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53|评论: 6

[散文随笔] 雅致中国(组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之雅,全因中国二字,起了厚厚的包浆。
                                                                                                           
                                                                                            ——题记
 
  
  1、《美玉》
  
  这是一块石头吗?当然是!这是石中君子,石中雅士,捧着它,亿万年才铸就的温润和素雅,会在片刻让你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儒雅之士。
  石美为玉。这世界,唯有中国人把玉之美奉为信仰。
  圣贤说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佩着,戴着,挂着,握着,怀揣着、陈设着……无论怎么着,一块羊脂玉,就会温润你的一生。
  有玉相伴,与玉为伍,或行走江湖,或激荡红尘,或贫困潦倒,或富贵显赫,都不会超越玉之德的疆界,会与玉一道静穆、内敛,闪耀出低调的光华。
  君子之贵,贵在其品其德全都温之如玉。
  石美为玉。这世界,唯有中国人把玉之美视为哲学。
  圣哲说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每一德都是华夏气质,在这样的气质里,进则可以问鼎天下,退则能够安守田园。
  我们佩戴着这五德,沿着长江黄河,一路走来,把玉之德和人之德融为一体,把玉之品和人之品合二为一。从此,我们戒骄、戒狂、戒傲、戒恶,在中庸平和里择善而终。
  五千年不灭的光芒,每一缕都从美玉里发出。
  五千年不死的民族,每一个都在璞玉里延续。
  中国大吗?很大很大!但是,再浩大的中国,再光亮的文明,全都浓缩在一块洁白而温润的美玉里。
  美玉之美,被信仰一番番打磨,被哲学一年年雕刻,它因此成全了中国文化,玉润着雅致的中国。
  一块玉石,它有石之坚硬,有石之不朽;它是玉,有玉之清雅,有玉之高洁。中国人爱玉,更爱美玉承载的信仰与哲学……
  
  2、《茶道》
  
  一把铸铁壶,一把紫砂壶,几个青花杯,一张红木茶桌,无论怎么摆放,不用额外解释,谁都明白,这就是最最中国风的了。
  赏茶、分茶、煮水、洗茶、冲茶、闻香、品茗,这一系列程序,无需加以说明,谁都知道,这就是最最中国味了。
  一杯茶,在中国,香浓了两千年,点点滴滴,都是最地道的中国味。史书翻过去一页又一页,朝代更换了一个又一个,新月残月轮番了好多年,茶,还是这茶;味,还是这味。不变的是茶客风度,永续的是茶道精神。
  茶道之道,在于公道,一个公道杯,几盏青花瓷,不分生疏,不计贵贱,来的都是客,公道杯里流出的茶汤,一样地古道热肠,一样地义薄云天。
  茶道之道,在于德道,赏茶德的清纯,品茶道的雅洁,一招一式,不是表演,这是一个极致风雅的仪式。这仪式,是构筑茶文化大厦的隆重基石。
  茶道之道,在于礼道,无礼不足以为茶,不敬不足以茶道,感恩天地,泣谢祖先,至善至美,一杯茶,浓缩了华夏最为儒雅的文明。
  茶道之道,在于仁道,茶至幽,水至柔,心至静,一杯清香的茶汤,足以让愚者平添几分智者的气度,足以让屠夫回归人性的本善。
  中国在铸铁壶里煮了几千年,在紫砂壶里泡了几千年,把这样的中国味倒进茶杯里,怎不叫人心醉?
  是的,心醉,醉于一种优雅,醉于一种韵味。
  
  3、《线装书》
  
  面对一本线装书,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会顿生敬意——
  向它十足的书卷气致敬,向它儒雅的中国蓝致敬,向它幽静的墨香和纸香致敬,更是向它一线装订着的中国风致敬……
  那种繁体的文化观感,那种竖排的中国魅力,那种活字印刷的古拙韵致,合拢去或是打开来,精神的愉悦,足以叫人身心陶醉。
  无需书脊,不用勒口,一针一线就可以穿越千古,就可以装订经典。将它存放于明式古典的书架,或是装进雅致的红木提盒,或是束在裱糊着中国蓝的书匣里,那份典雅与庄重,又有谁能拒绝?
  面对这样的书,怎么叫人百般惜字?怎么令人一生尚文?
  家有这样的书,怎不使人家风儒雅?怎不享誉书香门第?
  捧读中国蓝的线装书,寒窗不再寒,书生不再穷。满腹诗书闯天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线装的丝线,一头连着乡野阡陌,一头连着天朝大殿;一头连接天地玄黄,一头连着绝世华章。书香浸透的人生,从此就可激扬天下,从此能够点燃生命。
  读横排的书籍,脑袋总是左右摇摆,这叫人想到否定、否定……
  读竖排的古籍,脑袋总是上下点头,这让人想到肯定、肯定……
  是的,我们在竖排的线装书里一路肯定着走来,文化因肯定而坚实,文明因肯定而灿烂。
  一壶茶,一张琴,一本线装书,天地至雅,古今至魅,莘莘学子,万世书生,在书香、茶韵和琴声里,风流而倜傥了。
  
  4、《月洞门》
  
  月洞门,圆月之门,一切的圆满吉祥,都被一道月门象征了。
  行走在这样的月门里,她就是嫦娥,他就是吴刚。
  月门内的树,不是桂树却胜似桂树。月门内的桥,不是鹊桥却胜似鹊桥。月门内的堂屋,不是月宫却胜似月宫。月门的内亭台、楼阁、庭院、鱼池、假山、花园,一切的一切,就这样被圆圆的月门映衬得诗意盎然、满堂紫瑞。
  漫步在这样的月门内,她就是天仙,他就是贤达。
  月门不上木门,有门的月门不是月门,是门隔,隔断了满庭院美的流韵。
  月门不安门槛,无门槛的月门,随时恭迎八方来客、四海宾朋。一袭高朋,有笑有说,穿过月门,赏花园,观鱼池,登楼台,品佳茗,听古琴、看戏剧,这份雅兴,这份优乐,怎是一个快哉了得?
  月门之妙,妙在正圆,圆一世祥瑞,圆千秋福祉。
  月门之美,美在洞开,开一楼锦绣,开满园春色。
  这就是中国之门,这就是文化之门,门里看外,门外看里,看圆门洞开,纳福纳祥,永不盈缺,永不关闭。
  
  5、《长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是的,这是《送别》。十里长亭,千山万水,今朝一别,西出阳关是否真的就再无故人?如果没有,又何处听乡音?何处叙乡愁?
  送别的酒,在长亭内,道声珍重,泪已两行,一杯浊酒话别离,何年何月再与君把酒邀月,共叙衷肠?
  长亭外,就是天涯路,挥一挥手,一路向远方,一世深情就这么带走。拱一拱手,君且珍重,复一年的念想从此开始。
  古道西边,垂柳依依,芳草萋萋,长相望,泪四行……此情此景,伤了长天鸿雁,悲了满山落霞。
  而如今,长亭不再,古道不再,有的只是现代的站台,是码头,是熙熙攘攘的候机大厅……
  多想,多想再在十里长亭里备一壶浊酒,邀长天秋月,请西山落霞,再一次与君共消这千年的离恨与别愁!
  或者,背着行囊,大笑出门,独自踏上天涯路,从此把空落的长亭留赠给地老天荒……
  
  6、《古琴》
  
  不远万里,循着琴声而来的,就一定是知音了。
  不忍聆听,掩面而去的,也一定是知音了。
  知音知音,知这琴音,悟这琴音,念这琴音。他或者她,因此而来,又因此而去,哪怕漫漫长路,哪怕重重关山。
  来了,识琴前之人,听弦外之音,在静寂无声处,感悟心灵的怦然共振。
  去了,想琴前之人,念弦外之音,在秋水长天间,最忆萍水相逢的缠绵。
  一张古琴,七根琴弦,弦弦都是灵音,声声都在呼唤,在江湖之外,在红尘之上,呼唤一种相知,寻觅一种相随。
  古琴之古,古而不老,琴者,禁也,禁人于邪恶,劝人于正道。琴声者,玉音也,如若实难琴瑟一生,那就做个隔山隔水的知音,或者,做个隔世离空的知己。
  天地之间,何以解忧?惟有抚琴。古往今来,何以遣怀?惟有琴音。琴之德,琴之道,琴之情,一切尽在大弦与小弦间。
  古琴之古,不古的是世态人心,不老的是琴瑟真情。一张古琴,千里知音,从此后,两相知,永难忘……
  今夜,卖剑赎琴,且独自畅琴明月下,一任琴韵苍茫,声声向太古……
  
  7、《水墨》
  
  立体的中国,在长江,在黄河,那里樯橹咿呀,春水碧波,花影悠扬。
  平面的中国,在锦帛,在宣纸,上面山川逶迤,茅亭古树,天地苍茫。
  书斋里,画案上,一砚徽墨,几管狼毫,挥挥洒洒,晕晕染染,故国山河竟空灵如梦,诗意如风。
  中国人求圆,不求满,留下几许空白,让遐思去填补,任神思去飞扬。
  着墨于山水,就是着墨于情怀;而着墨于风物,是暗喻品格与志趣。画山画水画风物,吞吐着心中的万千气象,驰骋在梦里的缤纷世界。
  泼墨也好,单色也罢,花非花,树非树,山川亦非山川,含蓄就含蓄到似是而非,淡远就淡远到若有若无。
  水墨浓淡,晕染得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不求通晓,但求意会,把老庄的哲学在淬炼得炉火纯青。
  在水墨间忘怀世态,又在水墨间构筑天下,此山非彼山,彼山可以隐身,此山却可安魂。水墨的文人画,或者,文人的水墨画,全都在灵魂深处,拥抱水墨的山河。
  在水墨的天地间,黑非黑,白非白,那是千古不变的中国意境。
  这意境,叫做不渝的丹青……
  
  8、《围棋》
  
  黑色的卒子,白色的卒子,就这么穷追猛打,就这么疯狂围剿,一片混战,哪里还需要楚河汉界?
  弧形的小小棋子,优雅地夹在食指与中指间,落与不落,取决于杀还是不杀?灭还是不灭?
  落下,也许是杀,也许又是被杀。生死就在一念间,成败也在一念之间。一场无声又无情的圈地运动,在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间刀光剑影地展开。
  棋盘上的黑白阵营,并非是打成一片,而是打成一团,死逼、围困、剿灭,是它不变的主题。没有杀声不等杀声已停息,没有硝烟不等于硝烟已散尽,于无声处,黑白之间,围剿与反围剿,杀戮与反杀戮,正在酷烈地上演。
  说是暗藏杀机,却是在公平公正中布局。
  说是奸诈狡猾,却是在公开透明间博弈。
  这是韬略之战,是智谋之争,至于胜者,那是棋高一着,智胜一筹,绝非暗地黑手、背后暗箭。
  这是君子之战,胜也是君子,败也是君子。
  这是君子博弈,胜也无敌,败也无敌。
  中国围棋,在黑山白水间起落千年,把恶战引为风雅,将杀戮变为怡情。
  围棋,围住的不是敌人,是君子情怀。
  
  9、《青花瓷》
  
  雕花窗前。平头案上。静穆地摆放着一对青花梅瓶。
  阳光透过花窗,细细碎碎又层层叠叠,安静地闪亮在梅瓶上。
  这是古中国的意境,这是古神州的气质,古典得叫人迷醉,叫人心疼。
  不忍心惊动它们,就这么坐在平头案前,与它们安安静静地对视。
  看那些缠缠绕绕的缠枝莲,看莲枝头绽放的朵朵花蕊。那些花蕊自然是幽香着的,自然是水灵着的,把这个小小的书斋幽香成了一块小小的荷塘。
  古书里说,缠枝莲又叫万寿藤,多吉祥的名字啊万寿!万寿着满瓶的青花幽梦,万寿着缠枝们缠绕出的东方之美,万寿着雕花窗外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苏麻离青勾勒的枝枝条条,从此将家国情梦带进千年的瑞祥。
  不忍心打搅它们,就这么坐在平头案前,与它们静默无声地对话。
  这是中国蓝,是中国图案,描绘在纯洁无瑕的白瓷上,这是釉下青花,这是梦里青花,它低调,它静穆,它雅致,它就这样把深藏内心的那份千年静雅,缠缠绕绕在了洁白的瓷胎之上,它就这么缠绕出瓷的国度。
  这是素淡又奢华的青花,这是宁静又活泼的缠枝,缠缠绕绕复着绕绕缠缠,这是藤蔓的家族,这是莲荷的姊妹,它们互相缠绕着,搀扶着,它们抱成一团,不离不弃。
  就这么在缠绕中繁盛着,就这么在缠绕中盛开着,藤蔓的坚韧,花蕊的幽香,青色的素雅,就这么把清丽而古朴的中国美勾画在了俏丽的梅瓶上了。
  白瓷如玉,青花似梦,如玉如梦的梅瓶,撒满了细细碎碎的阳光,吸纳着斑斑点点地温暖。在雕花窗前,在平头案上,此情此景,缠枝含烟,莲花吐瑞,老釉幽微着古典,一对妖娆梅瓶,在这世间,伴随过几世情缘?
  故国青花,青花故国,陪衬过几许红粉胭脂?又风雅过多少碧罗轻纱?
  
  10、《沉香》
  
  一缕青烟,缥缈随风,似有……似无……
  满堂暗香,境由心造,时浓……时淡……
  伊人古琴,朦胧之间,一声声,正仰问青莲。
  青莲何处?在那里,是否依然百年一幽梦,天地共霞觞?
  而此刻,灯火阑珊,月在纱窗,任青烟摇曳,凌空而去,香了唐诗,熏了宋词,醉了蜀郎心房。
  沉香之沉,沉于水,沉于八闽大地,沉于香城之南水中央。
  而我今夜,在水一方,在心之岸上,静静地品赏一抹幽香,还有伊人的古琴,声声都在仰问的青莲,正次第开放。
  烟飘袅,境随风,身在人间,心却在天堂,正如是,一帘清月照幽微,消尽水沉天香。
  可焚,可闻,可佩,可赏,还可把玩,还可入药。沉香之沉,沉于千年,沉于众香之首,一缕青烟,竟熏透二十五史,以及史书以外的落霞与残阳。
  鼓琴,饮茶,清谈,品香,香道之道,道法庄严,香道之香,香于雅洁。沐浴,更衣,净手,以礼佛的仪轨,礼香。以拜天的圣洁,拜香。
  这是中国式香道,也是中国式繁缛。繁缛因为程序的庄重,繁缛出于清雅的仪式。这世界,是中国人最早把沉香侍弄成一颗天心,一种信仰。
  沉香之沉,沉在水,沉在土,沉在地老天荒,然而,最是不沉的,是袅袅青烟,是白木流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1-18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一组中国经典的代表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仿 发表于 2016-1-18 04:07
欣赏一组中国经典的代表

谢谢

发表于 2016-1-1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亮,精华继续欣赏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6-1-1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仿 发表于 2016-1-18 20:41
加亮,精华继续欣赏

谢谢月仿朋友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