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489|评论: 55

[转帖] 《互联网博弈》节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时代,各类人群都在网上喧哗,蛤蟆吵坑:左派右派、大师大神、学者记者、毛粉美分。。。只要风吹草动,立即争先刷屏,生怕错过当意见领袖。
奇怪的是,每当互联网教父仲昭川出山布道,各路神仙立即噤若寒蝉、退避三舍。
每当网上争吵于有神和无神、物质和意识、四维和万维、唯心和唯物,仲昭川愈发高屋建瓴、光芒万丈,令所有人集体失语。
随着《互联网博弈》的出版,仲昭川的互联网三部曲已全面问世,把这时代的众生相、鬼魅术逐一披露,将各式财富戏法通通曝光。
我拜读他的新作,再次叹为观止。一边看,一边分享片段如下】
前些天,有人问我: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哪个重要?
我反问:同一件作品,出自工匠是工艺品,出自艺术家是艺术品。哪个更贵?
他回答:当然艺术品更贵。
我又问:工匠的作品为什么不能是艺术品?艺术家的作品为什么不算工艺品?
他无语。感慨万千的样子。

都是我们把事想得太复杂。工匠和艺术家,只是市场的分类。归为一点:他们都是有尊严的手艺人。尊严来自他们对手艺的热爱和捍卫。赚钱只是顺带效果。
一个手艺人扎堆的社会,充满了热爱和捍卫,其中的人也一定有尊严。精神上获取外界肯定,物质上也顺然得以丰厚。
八百万人口的以色列,有近四万名科学家。我们羡慕创新精神。
八千万人口的德国,有两千多个世界名牌。我们赞颂工匠精神。
这些精神,原本也都很简单,它们只是种热爱和捍卫。
无论这种热爱和捍卫多么狭隘,都是社会成就的根源。

以色列从来没有号召过创新,他们只是要捍卫民族尊严。只要有能证明自己优秀的事,他们就满心欢喜地投入。当然也包括赚钱。
德国人声称一辈子只跟你做一次生意。比如一把菜刀卖给你,能用一辈子。可当你发现菜刀很好,还会再向德国人买锅买盆,买各种东西。岂止是一次生意。
然而,德国人不喜欢创新。他们只喜欢精益求精。
很多人不知道,德国人不仅不创新,还喜欢盗版。
在中国清末的时候,德国制造业的抄袭举世闻名。当时刚进入工业时代,全世界的创新产品大量问世,大英帝国走在前列。德国人不会创新,就只能拼命仿造,质量还不行。后来英国忍无可忍,要求德国货都要标明“德国制造”,否则不准进英国。
可以说,没有昔日的盗版,就没有今日的精良。在一百年中,德国人持续发挥了精益求精的专长。
中国的专长,是我们的山寨本领。不必谦虚。
在博弈论上,因地制宜的模仿,就是最牛的创新。除非我们是领头羊,没有模仿目标,才有必要去搞所谓的创新。
世上所有的落后,不是不努力,而是把自己的长处当成了短处。
模仿能力是我们的长处。如果分析基因,那就是祖祖辈辈都要求向榜样学习,不准标新立异。世代的传承,成就了绝技。

不要争论。先看咱们互联网界那些成功者。
马云的阿里巴巴模仿了黄页网站,淘宝模仿了美国易贝。
马化腾更狠,逮住谁就模仿谁。先是模仿了以色列的ICQ,接着又模仿新浪卖彩信彩铃、模仿网易搞在线交友、模仿盛大玩网络游戏,就这么一路走来。
李彦宏不用说,模仿了谷歌。
这些案例,并非歌颂模仿万岁,恰恰说明模仿也是高手专利。
看一辈子魔术也不会变戏法,这种人还少吗?
高手的模仿,一定包含了匠心独运。
史无前例的创新者,只是跟自己博弈。而模仿者,是跟天下所有的眼红者博弈。
哪个更难?不好说。
模仿的第一步很简单,谁厉害向谁学。第二步呢?难。
现在谁火?滴滴打车。当然,滴滴打车也模仿了别人。
再看看谁在模仿滴滴打车,就知道有哪些难点和乐趣。

印度有很多聪明人,也知道中国有个滴滴打车。可那里穷人多,打车的人少。
怎么办?一转念,突然发现强奸女人的男人多。
在发达国家,遇到危险就报警,警察几分钟就到。可印度不行,警察少,动作慢。
于是,一位仁兄发明了一款手机应用,专门提供紧急保镖。有了情况,一个信号发出去,立即就有神兵从天而降,摁住歹徒一通暴打。
打完不解气,还能索赔点现金什么的。这应用,一下就火。
坊间戏称“滴滴打人”。
它的特点是“快速反应、强力执行”,给人带来空前的安全感。
其在新德里的呼叫中心,有180个反应小组。每当有人求救,几分钟就能抵达现场。
据报道,某夜一个女性的汽车在回家路上爆胎,三名不怀好意的男青年靠近骚扰。她立即锁上车门,拿出手机向“滴滴打人”求救。12分钟内,先后有三名保镖赶来解围,不仅护送她安全到家,还帮她的汽车换了轮胎。
目前,“滴滴打人”已扩展到旅游业。
印度的安全市场巨大。创办不到两年,仅在新德里地区,“滴滴打人”已有上万名注册用户。每月只需4美元服务费,就可以享受私人保镖服务。
可想而知,在“滴滴打人”门口排队的投资人有多少。
正如专车服务在中国的遭遇,印度的警察局对此不以为然,甚至扬言取缔。
这场博弈中,政府也很尴尬。“滴滴打人”的创新,确实为社会做了贡献。可是,这毕竟是民间行为啊。这么大一个市场,就白白奉送了吗?怎么收税都没想好呢。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招法高不高。
在中国,这种服务都属于Ework范畴。在市场分类上,应该叫大众救援。
互联网随身技术的应用,使Ework不再限于个体在线谋生,而成为一套社会神经系统,自动调配个体间的需求和供给。
跟所谓的市场经济不同,它是即时反应、精准到达、针对满足、可追溯、可反馈、省略交易谈判、大众帮助大众。
用不着去成功学课堂听什么趋势和未来。这些机会就在眼前。
只要不跟着凯文凯利这些巫师高喊什么去中心化,立即就能听到两个相反的旋律:
一,在产品市场,是去中间化。那些电商低价卖东西,本就不赚钱,电商只是必要的道具。
二,在服务市场,是去中介化。所有中介都在脱胎换骨。只要有人买单的行为,都是服务。

试想,利用滴滴吃饭和滴滴拉屎,大妈们都能利用厨房和厕所赚钱,谁还去跳广场舞?
模仿就是脚踏实地。分享的不是趋势和未来,而是已有的成果。
开启自己意识中的维商,从模仿者到被模仿者,只在一念之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7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信息时代,遍地脑残。他们在最聪明的一群傻瓜率领下,大踏步向蛆虫进化,主动为人工智能让位。
就连天文学,也都在考古几万年前外星发来的光,借此幻想未来。
幸好,还有仲昭川这样的隐者,在暗中挽救苍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大众失业,引发大众创业。不得已,仲昭川写完《互联网黑洞》《互联网哲学》后,又写出《互联网博弈》。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来,身为互联网教父,仲昭川从不公开露面。业内所有高大上的论坛、峰会、庆典,都不见他的踪影。 然而,他的传奇一直在延续。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昭川写的互联网秘籍,都在小圈子里传阅,不给傻子们看。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博弈.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inter.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时代,有个怪现象:傻子只看骗子写的书。越弱智的书,越畅销。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骗子为傻子而生,无需有智商。一会儿微博营销、一会儿微信营销。要么“三句话惊醒中国网民”、要么“一张图读懂华尔街”。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有高人写点好书,傻子们视而不见。
傻子酷爱追风,满大街找风口。明明享受着权威和暴力,却偏偏顶在凯文凯利屁股后面,高喊“去中心化”,都把自己当美国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骗子动辄号称全球化。可是,各国互联网从来就不是全球的,始终在激增傻子的国产量。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各种书单推荐,很难见到仲昭川的书。无非三种原因:1,书单有各自的出版利益。2,列书单的人智力有硬伤。3,书单面向的群体太垃圾。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昭川写书,犹如巫术:从不构思,直接打坐数日,然后拿笔就写,不过脑子。写完不再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自己出版的作品,仲昭川每每惊叹不已,俯仰感慨,不承认自己是作者。
有出版社见证,他的《互联网黑洞》三十万字,是二十天写完的,直接成为传世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天而降的《互联网哲学》更狠,把信教的全灭了、把不信教的也灭了,把漠视互联网的人扫进了垃圾堆、把沉溺数据戏法的人也扔进粪坑,把现代科学的谎言全部凿穿、把东方神秘主义全部揭晓。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互联网博弈》,是仲昭川互联网学三部曲的终结篇,达到高潮。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曲.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下子,到处预测未来的骗子,都现了原形。至少,凯文凯利之类的科技巫师,绝不敢再来中国忽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处都在填表的中国人,就连小数据,都坚决不共享,你吹那些大数据,给鬼听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2-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往往吓死人。难怪老仲前两本书经常断档。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