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炸响了被雾霾笼罩的胡同,透过迷雾,我们隐约看到了熟悉的面孔,有人说他代表了北京气质,失落的精神,有人说他是地痞流氓,祸及全家;我却觉得,管虎小心翼翼的掀起了一块陈年的石头,斗转星移间,那人,那物,那神乎其神的故事都已卷入这逝去的江湖里,留下的是依旧可以让我们老泪纵横,唏嘘感叹的心气儿和神儿! 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曾经风光四九城的冯小刚饰老炮六爷,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发牢骚的无聊日子。 某日,六爷和“小炮儿”儿子晓波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小炮儿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六爷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却无奈的发现,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自己的身体,早已今非昔比。六爷不只打架厉害,还是个讲究仗义和规矩的老混混。他的身份看似天花乱坠,其实只是个家住胡同大杂院里的小人物。他自己死守着某些江湖规矩,好打抱不平,替人铲个事儿什么的。大约沉醉在当年太久了,六爷还特别喜欢教别人规矩,就是我抽烟喝酒打架,但我是个有礼貌的人。他在一亩三分地里“行侠仗义”,一会儿教佛爷(扒手)做人,一会儿替发小儿向城管讨公道。我觉得六爷的性格便是导演最释放情怀的部分。 从起源来讲,是雍和宫边的“炮局胡同”,那条胡同原本是炮厂后来改成监狱,北京的小偷、混混、地痞流氓还有打架斗殴的,大都关在炮局胡同的拘留所里。于是炮局成了拘留所的代名词,而常常蹲监狱的流氓、混混,便称为“老炮儿”。说起老炮儿我身边就有一位,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瘦干老头儿,胡子拉喳,市井状貌,声音嘶哑,但中气十足。看起来不像好人,也不像坏人,不像有钱的,也不像一般的穷人,其貌不扬,但又有一种气场,甚至一种魅力,使你无法忽视他。偶尔听过老辈儿提起过他,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小老头儿,他不是一般人。胡同里小流氓打架,他过去每人给一个嘴巴,还骂人家,“丢人现眼,都回家呆着去。”小流氓大气都不敢出,赔着笑脸,立闪。以前且红火过一阵,也很有钱。他在火车站有关系,帮人倒卖车皮指标,赚了一笔钱。有钱的年头,极爱交朋友,三教九流都不拒。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几年时间就折腾干净了。后来儿子出钱给他一家沈小福米线。也许是他身上的那股江湖气息,生意经营的很红火,工人们下了工都来这里。每次去那吃米线他都是笑脸笑脸相迎,很和气。对于米线我虽谈不上十分热爱,却对他家的青椒牛肚米线情有独钟,在降温的天气里挤进人头攒动的米线店,小黑板上的菜单日益增加与改良,食客也永远那么多,那么忠心耿耿。他身上散发着自己独有的气场,手扶着收银机,一面问我:“青椒牛肚,多加一份牛肚?”我丝毫不敢怠慢,赶紧大声答:“青椒牛肚,再加一份牛肚!” 老炮儿讲的是一种情怀,情怀是什么,情怀是咽进肚子里的一颗心,你相信世间有原则,大家都要遵守,说同一种规则语言,把老祖宗的传下来的精华揣在兜里,大伙儿都别做亡命徒,就事论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