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68|评论: 4

[交流共享] 【伶人往事】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记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邱永江(合川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记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邱永江




                                                                                                          0c82685a602a154e889c0c.jpg      

                                                                                                         0c82685a602a154e88b90d.jpg



○记者 袁询 实习生 陈玥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形成于清朝乾隆至嘉庆时期,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5种声腔组成。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丰富的乐曲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是流行于云、贵、川一带,深受群众喜爱的民族民间艺术。
  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汇合之处,是川东北物资集散地,也是川剧的“老窝子”。合川的川剧班社,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历时近百年。民国年间,合川川剧名角云集,融合了各条河道的声腔、戏路,先后有10多个川剧科班成立,涌现出了大量合川籍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其中,今年已80岁高龄的邱永江,一生从事川剧表演60多年,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热爱的戏曲事业,于2009年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奖章和证书,合川获此殊荣仅他一人。用邱永江的话说:“川剧就是我的生命,我注定离不开。”

为讨生活学习川剧 苦练基本功
  生于1934年的邱永江是重庆江津人。10岁那年,由于父亲和哥哥相继病亡,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寄人篱下的邱永江不愿受气,便离家出走自谋生路。
  为了糊口,年幼的邱永江给人擦过皮鞋,还学唱竹琴、金钱板,在社会上四处流浪,艰难度日。在这期间,邱永江无意中听到一段川剧《空城计》的唱段,从小就爱看戏的他觉得十分好听,便暗暗用心学习,后来自己也能唱了。在几年的流浪生涯中,邱永江一直曲不离口,翻来覆去把这段戏唱了很多遍。
  1947年的一天,正在给人擦皮鞋的邱永江又哼起了《空城计》,好心的客人听到后,将他介绍给了一个姓刁的老板:“你们不是在招人吗?这崽儿会唱‘空城计’,你听一下要不要得?”就这样,邱永江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江津蜀声川剧社,成为一名跟班学艺的江湖学生。跑龙套时,老师除了教他唱戏外,还教他扮妆、开花脸。从此,喜爱川剧的邱永江就步入“梨园”正式学习川剧了。没多久,邱永江就提升为“娃娃生”,演了《三娘教子》《洪江渡》等戏,得到好评。
  练川剧靠功夫,川剧有一整套外部动作的训练方法,如从头到脚的翎子功、帽翅功、水发功、口条功、架子功、靠子功、折子功、带子功、靴子功、把子功、毯子功等,还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为了基本功扎实,邱永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练功了。吊嗓、下腰、压腿、念腔……尽管一天练功结束后精疲力竭、腰酸背痛,但“要吃戏饭,不吃气饭”的邱永江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1949年,老师带邱永江离开江津出来跑滩,到重庆、合川一带搭班,看人家的戏班和剧社演出,以开阔他的眼界。后来,邱永江与老师在混乱中失散。当年底,邱永江进入合川白宫戏院(1951年改建为合川县川剧团)工作。

扮相“文、武生”进入表演鼎盛时期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进入川剧团后,邱永江的扮相主要以“文、武生”为主。他告诉记者,文生声线秀美、风流儒雅,而武生则形象粗犷、噪音高亢,武生的表演除应功的翎子、靠子、带子功之外,对某些角色还要用文生的素质来演,所以还要学文生的扇子功、褶子功及指法。
  1958年,邱永江拜合川川剧团团长、川东南第一个女性小生、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罗素春为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到川剧很多宝贵的表演技艺。1955年,邱永江第一次在川剧团登台表演《杨宗保》,受到广大川剧票友的热烈欢迎。后来,他又陆续主演了《花溪渡》《点将责夫》《铁龙山》《逼上梁山》《长平之战》《钓色城》《十五贯》《斩黄袍》《禹门关》《连环计》等代表剧目。他塑造的赵云、吕布等大家熟悉的川剧人物,不但有喜怒哀乐的感情,而且富有抑扬顿挫的曲牌感,每一出戏,他都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运用不同曲牌的互相渗透,唱出了传统技巧与人物感情相结合的韵味,给观众以唱功美的艺术享受。
  那时,娱乐不多,演戏、看戏蔚然成风,川剧团一天演出三场,尤其是晚上那场几乎座无虚席,场场爆满。后来,邱永江还随团到合川各乡镇,铜梁、北碚、江津和四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巡回演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退休后,邱永江也没有闲下来,他从台前退到幕后,担任编剧和导演,根据剧本指导演员拍戏。他导演的代表剧目有《八女颂》《红珊瑚》《红湖赤工队》《八一枪声》《真假附马》《阚泽荐陆》《唐伯虎落榜》《少女怨》等,曾参加过省、地、市各级会(调)演,获市演员一等奖、导演一等奖、地区导演奖。

探索川剧发展之路希望培养传承之人
  在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邱永江将表演的点滴过程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写成《艺海求索我的戏曲生涯》一书,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一生所学的川剧知识。
  “川剧是一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艺术,集文学、音乐、舞蹈、体操、杂技、武术等多种技艺为一体。俗话说‘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还有四大正本《金印》、《琵琶》、《红梅》、《班超》。川剧不仅锣鼓变化多端、曲牌丰富,而且剧本种类也非常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历史事件。”邱永江说,川剧艺术说到底就是“声”与“形”这两个字的艺术。“声”即唱、念,“形”即做、打。每个川剧演员都必须具备和修炼这四大基本功。
  概况来讲,“唱”有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做到吐字要正,行腔圆润,节奏要稳,音高要准,垫字得当,曲牌要明,才能唱好川剧;“念”也叫“道白”,川剧称之为“讲口”或“讲纲”,讲口戏靠的是口劲、气息,一大段台词,要掌握好紧松快慢,做到口齿清楚,出口流利,有如行云流水;“做”就是做戏,眉眼身法,肢体行为,从头到脚,各个部位都要做出戏来。“打”就是武打戏。对各种长短兵器的各种打斗套路,各种武器的下场动作都必须要熟悉。
  如今,担任重庆戏剧家协会会员、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的邱永江,虽然年事已高,但只要有表演机会,他仍然会在现场即兴来上一段川剧清唱。而说起川剧的现状,邱永江则流露出了深深的担忧:“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合川的川剧只有消亡!没有人学,也没有人听,剩下很少一部分仍喜爱川剧的,都是像我一样的老人了。川剧要振兴,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要从他们中间培养演戏和看戏的接班人。”邱永江表示,如果有人愿意学,他一定会倾注所有传授弟子,他希望,合川川剧能传承下去,保护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他最大的心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1-12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7792.JPG DSCF7793.JPG

发表于 2016-1-12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邱老师健康长寿!

发表于 2016-1-12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声川剧社五十年代初才剧的冮津.之前有小高冬为班长,江贴生为箱东的江津大戏院(天上宫)另有三三科社(娃儿班)在江声大戏园演出.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95b33769-bf75-404a-b9ff-7073da2cd521 - 副本.gif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