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 【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六章 秦陕大地壮国威
8 灞 桥
灞水之上有灞桥 西安市东十公里
西汉文帝之墓陵 即在灞桥附近立
水经注载古滋水 秦国穆公在世时
滋水更名为灞水 彰显霸世之功绩
于是灞水筑便桥 西汉后来建木桥
隋朝又改建石桥 清修木梁石柱桥
直至一九五七年 建钢筋混凝土桥
* 灞柳风雪
关中八景灞柳雪 自古烟柳满皇都
灞水两岸秦汉时 即便开始植柳树
柳色如烟絮如雪 隋唐之际更富姝
河边陌上与桥畔 皇宫御苑和王府
楼堂亭榭及宅院 遍地处处都植柳
灞柳风雪景色美 此喻最早东晋秀
东晋权臣谢安家 赏雪吟诗乐悠悠
谢安首先作起句 大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胡接联道 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道韫应声吟 未若柳絮随风起
谢安听了赞不已 连夸侄女好文采
此后作诗常常用 咏柳即以风雪喻
* 折柳赠别
送往迎来古长安 灞水为界话迎别
王翦伐荆史记载 始皇灞上送话别
唐代送客至灞桥 流行折柳作惜别
三辅黄图记载云 都人送客折柳别
五代开元遗事道 灞桥迎来与送往
至此黯然销魂桥 柳与送别联系狂
最早出自诗经里 杨柳依依昔我往
柳留谐音折柳别 留恋不舍牵心肠
古人留下诸多诗 灞陵道别最感伤
桥上飞花桥下水 过桥之人裂断肠
桥头惜别送客至 不独单单是灞桥
唐代四川沱江上 还有一座情尽桥
雍陶送客来桥边 桥柱写下折柳桥
联想灞桥折柳别 感慨万千写诗道
从来只有情难尽 何事名为情尽桥
至此改名为折柳 任他离恨一条条
* 灞桥风云
交通要冲处灞桥 天然设置一屏障
古都长安多少事 灞桥自古见沧桑
秦末刘邦率义军 首先攻入都咸阳
威猛大军无敌手 整装屯军灞原上
秦王子婴见王朝 大势已去即灭亡
携皇玺符到灞桥 特向刘邦来投降
西汉灞桥作关卡 设有灞陵尉稽查
大将李广罢官后 游猎夜归被拦下
陵尉喝得醉醺醺 大喝一声把马打
李广只好亭下住 宿到天明出早霞
此事余波至唐代 长孙无忌有诗云
若是灞陵无醉尉 谁敢滞阻李将军
同样又有骆宾王 幽默鞭笞写诗云
朱门无复张公子 坝亭谁畏李将军
董卓作乱东汉末 彻底破坏长安城
居民纷纷灞桥过 直奔东方去逃命
王粲逃出长安后 站在桥畔万伤感
惊慌南登灞陵岸 沉痛回首望长安
顿呼吾彼下泉人 嚎啕喟然伤心肝
唐末黄巢大起义 占领昭应震长安
唐朝金吾大将军 率领数十文武官
迎降义军到灞桥 又引义军入长安
抗日战争大爆发 爱国学生搞请愿
步行前往华清池 促蒋起来去抗战
行至灞桥附近时 遭遇老蒋马队拦
两侧架起机关枪 形势紧张极危险
学良将军打马到 力说学生耐心劝
并保事实作回答 避免一起大惨案
西安事变惊世界 将军践行铁诺言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