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5754|评论: 1

会理,一座千年古城的诗情画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闭大脑,让思路断电,任凭脚步带着自己走向陌生地,漫无目的、不需思量,也不必装腔作势。人类的心灵从来都是为追求自由而存在,那片栖息地是每一个精神懒游者的天堂。
只有向往心灵纯粹的人才会如此行走。
他们的脚步总是出人意料,驻足于连地理学家都没有到过的地方,把众多游客的魂魄带往愉悦的冥想之中。只可惜,从前公认的懒游地、心灵的朝圣地———丽江、大理和阳朔已被商业和世俗化污染,被他们逐渐抛弃,重新开始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灵魂避难所。
把目光转向那些热门景区之外的净土,如果挑选一个有着适宜的气候、良好的环境,生活悠闲而又富足,人文气息浓厚同时兼具没有被过度开发人文景观的古城懒游地,将会是哪里?
一、风水地理
    风水,是一座城市的运势与根基。
    在四川的版图上,金沙江由西向东划出了一个V字形的大弯,把四川与南方的云南省分隔开来。在最南端的V形顶端,深深嵌入云南腹地一角的,就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这也是四川最南端的县城,钢城攀枝花市与它毗邻,云南的元谋、禄劝与之隔江相望,会理的纬度甚至比云南的昭通、丽江、以及大理的一部分更加偏南,使得这里拥有着让潮湿阴冷的四川盆地梦寐以求的阳光与温暖。
    沿京昆高速南下,在西昌和攀枝花之间的永郎出站,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盘旋,才能辗转到达县城所在的会理古城。这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城,被牦牛山和螺髻山余脉包围着的山间盆地上流淌着城河、金江河、西河等水系。整个会理版图形状如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县城恰处于蝴蝶脊柱的中枢神经位置上,这里也正是县域南北交汇处。
    从元末明初开始修建的会理古城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形如一艘扬帆远行的航船。县城西面背靠巍峨延绵的玉墟山,东方面临波平如镜的仙人湖,北面是蜿蜒曲折的山谷关隘,南面则有白塔耸立的东坝平畴。从风水上来说,它符合了中国人传统上对于居住环境的追求:背山面水,藏风纳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拱卫,“山、水、城”融为一体,藏龙卧虎的风水格局隐然呈现。
    对于世代久居的人来说,会理城是一个福泽深厚的地方:风调雨顺,地肥物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地势居高临下,无江河洪泽之危害,少风暴霜雪之天灾;县城虽属攀西地震活跃地带附近,却避开了断裂带,坐落在坚实的板块上,历经多次地震而却安然无恙;历史上,会理偏安一隅,少经兵燹,虽历经乱世而未受大的掠劫,保留下了较为完整的城市格局和数量极大的明、清建筑体系。在当地人的传说中,遍布县城及周边的庙宇香火旺盛,人们虔诚供奉的神灵佑护了会理城的和平安宁。
    会理古城在建筑群体的布局上所体现出的功能分区也是格局井然:文化区成一线偏于城西一侧;以北关、西成巷为中心,是全城旅店、商号的集中分布区;商业类建筑则主要分布于南北街两侧;官署衙门集中在钟鼓楼以南地区。这也体现了当年构建城市的统治者天人合一,尊卑有序的理念。
    在古代彝语中,会理被称为“涅底”,会理城为“涅底尔库”,系由古代彝族涅理部落居住区域而得名,其意为“春天长驻的地方”。群山环抱,相对封闭的小地形使得这里免受南下寒流的浸袭,较高的海拔又让金沙江河谷的高温湿热远离,成就了会理得天独厚的宜人气候,独享着“小春城”的美誉,使会理成为攀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适宜人居的休闲度假胜地。即使是以春天栖息地而闻名的州府西昌,或是号称阳光天堂的近邻攀枝花,在会理本地人的眼中也不足以与自己的家乡相提并论。
    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日照2322.6小时,年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长达240多天,会理被专家誉为中国气候最好的地方之一。没有雾霾与PM2.5的阻碍,呼吸着最纯净的负氧离子,这里的空气质量永远是优等,没有七月流火的炎热,夏天是温润清凉的神仙世界,而冬天阳光总是不吝眷顾故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阴霾和霜雪难以浸袭,天地间永远都是艳阳高照的朗朗乾坤。在这里生活,是外地人的梦想,是会理人的福气。
二、前世今生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身世与阅历。
    翻开历史,会理曾有着远比今天更显赫的身世。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会理曾是非常重要的一处要津重镇,它被称为“川滇锁钥”,一直是扼川滇咽喉的军事要冲,南丝绸之路古道由北向南纵贯会理县全境,成为商旅联结川滇转往印缅的一条商贸要道。
    会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元谋猿人与会理隔江相望,早侏罗纪的晚期和中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在这里出土重见天日。通过境内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四千多年前,古人类已在境内开拓生息。
    商周至战国之时,会理为西南夷邛都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境内建会无、三绛两县,隶属越嶲郡。唐至德元年,会川为南诏蒙氏所据,设会川都督府,辖清宁郡,大理时期改会川府。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改会川路设会川府。清雍正六年,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治卫所,隶属宁远府。民国二年会理州改县,民国二十八年划属西康省。1950年3月会理解放后,成立会理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对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军事接管,西昌专区成立后,会理属西昌专区。1978年随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划入凉山州。
    历史上会理县的规模远超今天,全部辖区包括现在的会理、会东、米易、宁南以及德昌和攀枝花市的一部分,疆域面积近两万余平方公里。作为曾经的卫、州、府衙治所(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会理古城的城市格局严谨,风貌大气,街道宽广,房舍高阔,在南方古丝绸之路上,会理是至今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10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四川省八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获此殊荣的唯一县城。
    在历史的烟尘中,刀光剑影和鼓角狰狞一直伴随着这座小城。据史载,三国诸葛丞相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从会理的鱼鮓渡口渡金沙江入滇,并在会理城郊与孟获首战;元末明初耶鲁帖木耳叛乱在会理留下了驻军营盘和战场遗迹;明代状元杨升庵贬谪途经会理松坪关,吟诵出“蜀云滇月共青山”的千古名句;咸丰时镇压回民起义的炮弹至今仍嵌在会理城钟鼓楼的基座之中;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西征的足迹踏过了会理;皎平渡口和仙人湖畔更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召开“会理会议”的光辉史实。
三、古风俨然
    风格,是一座城市的个性与魅力。
    会理给游人这样一种感觉:经过苦不堪言的山路险峻和盘旋,一旦走进去必然会大惊,有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艳,感觉不到自己是身处于某个偏远蔽塞的边陲小县城,也不像那些繁华喧嚣的旅游地,倒像回到久别的家里一样,有归属感和宁静之心,让人不由自主地停顿脚步,沉淀下来。
    从西汉元鼎六年建县以来,会理曾在今县城郊的北山、高古城一带建城,建置后的早期城址早已湮没无迹。现在的会理古城建于明初,自明洪武三十一年修建砖砌城墙,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中她始终是川、滇文化交流的要津,郡、府治均曾以此为治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清雍正十二年,在城中心十字大街建成钟鼓楼,清乾隆时续修完工,从此就成为会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完成了古城的整体构筑,形成了棋盘式格局。如今,古城城墙虽大部分被拆除,但城廓风韵依然,街巷基本如旧,仍然保持着古老的布局和风貌。
    会理古城南北长1.77公里,东西宽0.92公里,面积1.62平方公里。古城沿南北街及北关为主轴线依次展开,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路网构成古城的主干交通体系,而主干道与街巷相互补充,构成古城的街巷空间。古城七条大街和二十三条小巷保存完整,极有特色,被规划建筑专家赞誉为“有明清之风”。最具特色的是南北穿城主街,由南街、北街、北关三段组成,两侧多为店铺,房高约一丈五,清一色的瓦屋顶,宽出檐,木装活动门板,面漆栗红色,部份还保留了双檐的下层抱厦。店铺多悬字号、横匾,重书法装饰,风格各异。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满城则张灯结彩,贴春联、喜联、门画,极富古老的民俗文化情趣。
    与丽江、大理相比,亚热带气候以及南方古丝绸路上的重镇之名,造就了会理有着同样的植被茂盛、物产丰富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但是,川滇交界边缘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会理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人们理想的栖息地。一路奔波而来的商人们习惯把大江大河作为自己行走的标点,却在会理划上了小逗号,不管是南下滇缅印度的客人或者是的北上中原的商贩,都习惯在这里卸下茶叶、珠宝、丝绸,进驻小巷子的马店子里打尖、休憩、整顿劳累的鞍马,进行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历代的谪贬流徙的犯官罪人、文人墨客游经会理,与本地的治学之士们弦歌互答,诗书唱和,发达的商旅文化,让会理从古到今与那些贫穷、落后、封闭的蛮荒之地有着天壤之别。
    漫步城中,发探古思幽之豪情,寻觅古城翰墨琴韵。鼓楼城墙,大街小巷,文塔笔峭,书院墨香,石阶苔痕斑斓,晨钟暮鼓悠扬。俯仰所及,方寸之间,无不显示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锦城如春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骨骼与肌理。
    走近会理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它连接着一段斑驳古旧的老城墙,衰草萋萋的沧桑外表铭刻着时光的痕迹,这就是会理古城北城门。北城门俗称城鼓楼,又名“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96年),是明代以来会理城市交通和防御的重要设施,也是会理现存最古老的文物类建筑。它与古城四周的城墙和护城河一道,构成了会理古代城市完整的防御体系。
    城门,是一座城池的进出口,是串联着漫漫通衢大道的枢纽与关隘,是一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威严和气度。从大明洪武初年围土建城开始,这座城池便屹立在这里。多少豪杰枭雄称霸,城头大王旗变幻,面对着朔风霜雪,硝烟兵燹,在萧瑟风中挺立了六百余年,而古城门,依旧带着累累伤痕挺立北辰。漫步古城墙上,品一壶茶,酌一杯酒,追古抚今,凭吊那些壮怀激烈的英雄年代,那些风雨变幻的岁月更替,城垛上的旗帜依然在风雨中飘摇,不变的永远是那厚重的记忆。
    从北城门楼下开始,贯穿南北的是古城南北大街,这便是会理城最繁华的商业区核心地段,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古城格局由此发端向四方延伸,它也是会理古城的中轴线。这条青石板铺就的通衢大道,自会理古城构筑之始就正式开凿行走,它的源头从天府之国成都的邛崃古镇开始出发,翻越崇山峻岭,跨过千沟万壑,在会理这座川滇交界的古城里交融、汇聚,再从会理的鱼鲊渡、皎平渡越过金沙江,通往滇缅之南,直至中东和南亚。这条道路就是闻名世界的南方古丝绸之路,会理正是南丝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这里也屡屡获得“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街”、“四川十大最美街道”、“凉山十大景点” “四川最美丽城区”的美誉。
    在古城的中心枢纽,钟鼓楼的宏伟身姿高耸入云霄,“南来建州第一楼”,这是攀西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钟楼。钟回邛泸,鼓行滇越,每天清晨和傍晚,悠扬的晨钟暮鼓在古城的上空回荡,惊飞起一群盘旋的白鸽,也震撼着平静的心灵,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当年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幽静农耕岁月之中,去聆听那属于古城,属于历史的厚重回声。
    顺着城市布局的经纬脉络把目光转向城西,幽静的一隅里坐落着金江书院。这座历经了二百六十多年风雨洗礼的古老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它曾经是会理的最高学府,是会理文化的发源地,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也是集钟灵毓秀于一身的文脉所在。书院里树木浓荫,花果芬芳,是一个环境非常幽雅的读书习文之地。金江书院的匾额上,“三畏、四箴”的戒训仍在,不变的依然是莘莘学子那朗朗的的读书声。
    附近的仓圣宫内,几株古老的柏树森严,供奉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仓颉的神位,和城南高耸入云的文塔一起,体现了这座城市对文化的尊崇,也见证了会理历史上人文蔚起,冠盖蝉联,文教起飞的辉煌岁月。
    时至今日,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依然保持它的原始风貌,仿佛几百年来都没有任何的粉饰和改变,呈现出最为真实的一面。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保留并传承历史,留存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文物,只能够说是一个展品。但到了会理城里随意闲逛,那些古老的大院、巷子、钟鼓楼时时刻刻包围着你,冷不防就会撞见一个个刻满岁月痕迹的古老历史遗存,然后忍不住想要去了解它,触摸它,随时随地都可以牵出一个故事,一段传说,一个佳话。
五、川滇锁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底气。
    如果说丽江的特征是纳西东巴文化,而大理的符号是白族和南诏文化,会理的文化精髓则是川滇交汇和各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
    会理人大多为外来迁入,北方忽必烈的后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更有朱元璋从南京带来的兵士后裔,有些云南迁徙来的红彝后裔甚至自称祖籍来自南京应天府。所以,在会理,你如果看见北方的戏楼和四合院、南方园林厅堂、云南风格建筑的大象石雕以及别具风味的江南小宅就一点都不奇怪了。种种风格的建筑各具特色,鼎立于一方城中,可见,会理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吸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
    从唐至德元年开始,一直到明洪武年间近六百年的时间里,会理都属云南的南诏、大理国政权管辖,地处川滇交界处的会理深受到巴蜀文化和滇文化的共同影响浸润。在地理空间上,会理与滇省的联系更为密切,民间更多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趋向于南方,人们求学、谋生多去往地域距离更近的云南一带,甚至于在民国以前,会理人所称的“上省城”指的并不是去成都而是到昆明。
    在古老的南丝路上,会理始终是南北商贸往来的重要节点,金沙江边的大山深谷并不能隔阻川滇文化的交流和共衍。从明初开始,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商家在会理首建北五省会馆,继而云南商帮又扩建滇南会馆,时至清代,仅在县城,就发展包括滇、黔、赣、鄂、闽、粤、江、浙、蓉等“十大会馆”。天南地北的马帮行商们在这里聚集、交易、寄存、互通信息,相濡以沫地奔忙着,将山货、药材、皮货、土布等农副特产和金、银、铜等金属产品集散输往南北各地,再将棉纱棉布、绸缎食盐、京广百货等从富庶的中原内地运往西南边陲。
    在会理古城大街上,你可以看见神似大理下关古城的北门拱极楼,也可以观赏脱胎于北京皇城内角楼蓝图的钟鼓楼,街边的出檐抱厦令人联想起客家民居的围龙屋,小巷内宅院门户上的雕花纹饰有着鲜明的徽派民居风格,而瀛洲园的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则深谙江南园林神韵。满街萦绕耳畔的口音是近似云南方言的土语乡潭,乡民的绣花围裙、青布包头、银簪头饰都带着浓浓的滇味,而抓酥包子、饵块、稀豆粉和“松毛宴”更是传承了云南美食的特点,著名的“鸡火丝饵块”就是集川滇饮食之大成,成为会理独特美食的典型代表。
    在一江之隔的云南人看来,这是一片蜀锦巴缎般的惬意从容,就像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和金沙的太阳神鸟一样神秘聪慧,独具川西坝子绿肥红瘦的农耕文明特色,而在盆地的四川人眼里,这里则充满红土高原的浓烈与热情,完全有着典型的滇中小城那样的异域风情。
    从蚕丛及鱼凫的花团锦簇再到大理和南诏的箫嘀剑鸣,蜀云滇月于此地风云际会,彝汉风情在这里水乳交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就是会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个性。
六、闲适优雅
    生活,是一座城市的风度与气质。
    走进会理古城,随意徜徉,那些无处不在的古老气息浓烈地熏染着人们的思绪,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对于文化与传统有一种充满敬畏的尊崇,对于古老的礼仪和传统的节气也是固执的恪守。在古城,新春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节药市,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家家户户操忙的大事,具有隆重的仪式感,这一切,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和美好的记忆。
    穿门而过,进入会理古城内,这里依旧像明清时期那样的繁华喧闹,熙熙攘攘的人流每天都是那样拥挤。行商店铺的招幌飘动,乡音浓烈的吆喝在耳边回荡,那些质朴的手工匠人仍旧在沿袭着传统的工艺,精心制作着马鞍、钉着马掌,叮叮当当地打造着铜锅、铁器。街边的旅舍、茶肆,店铺依然是数百年前的古朴模样。街檐边,老人们在悠闲的抽着烟叶,售卖着自家出产的土特产,闲谈着古今掌故。那些大山深处盛开的幽香兰花、会理三宝之一精美的金沙砚、有着独特生动气韵的会理绿陶工艺品,还有那些流传已久的古董、字画一起,就深藏在这古城古巷的角落里,期待着识货之人的慧眼独具。
    走进寻常巷陌,探访百姓人家。城内的科甲巷里翰墨氤氲,书香盈门,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气息。深深的大宅门内,还是那些睿智从容的老人在安详地端坐,侍花弄草,修身养性,坚持守护着那段祖辈的荣耀与传统。西城巷内,青石板厚重斑驳,记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回忆,这里仿佛还有马帮的蹄声踏过,一直通向那充满神秘和艰险的南方丝绸古路。进士、大夫和官宦名流们曾在这里衣锦荣归,造福桑梓,探寻着格物、致知、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留下了这些深谙明清之风的深宅大院,深藏在这些长长的街巷里,仿佛一块埋藏的璞玉,等待人们来探幽访古。
    在这些古老的院落里,老人们们淳朴安详,孩子们天真烂漫,睦邻而居的户户人家和睦融洽,相敬如宾,祭祖、拜神、汲水,涤衣,炊厨,憩息,年复一年,继续着简单平静的生活,这里听不到外面的车马喧嚣,时光仿佛还停留在过去的时空,那些古老的雕花窗棂和廊柱瓦当,与这些固执坚守着传统生活的老人们一起渐渐老去。
    夜幕降临的时候,古城另有一番繁华喧嚣的景象,钟鼓楼、北城门、濯缨桥上的灯火渐渐地都亮了起来,古城的轮廓愈发的鲜明。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街边的排挡边坐下来,品尝几样会理的风味美食,小酌几杯老酒,一夜的笙歌风流,一夜的大快朵颐,生活竟然是如此的悠闲安详。
七、人杰地灵
    人物,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与生机。
    会理人很厚道。
    淳朴诚恳,豁达包容,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在会理人的性格中,不乏云南人的质朴耿介和宽容大度,又有着四川人的精明能干与吃苦耐劳。对待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从不排斥且积极融入,对待外客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不欺生、不宰客,明礼诚信,重义轻利,会理人的品行远近闻名,有口皆碑。
    会理人很时尚。
    海拔1800米的会理,天空永远是湛蓝的调式。在这样天空下,会理人很时尚,很文艺,当然更少不了感悟与灵性。在这里,咖啡馆和功夫茶相得益彰,潮品店和杂货铺毗邻而居,德克士的快餐在座落在古色古香的民居,老城墙下各种民间艺术团体每天在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会理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汉唐时期,会理就是贬官流客的谪放地,文革时期,会理是四川省文化界右派下放的地方,历史上,在这座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城里,诞生过廖坤培,何东铭、刘达伍等文人志士,曾经走出了苏汉清、范骏马、赵青、刘文选等艺术名家。
    在屏蔽了世俗纷扰的古城里,生活的常态是慢板节奏般的舒缓、慵懒、宁静,无需面朝大海,尽享春暖花开。诗歌、音乐、绘画、书法、旅行……都能轻易地找到同好和拥趸,文人墨客总是各种交际圈子的主流与话题,从古至今,这里充满了对文化的尊崇和敬意。这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气质,这就是会理人生活的常态:从容、优美,充满智慧和博爱之心。
八、归去来兮
    会理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这些年来,这座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曾经的重镇,由于偏离了成昆铁路和雅攀高速公路沿线,似乎有些被遗忘和边缘化。但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文明的浪潮并未将古老的传统席卷,失却了曾经的繁华喧嚣,却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古老的遗迹习俗,让少年恋家,老人难离。
    舌尖上的会理远近闻名,会理石榴甲天下,黑山羊、野生菌、生态蔬菜瓜果四季不断。会理各种风味小吃种类非常丰富。古来即有“小成都”美誉,羊肉汤锅、羊肉米线,鸡火丝、熨斗粑、抓酥包子、稀豆粉、铜火锅等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是吸引四方游客的味蕾的爆炸点,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家乡情结。
    著名球星马明宇曾经偶然路过会理,被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吸引,把自己的父母送到会理小住几天,结果两位老人一直舍不得离开,足足住了一个多月。陈涤,成都音乐房子老总,会理籍著名音乐人,只要有时间都要回到会理,住进城墙下的上茶下院里放松几天,美美地享受阳光和美食,他还将许多朋友一起带来,让他们也成为会理古城的忠实粉丝。现在,许多成渝一带的老年人也纷纷结伴到会理来避暑、过冬,成为一群追逐阳光的候鸟族。
    当游人历经旅途的艰辛来到会理古城,仿佛穿越回那一段车水马龙的峥嵘岁月,经历过一场盛世繁华的隔世梦境。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喧嚣,没有商业化的欺诈功利,没有过度开发的湮灭个性,有别于丽江的柔软时光,不同于大理的游侠岁月,让人不由得驻足,流连,这就是会理,一座千年古城的诗情画意。



驻鹤亭.jpg 1202142155ead21c5620933ecd[1].jpg 沧浪濯缨.jpg 风云.jpg 拱极晨曦.jpg 鼓乐齐鸣.jpg 会理全景.jpg 火树银花.jpg 金江书院.jpg 流光溢彩.jpg 龙腾古城 (2).jpg 龙腾古城.jpg 水木年华.jpg 西城巷.jpg 夜未央.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2-1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李飞刀网友说得好:“会理不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在这座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城里,诞生过廖坤培,何东铭、刘达伍等文人志士,曾经走出了苏汉清、范骏马、赵青、刘文选等艺术名家。”
     至今有九十三岁的著名国画家刘文选老先生还健在,他在江浙在全国都很有名气,老先生曾经多次返乡居住的旧宅都还座落在守府路60号的一个明清建筑的基本保留完好的大院中,2012会理有关部门已列入二级保护建筑,并准备把“刘文选旧居”列为会理古城的一处景点。希望会理政府能尽快实施大院的保护和维修工程。使这一景点尽快对游客开放,为会理古城4A景区增加光彩。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