不合理是命题组要总结反思的问题,而学生解题能力弱、知识运用能力差,就是教师、学生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了。我个人认为这个事如果教育部门、教研机构及学校认识和引导得当,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可以起到帮助的。

希望我这种坏事能向好的方向转变的良好愿望能够得以实现。

发表于 2009-6-24 16:05 |
1、两个长方体容器各装了部分水,量得较大容器里的水比较小里的水的高度低4dm,现将小容器里的水倒一些到大容器,使两个容器水的高度相等。已知大容器的底面积是25立方米,小容器的底面积是15立方米。大容器中的水将升高多少厘米? 

解:设大容器的水升高X厘米,由题可知:小容器中下降的水位体积等于大容器中上升水位的体积:25X=15*(40--X ) 

     解得:X=15     实际上这个题只要同学画个简图通过简单分析就能得出以上的方程,这个与底面积是立方米,还是立方分米没有关系。

 

    2、1/2,1/2,3/8(   ),5/32按规律。括号里填什么?

    解:这个题实际上是考的同学规律问题,此题的解法就是通过观察找规律,方法一:将第二个1/2化为2/4,这样的规律就应该在括号里填4/16,也就是1/4,方法二:可以把前面两个1/2看成是重复的,这样括号里就应该填3/8,其实这个题你只要仔细分析,最后的5/32后面没有省略号,说明这个规律数列只有5项,所以就不存在两个1/2重复的问题,因此正确的答案只能是1/4

发表于 2009-6-24 16:04 |

    1、两个长方体容器各装了部分水,量得较大容器里的水比较小里的水的高度低4dm,现将小容器里的水倒一些到大容器,使两个容器水的高度相等。已知大容器的底面积是25立方米,小容器的底面积是15立方米。大容器中的水将升高多少厘米? 

解:设大容器的水升高X厘米,由题可知:小容器中下降的水位体积等于大容器中上升水位的体积:25X=15*(40--X ) 

     解得:X=15     实际上这个题只要同学画个简图通过简单分析就能得出以上的方程,这个与底面积是立方米,还是立方分米没有关系。

 

    2、1/2,1/2,3/8(   ),5/32按规律。括号里填什么?

    解:这个题实际上是考的同学规律问题,此题的解法就是通过观察找规律,方法一:将第二个1/2化为2/4,这样的规律就应该在括号里填4/16,也就是1/4,方法二:可以把前面两个1/2看成是重复的,这样括号里就应该填3/8,其实这个题你只要仔细分析,最后的5/32后面没有省略号,说明这个规律数列只有5项,所以就不存在两个1/2重复的问题,因此正确的答案只能是1/4

发表于 2009-6-24 16:39 |
 

3、修一条村道路,幸福村独修需12天,莲花村独修需9天。现幸福村独修若干天后,莲花村加入和幸福村合修,刚好10天修完。幸福村独修了多少天?

    解:这个题的题意体现在:幸福村独修若干天后,莲花村加入和幸福村合修,刚好10天,因此只能是幸福村独修的时间加上合修的时间一共用了10天。

         可设总工程量为“1”,幸福村独修了x天,则他们合修了(10-x)天,幸福村独修x天,完成了总工程量的x/12,余下的工程量为(12-x)/12,此时合修:(12-x)/12/(1/12+1/9)=10-x解得:x=8.5天

发表于 2009-6-24 21:34 |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七问天在2009-6-20 22:02:00的发言:

对小学生是有点难度

解:1/2,2/4,3/8,(4/16),5/32

   现在的语文习题中也偶尔出现这样的奥数题,我们叫它“奥语”,很多时候也难住了我。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