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45|评论: 5

[民生杂谈] 别让放大的舆论消解了师道尊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网上一篇题为《胡乱处罚教师是一种极坏的“教育”》的文章在教师圈中反响强烈,不少教师纷纷跟帖共鸣。

  事出有因。“老师”这个曾被人们誉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在不少人眼中,已看不到她昔日的光彩。教师形象不佳的个案极易被舆论放大,让人误读为这是一种普遍时态。

  “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的形象一旦不堪,教育必将苍白无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注,更少不了社会的理性与理解,任何毁损学校、教师形象的现象,最终影响的是教育。

  在片面放大的舆论环境下,很多教师无论怎么做都成了“偷斧头的人”,古之张良桥下拾鞋,得以“孺子可教”流传千年,今有学生为师撑伞,却以“为师不尊”广遭批评。今年上半年,某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实行人车分流,车走主校门人走旁校门,这原本是一种安全出行的管理模式,结果被曲解为“培养学生走歪门邪道”,并在网络上引发议论,甚至还有很多网民盲目点赞跟帖、指责学校。所以现在不少学校处处小心翼翼,因噎废食。为了安全,室外活动基本取消,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了极少数学生代表的走秀,很多体育设施沉睡在体育器材室里,教育一潭死水。

  在“板子青青竹,不打书不熟”的年代,教鞭惩戒曾是教育的至尊法宝,如今,它被定义为“体罚”退出了历史舞台,曾有的“罚站”“跑圈”等也被定义为“变相体罚”而被淘汰。二者的悄然退出,是教育手段的一次华丽蜕变,是无可非议的历史进步。新时代下,“批评教育”本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辅助手段,可在现实中,很多老师在实施“批评教育”的时候,也要谨慎为之,以免落得“软暴力”之嫌。“动手当然不行、动嘴也是不行、不动手不动嘴还是不行,我该拿什么来教育你?”成了教师最大的困惑。

  无原则的赏识学生成了个别老师无奈的选择。几年前,在某刊物上介绍某班主任每到期末,都会想出各种名目给每个学生一张奖状,我们纷纷效仿。直到一天有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回家后如是说:“你看老师为了我不闹事又贿赂我了,给了我一张奖状”。是的,赏识教育如果失去了原则,那它就成了对学生的精神贿赂,是老师“被虚伪”的体现。

  笔者真诚希望,舆论导向与人们的舆论评估,能在社会和校园之间搭建一座互通的桥梁,让教育常态进行、教师常态执教、学生常态成长。就像韩国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里发人深省的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原则的赏识学生成了个别老师无奈的选择。几年前,在某刊物上介绍某班主任每到期末,都会想出各种名目给每个学生一张奖状,我们纷纷效仿。直到一天有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回家后如是说:“你看老师为了我不闹事又贿赂我了,给了我一张奖状”。是的,赏识教育如果失去了原则,那它就成了对学生的精神贿赂,是老师“被虚伪”的体现。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12-3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偏狭的舆论围剿一个群体,非社会之福,非民众之幸。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2-31 21:59
如今教师也成了弱势群体。教师不能伤学生一根毫毛,学生打你一千下,也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发表于 2016-1-1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现在的学生太娇生惯养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