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不应该算是虚报,路我们是实实在在修了的,或许是相关区县把社道、农户入户路纳入了村道进行统计上报。”1月14日下午,据建设管理科李姓负责人介绍,因村道、社道和农户入户路的建设质量、标准、造价不一样,相关区县政府关于通村道路统筹的标准也不同,造成有的区县对此的理解有出入,没有意识到该问题的存在,导致全市上报的数据很大。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通过内部数据平台上报后又无法再次进行修改,所以就只有跟着之前的数据继续报起走。
与此同时,建设管理科李姓负责人还称,因负责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总工程师正在外面开会,上面这些情况仅仅是他个人对此事的认识,最终的回复要他们给领导汇报后才能确定。
“我们刚参加完市级会议回来,在请示了局领导后,我们希望不要对此事进行报道。”当天下午,在四川新闻网记者离开达州市交通运输局后,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荆林来电告诉记者,不希望媒体报道的原因是:“昨天央视公布审计署发布的信息前,省政府督查室就给达州市政府来过函,我们就书面进行回复了的,公路里程和投资数据都没有作假,就是标准不明确而已。”
“其实不是我们虚报,只是因界定的标准不一样,因为村道公路的界定标准,到现在都无法准确进行界定。”荆林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实际上,达州市修了2800多公里的道路,这些数据是真实存在的,或许是我们对通村公路的界定标准理解有一定的出入。荆林还表示,他介绍的情况不能作为正式回应,到时候该局会统一对外进行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