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四川高校相对其他省份并不算少(北京、上海除外),一本也算高的了,四川人口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广东我们比不了,山东我们也比不了,那么河南呢?我们连河南都比不过?这个就有问题了!
问题是什么?四川的经济不比河南差,可是高考比不过河南,为什么呢?均衡!四川的教育太过集中,如果单拿成都去比,也许可以全国排名前几,可是要平均呢?四川很多偏远地区上学条件多差相信大家也都清楚。被平均后拖了后腿,这就是教育不均衡造成的。
为什么不均衡?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和学校,先说学生,如果小孩一直在农村读小学,初中,然后只有高中到西充县城,且不论西充县城的高中教学条件如何,小学初中就拖了不少后腿,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小孩千方百计挤破头到城里读书。
再说教师,稍微好点的教师,谁愿意呆乡下教书?都通过关系挤破头到城里,在县城的,想着去市里,在市里的,想着去成都!举个例子:我初中物理老师,通过关系,到县文教局去做事,他老婆是我们班主任,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又通过关系到县城去活动,然后到县城教小学,这就造成当时我们初中缺了两门主课老师,这样条件下学生如何读好书?再好的天赋也容易被浪费!
再说学校,乡村的学校哪儿去拿钱?西充的乡村那么穷,教育经费来自地方财政,地方有了点钱自己都不够用,还会去发展教育吗?再说县城,一个班甚至多达七八十的学生,那么几个老师能管过来吗?学校的老师也是良莠不齐,很多都是关系户,又能教得好学生吗?
成都的小学学生一般控制在每个班三十人左右,西充的一个班顶成都两个班了,老师整体质量差(关系户太多),数量也不够,在这样条件下别说提高一本录取率,能考上二本都不错了!
其实我们四川人真的很聪明,但是我们太多的小聪明,我们很少人去踏踏实实做事,太多的人安于现状!
我们每天吹嘘西充,吹嘘多扶,可现实是:西充真的就是个穷县,一个经济穷县,一个教育穷县!
西充曾经有很好的文化历史,西充也出了张澜这样的教育家,但是历史始终是历史,我们能守着历史过一辈子?几百年后,我们又能留下什么历史?这样下去,也只能给历史抹黑!
历史不是用来吹嘘的,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只有踏实做事,才能真正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