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我一直喜欢玉米。但我从来不喜欢这样叫它。小时候都喜欢叫它苞谷,就是现在也习惯这样叫它。早上上班的时候,看见街上已经有人挑了新鲜的苞谷棒在卖了。这应该是我们营山乡下本地产的苞谷了。小时候在乡下,苞谷应该是我们每年口粮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苞谷就应该是这个时候成熟的。嫩苞谷掰下来,挎了外面的苞皮和苞谷胡子,放水里煮熟,啃起来特别的香。也可以放在灶膛火灰埋了,烧熟了苞谷吃起来也很香的。小时候最喜欢吃烧苞谷,经常是我们三姊妹(姐姐大些,而且读书在家的时候少)一看见母亲要烧火煮饭了,就各人选了自己喜欢的苞谷等在灶门口,等灶膛里火烧旺起来,有了厚厚的火灰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生苞谷棒子塞到灶膛里去用火灰埋了。母亲煨苞谷的技术应该是到了家的,等灶膛里的香味飘出来味道不浓不淡的时候,她就给我们把烧好的苞谷掏出来了,我们早等在那里,欢天喜地地取了自己的苞谷,使劲拍干净表面的火灰,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啃将起来。有时候太心急了,烧熟了的苞谷棒子滚烫烧手,我们就双手烫得不间断的来回直换。虽然如此,但那烧苞谷的味道的确是很安逸的。每次我们都要啃两管苞谷,等苞谷啃完,肚子也差不多饱了,但这时候每个人的嘴上都满是漆马黑的了,有太饿怂的经常脸上都是这样黑乎乎的了,好笑得很。吃煮苞谷就斯文得多,不会这样的。但煮苞谷一定要苞谷嫩,但嫩又不能嫩得太厉害,也一定要等苞谷满了浆煮起来才好吃。太嫩的吃起来水垮垮的,没有味道。太老啃起来帮硬,吃起来不舒服。只有那种刚刚收了浆的嫩苞谷煮熟了金黄亮色的,啃起来最舒服了。我去年去昆明的时候,也看见有玉米卖,以为天下的玉米都是一样的吧,买了回去煮吃,但啃起来的味道和我们老家的本地苞谷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了。云南的苞谷感觉味道太甜了,简直甜得腻心,苞谷吃起来水渣渣的,满口地钻,很是不习惯的。啃着云南的苞谷,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老家的苞谷来,觉得还是自己吃惯了几十年的家乡苞谷的味道是自己最喜欢的。苞谷还有一种吃法。父母都喜欢把玉米粒剥下来,用石磨子细细推了,做成苞谷馍馍来吃。我很讨厌剥玉米,很讨厌还要慢慢推磨子来推苞谷面。那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我想看书,可是一大堆嫩苞谷要我们去慢慢剥出来,我们几姊妹分了工,一人负责一小堆。苞谷太嫩,经常剥得满指甲都是浆,有时候剥得太多了,指甲都会剥得生痛的。母亲喜欢把苞谷馍馍和四季豆煮在一起,她煮东西总喜欢多,经常一煮就是一大锅。苞谷馍馍做又做得很大一个个的,蒸熟了,就共黄一个个的。我一般只吃一个就不想吃了。但我喜欢吃那些屁股后面有糊锅巴的苞谷馍馍,有时候干脆就把那层糊了的锅巴揭下来吃了,其他的就懒给母亲去吃。这样做的苞谷馍当然一顿是吃不了多少的,就是父母最多也只能吃个两三个。剩下的就以后切成薄片,用油来抗,或者和嫩辣子片片一起炒起来吃,如果把它们抗得金黄亮色,最好是有些锅巴的时候吃起来倒是特别好吃的。那样的吃法,都是小时候最普通的事情了。但是从离开乡下后,就再不容易那样吃到了。苞谷馍馍虽然街上也可以买到,但已经少有小时候那样的真货了。至少都不是手工推磨出来的了,都是机器打的,味道自然要大打折扣的。煮苞谷只有自己把苞谷棒买回来自己煮了,但城里的水永远没有乡下井水好,也没有柴火旺旺的煮出来好吃,也只能是将就着解馋罢了。那至于烧苞谷就只能是怀念了,城里都是烧天然气,不用柴火土灶,那么烧苞谷烤红薯之类的吃法就只能永远都是童年美好的回忆了。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忙得很,谁帮我贴张图片上去啊
我喜欢吃烧苞谷!
楼主的文章我几乎都看,看你的文章我觉得是一种享受,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读起来很感受
楼主的文章我都要顶
就为了每次见面的五杯酒
哈哈,你娃也是嘴壳子硬,没有哪次敢主动出击找我喝酒的,哈哈,其实我也怕喝酒,只是故意在你面前装凶。
哈哈,见笑了,农民的儿子,农村长大的孩子就喜欢老是回忆那永远也忘不了的感觉,那永远都亲切的乡情
感谢大哥配图
有空去野炊一盘 专门烧嫩包谷好波??想来的报名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