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1455|评论: 40

[散文随笔] 诗意中国(组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诗经》
  
  她是诗,更是经。
  这是诗之经文,是诗之经典。
  泣谢先人,一开口就把诗歌诵成一部我们民族的圣经。
  是诗,她不晦涩,不玄乎其玄。是经,她不艰深,不神乎其神。她就这么关关雎鸠,就这么桃之夭夭,就这么在水一方,就这么悠悠我心,就这么把儿女情长与山川风物咏唱在中华文明的源头。
  她从此以诗歌的优雅开启了中国气质。
  她从此经典给予中华文化恒久地指引。
  这是田野里的歌咏,是山川间的咏唱,在春花秋月间,在白山黑水里,我的祖先,在诗与经的裹卷中,慨然地穿越了千年的风云,至今沐浴着她的光芒诗意地前行。
  茫然了,就念一念经之诗,她会让我们在江湖里厮守诗意的人生。
  痛苦了,就诵一诵诗之经,她会在红尘之间给予我们永恒的指引。
  我骄傲,在中华文化大门开启的刹那,我们就迎来一座高峰,我们就拥有一部经典!
  诗经,是我们民族文化人格的脊柱……
  
  2、《唐诗》
  
  点、横、撇、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
  ——用如此之多的笔划,唐,终于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点、横折提、横、竖、横、横、竖钩、点。
  ——在这么繁复的笔划里,诗,至此诞生在黑山白水间。
  一部唐诗,就这么在横竖撇捺间横空出世,诗意了中国,隐喻了天下,照彻了人心。
  这是中国才有的五言,这是神州才有的七言,平平仄仄间,绣口一吐,就是一个大唐,就是一片诗质的山河。
  书之,画之,咏之,歌之,舞之,饰之,无论怎么着,唐诗的意境都那么江河万里,都那么云蒸霞蔚。
  庸俗与她无缘,那是精神原野至纯的花蕊。
  卑劣与她无缘,那是心灵殿堂至美的珠贝。
  如果没有唐诗,真不知道唐朝还是不是唐朝?如果没有唐诗,唐朝或许会低俗,或许会黯淡,还或许会渺小。
  如果没有唐诗,后世中国,会怎样?
  唐诗姓唐,那是大唐的唐,是盛唐的唐,是唐国的唐,在平平仄仄里的大唐,在五言七言里的大唐,诗尽了天下之诗,歌尽了天下之歌,来后者,只能高山仰止,只能自叹弗如。
  唐诗,唐诗,那是大言之诗,那是巅峰之诗……
  
  3、《宋词》
  
  宋词,不是词典的词,不是词语的词。
  那是诗感的词,是歌感的词,是北宋与南宋都不能分割的词,是豪放与婉约的词。这词,从诗经的高山上流下来,从唐诗的群山间流出来,让大宋王朝灼灼其华、姹紫嫣红。
  这词,燃烧着整个宋朝,至今燃烧着我心。
  金人的火攻也好,元人的炮轰也罢,朝廷可以被赶走,皇帝可以被吓跑,山河可以被炸平,最是不能剿灭的,是宋词。宋词之词,在华夏的山山水水间,筑起大汉民族最牢固的文化长城,护卫着《诗经》与《唐诗》文脉里的祖国。
  宋朝灭了,灭于元人之手,葬于崖山之海。
  而宋词不灭,豪放与婉约铸就的歌吟,依然莺歌燕舞,依然海阔天空,依然绿肥红瘦……宋词里的山河,依然很宋词。
  宋朝是赵家的宋朝,宋词不等于是赵家的宋词。赵家王朝三百年,长吗?这不过是宋词的元年。
  文脉不文,文于一种不断的柔韧。
  词韵如水,滴穿岁月的岩石,润泽着后人……
  
  4、《端午》
  
  这一天,因为一个诗人,整个中国都在祭奠。
  这一天,因为一种情怀,整个中国都在狂欢。
  艾草,雄黄,菖蒲,这一天,整个民族都在以诗歌的名义在消灾避祸、驱赶瘟神。
  大美的诗歌,可以洗净天地人心,端午当然因此年年龙舟竞渡。
  壮怀的诗人,能够唤醒家国情怀,端午自然因此年年锣鼓喧天。
  真不知道世上还有哪个民族能如此尊崇一个远逝的诗人?如果没有一颗纯净的诗心,如果没有一腔炽热的诗情,又怎能把千年不变的狂欢与崇敬,齐刷刷地呈献给一个诗人?
  不用号召,不用指令,也不必鼓动,在这一天,整个中华民族都会依水而歌,都会沿江欢腾。
  端午是节日,端午是文化,诗人之诗,诗人之人,总会在这一天,引爆大地的歌声与欢声。
  一个尚诗的民族,胸腔里自然要燃烧着诗情……
  一片敬诗的土地,再大的烽火也难使其沉沦……
  
  5、《新诗》
  
  一只飞出笼子的百灵,自由翱翔,自由歌唱。
  一只挣断锁链的仙鹤,自由舞蹈,自由跳跃。
  披着西洋的外衣,唱着神州的曲调,自由,是它重生的唯一诉求。把诗意藏于言说,将灵魂溢于言表,新诗之新,新于李白与苏轼的骨髓之外。新诗之诗,诗于白话与诗情之间。
  每一个新诗诗人,都是鸟人,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地间。
  无意梦回大唐,无心重归大宋,不用航线,不计空域,傲视风暴,就这么飞向心中自由的诗神。
  新天地,新世界,是它的沃土。
  自由神,自由心,是它的阳光。
  新诗是心之诗,是馨之诗……
  
  6、《诗会》
  
  因自由而出发,因诗情而汇聚,一群诗质含量极高的汉字,翻山越岭,集结一堂。
  诗会的熔炉,把这些汉字熔炼成一块块诗质的金砖,然后用金砖构筑一个诗歌的殿堂。
  殿堂里唯一供奉着的是诗神。
  诗神之神,神在对于自由永恒地呼唤。
  自由是空气,是阳光,是没有疆界的浩瀚天宇。
  在天南地北,雄性的汉字,雌性的汉字,以诗歌名义集体淬火,以诗神的名义相互碰撞,每一个汉字因此熠熠生辉,闪亮在诗情辽阔的原野。
  这些诗质的汉字,犹如蒲公英,风一吹,就漫天散去,飘向各自的土地,诗意着一片片山山水水。
  
  7、《诗刊》
  
  背靠背,或者,面对面,就这么把诗人印在纸上,就这么把诗情装订成册。
  著名的,或者,无名的,就这么定格在纸张上,就这么前前后后伴着墨香。
  男诗人,或者,女诗人,就这么被打包,就这么被盖戳,沿着邮路,被分身于天南地北。
  在刊物上找你的名字,而你或许正在某个角落被角落着。
  在纸页间读你的诗歌,而你或许正在生活之间被生活着。
  因为一本诗歌杂志,我想拜见你。又因为一本诗歌杂志,我已经拜见了你。而你不知道我在见你,而你不知道我在读你。但是,这本杂志知道你,也知道我,知道诗歌链接着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两颗心灵。
  你因此有福了,你被我读着。
  我因此有福了,你让我读着。
  
  8、《诗集》
  
  这是诗人的血库,给每个阅读者输送着诗情的血液。
  这是诗人的粮库,给每个阅读者提供着精神的粮食。
  诗集犹如佳人,只为悦己者容妆。对于无缘的人,它永远闭合着,沉默着,仿佛这世界真就是一场空、一场虚无。
  诗神亦如佛,他不度无缘人。
  诗意是阳光,可以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天下全都诗意着。而诗集,是星星,它只点亮近旁的星空。
  然而,唐诗与宋词的书籍,却可以照亮整个历史,温暖全部人心。
  诗集,是诗歌的集合。诗集,更该是诗歌的集散,如唐诗宋词那样集合,亦如唐诗宋词那样集散。
  也许,集合正是为了更好地集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8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1-2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耐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月仿朋友的鼓励,祝福祝福!

 楼主| 发表于 2016-2-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雅致中国》



中国之雅,全因中国二字,起了厚厚的包浆。

                                ——题记

  
  
  1、《美玉》
  
  这是一块石头吗?当然是!这是石中君子,石中雅士,捧着它,亿万年才铸就的温润和素雅,会在片刻让你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儒雅之士。
  石美为玉。这世界,唯有中国人把玉之美奉为信仰。
  圣贤说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佩着,戴着,挂着,握着,怀揣着、陈设着……无论怎么着,一块羊脂玉,就会温润你的一生。
  有玉相伴,与玉为伍,或行走江湖,或激荡红尘,或贫困潦倒,或富贵显赫,都不会超越玉之德的疆界,会与玉一道静穆、内敛,闪耀出低调的光华。
  君子之贵,贵在其品其德全都温之如玉。
  石美为玉。这世界,唯有中国人把玉之美视为哲学。
  圣哲说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每一德都是华夏气质,在这样的气质里,进则可以问鼎天下,退则能够安守田园。
  我们佩戴着这五德,沿着长江黄河,一路走来,把玉之德和人之德融为一体,把玉之品和人之品合二为一。从此,我们戒骄、戒狂、戒傲、戒恶,在中庸平和里择善而终。
  五千年不灭的光芒,每一缕都从美玉里发出。
  五千年不死的民族,每一个都在璞玉里延续。
  中国大吗?很大很大!但是,再浩大的中国,再光亮的文明,全都浓缩在一块洁白而温润的美玉里。
  美玉之美,被信仰一番番打磨,被哲学一年年雕刻,它因此成全了中国文化,玉润着雅致的中国。
  一块玉石,它有石之坚硬,有石之不朽;它是玉,有玉之清雅,有玉之高洁。中国人爱玉,更爱美玉承载的信仰与哲学……
  
  2、《茶道》
  
  一把铸铁壶,一把紫砂壶,几个青花杯,一张红木茶桌,无论怎么摆放,不用额外解释,谁都明白,这就是最最中国风的了。
  赏茶、分茶、煮水、洗茶、冲茶、闻香、品茗,这一系列程序,无需加以说明,谁都知道,这就是最最中国味了。
  一杯茶,在中国,香浓了两千年,点点滴滴,都是最地道的中国味。史书翻过去一页又一页,朝代更换了一个又一个,新月残月轮番了好多年,茶,还是这茶;味,还是这味。不变的是茶客风度,永续的是茶道精神。
  茶道之道,在于公道,一个公道杯,几盏青花瓷,不分生疏,不计贵贱,来的都是客,公道杯里流出的茶汤,一样地古道热肠,一样地义薄云天。
  茶道之道,在于德道,赏茶德的清纯,品茶道的雅洁,一招一式,不是表演,这是一个极致风雅的仪式。这仪式,是构筑茶文化大厦的隆重基石。
  茶道之道,在于礼道,无礼不足以为茶,不敬不足以茶道,感恩天地,泣谢祖先,至善至美,一杯茶,浓缩了华夏最为儒雅的文明。
  茶道之道,在于仁道,茶至幽,水至柔,心至静,一杯清香的茶汤,足以让愚者平添几分智者的气度,足以让屠夫回归人性的本善。
  中国在铸铁壶里煮了几千年,在紫砂壶里泡了几千年,把这样的中国味倒进茶杯里,怎不叫人心醉?
  是的,心醉,醉于一种优雅,醉于一种韵味。
  
  3、《线装书》
  
  面对一本线装书,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会顿生敬意——
  向它十足的书卷气致敬,向它儒雅的中国蓝致敬,向它幽静的墨香和纸香致敬,更是向它一线装订着的中国风致敬……
  那种繁体的文化观感,那种竖排的中国魅力,那种活字印刷的古拙韵致,合拢去或是打开来,精神的愉悦,足以叫人身心陶醉。
  无需书脊,不用勒口,一针一线就可以穿越千古,就可以装订经典。将它存放于明式古典的书架,或是装进雅致的红木提盒,或是束在裱糊着中国蓝的书匣里,那份典雅与庄重,又有谁能拒绝?
  面对这样的书,怎么叫人百般惜字?怎么令人一生尚文?
  家有这样的书,怎不使人家风儒雅?怎不享誉书香门第?
  捧读中国蓝的线装书,寒窗不再寒,书生不再穷。满腹诗书闯天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线装的丝线,一头连着乡野阡陌,一头连着天朝大殿;一头连接天地玄黄,一头连着绝世华章。书香浸透的人生,从此就可激扬天下,从此能够点燃生命。
  读横排的书籍,脑袋总是左右摇摆,这叫人想到否定、否定……
  读竖排的古籍,脑袋总是上下点头,这让人想到肯定、肯定……
  是的,我们在竖排的线装书里一路肯定着走来,文化因肯定而坚实,文明因肯定而灿烂。
  一壶茶,一张琴,一本线装书,天地至雅,古今至魅,莘莘学子,万世书生,在书香、茶韵和琴声里,风流而倜傥了。
  
  4、《月洞门》
  
  月洞门,圆月之门,一切的圆满吉祥,都被一道月门象征了。
  行走在这样的月门里,她就是嫦娥,他就是吴刚。
  月门内的树,不是桂树却胜似桂树。月门内的桥,不是鹊桥却胜似鹊桥。月门内的堂屋,不是月宫却胜似月宫。月门的内亭台、楼阁、庭院、鱼池、假山、花园,一切的一切,就这样被圆圆的月门映衬得诗意盎然、满堂紫瑞。
  漫步在这样的月门内,她就是天仙,他就是贤达。
  月门不上木门,有门的月门不是月门,是门隔,隔断了满庭院美的流韵。
  月门不安门槛,无门槛的月门,随时恭迎八方来客、四海宾朋。一袭高朋,有笑有说,穿过月门,赏花园,观鱼池,登楼台,品佳茗,听古琴、看戏剧,这份雅兴,这份优乐,怎是一个快哉了得?
  月门之妙,妙在正圆,圆一世祥瑞,圆千秋福祉。
  月门之美,美在洞开,开一楼锦绣,开满园春色。
  这就是中国之门,这就是文化之门,门里看外,门外看里,看圆门洞开,纳福纳祥,永不盈缺,永不关闭。
  
  5、《长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是的,这是《送别》。十里长亭,千山万水,今朝一别,西出阳关是否真的就再无故人?如果没有,又何处听乡音?何处叙乡愁?
  送别的酒,在长亭内,道声珍重,泪已两行,一杯浊酒话别离,何年何月再与君把酒邀月,共叙衷肠?
  长亭外,就是天涯路,挥一挥手,一路向远方,一世深情就这么带走。拱一拱手,君且珍重,年复一年的念想从此开始。
  古道西边,垂柳依依,芳草萋萋,长相望,泪四行……此情此景,伤了长天鸿雁,悲了满山落霞。
  而如今,长亭不再,古道不再,有的只是现代的站台,是码头,是熙熙攘攘的候机大厅……
  多想,多想再在十里长亭里备一壶浊酒,邀长天秋月,请西山落霞,再一次与君共消这千年的离恨与别愁!
  或者,背着行囊,大笑出门,独自踏上天涯路,从此把空落的长亭留赠给地老天荒……
  
  6、《古琴》
  
  不远万里,循着琴声而来的,就一定是知音了。
  不忍聆听,掩面而去的,也一定是知音了。
  知音知音,知这琴音,悟这琴音,念这琴音。他或者她,因此而来,又因此而去,哪怕漫漫长路,哪怕重重关山。
  来了,识琴前之人,听弦外之音,在静寂无声处,感悟心灵的怦然共振。
  去了,想琴前之人,念弦外之音,在秋水长天间,最忆萍水相逢的缠绵。
  一张古琴,七根琴弦,弦弦都是灵音,声声都在呼唤,在江湖之外,在红尘之上,呼唤一种相知,寻觅一种相随。
  古琴之古,古而不老,琴者,禁也,禁人于邪恶,劝人于正道。琴声者,玉音也,如若实难琴瑟一生,那就做个隔山隔水的知音,或者,做个隔世离空的知己。
  天地之间,何以解忧?惟有抚琴。古往今来,何以遣怀?惟有琴音。琴之德,琴之道,琴之情,一切尽在大弦与小弦间。
  古琴之古,不古的是世态人心,不老的是琴瑟真情。一张古琴,千里知音,从此后,两相知,永难忘……
  今夜,卖剑赎琴,且独自畅琴明月下,一任琴韵苍茫,声声向太古……
  
  7、《水墨》
  
  立体的中国,在长江,在黄河,那里樯橹咿呀,春水碧波,花影悠扬。
  平面的中国,在锦帛,在宣纸,上面山川逶迤,茅亭古树,天地苍茫。
  书斋里,画案上,一砚徽墨,几管狼毫,挥挥洒洒,晕晕染染,故国山河竟空灵如梦,诗意如风。
  中国人求圆,不求满,留下几许空白,让遐思去填补,任神思去飞扬。
  着墨于山水,就是着墨于情怀;而着墨于风物,是暗喻品格与志趣。画山画水画风物,吞吐着心中的万千气象,驰骋在梦里的缤纷世界。
  泼墨也好,单色也罢,花非花,树非树,山川亦非山川,含蓄就含蓄到似是而非,淡远就淡远到若有若无。
  水墨浓淡,晕染得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不求通晓,但求意会,把老庄的哲学在淬炼得炉火纯青。
  在水墨间忘怀世态,又在水墨间构筑天下,此山非彼山,彼山可以隐身,此山却可安魂。水墨的文人画,或者,文人的水墨画,全都在灵魂深处,拥抱水墨的山河。
  在水墨的天地间,黑非黑,白非白,那是千古不变的中国意境。
  这意境,叫做不渝的丹青……
  
  8、《围棋》
  
  黑色的卒子,白色的卒子,就这么穷追猛打,就这么疯狂围剿,一片混战,哪里还需要楚河汉界?
  弧形的小小棋子,优雅地夹在食指与中指间,落与不落,取决于杀还是不杀?灭还是不灭?
  落下,也许是杀,也许又是被杀。生死就在一念间,成败也在一念之间。一场无声又无情的圈地运动,在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间刀光剑影地展开。
  棋盘上的黑白阵营,并非是打成一片,而是打成一团,死逼、围困、剿灭,是它不变的主题。没有杀声不等杀声已停息,没有硝烟不等于硝烟已散尽,于无声处,黑白之间,围剿与反围剿,杀戮与反杀戮,正在酷烈地上演。
  说是暗藏杀机,却是在公平公正中布局。
  说是奸诈狡猾,却是在公开透明间博弈。
  这是韬略之战,是智谋之争,至于胜者,那是棋高一着,智胜一筹,绝非暗地黑手、背后暗箭。
  这是君子之战,胜也是君子,败也是君子。
  这是君子博弈,胜也无敌,败也无敌。
  中国围棋,在黑山白水间起落千年,把恶战引为风雅,将杀戮变为怡情。
  围棋,围住的不是敌人,是君子情怀。
  
  9、《青花瓷》
  
  雕花窗前。平头案上。静穆地摆放着一对青花梅瓶。
  阳光透过花窗,细细碎碎又层层叠叠,安静地闪亮在梅瓶上。
  这是古中国的意境,这是古神州的气质,古典得叫人迷醉,叫人心疼。
  不忍心惊动它们,就这么坐在平头案前,与它们安安静静地对视。
  看那些缠缠绕绕的缠枝莲,看莲枝头绽放的朵朵花蕊。那些花蕊自然是幽香着的,自然是水灵着的,把这个小小的书斋幽香成了一块小小的荷塘。
  古书里说,缠枝莲又叫万寿藤,多吉祥的名字啊万寿!万寿着满瓶的青花幽梦,万寿着缠枝们缠绕出的东方之美,万寿着雕花窗外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苏麻离青勾勒的枝枝条条,从此将家国情梦带进千年的瑞祥。
  不忍心打搅它们,就这么坐在平头案前,与它们静默无声地对话。
  这是中国蓝,是中国图案,描绘在纯洁无瑕的白瓷上,这是釉下青花,这是梦里青花,它低调,它静穆,它雅致,它就这样把深藏内心的那份千年静雅,缠缠绕绕在了洁白的瓷胎之上,它就这么缠绕出瓷的国度。
  这是素淡又奢华的青花,这是宁静又活泼的缠枝,缠缠绕绕复着绕绕缠缠,这是藤蔓的家族,这是莲荷的姊妹,它们互相缠绕着,搀扶着,它们抱成一团,不离不弃。
  就这么在缠绕中繁盛着,就这么在缠绕中盛开着,藤蔓的坚韧,花蕊的幽香,青色的素雅,就这么把清丽而古朴的中国美勾画在了俏丽的梅瓶上了。
  白瓷如玉,青花似梦,如玉如梦的梅瓶,撒满了细细碎碎的阳光,吸纳着斑斑点点地温暖。在雕花窗前,在平头案上,此情此景,缠枝含烟,莲花吐瑞,老釉幽微着古典,一对妖娆梅瓶,在这世间,伴随过几世情缘?
  故国青花,青花故国,陪衬过几许红粉胭脂?又风雅过多少碧罗轻纱?
  
  10、《沉香》
  
  一缕青烟,缥缈随风,似有……似无……
  满堂暗香,境由心造,时浓……时淡……
  伊人古琴,朦胧之间,一声声,正仰问青莲。
  青莲何处?在那里,是否依然百年一幽梦,天地共霞觞?
  而此刻,灯火阑珊,月在纱窗,任青烟摇曳,凌空而去,香了唐诗,熏了宋词,醉了蜀郎心房。
  沉香之沉,沉于水,沉于八闽大地,沉于香城之南水中央。
  而我今夜,在水一方,在心之岸上,静静地品赏一抹幽香,还有伊人的古琴,声声都在仰问的青莲,正次第开放。
  烟飘袅,境随风,身在人间,心却在天堂,正如是,一帘清月照幽微,消尽水沉天香。
  可焚,可闻,可佩,可赏,还可把玩,还可入药。沉香之沉,沉于千年,沉于众香之首,一缕青烟,竟熏透二十五史,以及史书以外的落霞与残阳。
  鼓琴,饮茶,清谈,品香,香道之道,道法庄严,香道之香,香于雅洁。沐浴,更衣,净手,以礼佛的仪轨,礼香。以拜天的圣洁,拜香。
  这是中国式香道,也是中国式繁缛。繁缛因为程序的庄重,繁缛出于清雅的仪式。这世界,是中国人最早把沉香侍弄成一颗天心,一种信仰。
  沉香之沉,沉在水,沉在土,沉在地老天荒,然而,最是不沉的,是袅袅青烟,是白木流香……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 禅




       在这崇山峻岭间,在这静寂的禅堂深处,你听见什么?
  我听见我的前世,听见一只羚羊在大漠深处哀嚎,它在呼唤我,在渴盼我,而我在远处,在一条大河的对岸,汹涌的河水,那么湍急,我过不去,我无法走进那只哀嚎的羚羊,我无法施以援手。我听见了它的哀鸣,听见它渴望求生的歇斯底里的呼喊。我还听见沙子是风暴中磨砺出的粗粝的声音,很凄厉,很苍凉,而羚羊的哀鸣就在沙粒与风暴磨砺着的深处回荡。我想变成一只凤凰,或者是一只雄鹰,我想飞过河流,我想飞翔那只即将死亡的羚羊,但是,我始终无法长出翅膀,我使劲挥动双臂,但我飞不起来,我被大地的引力牢牢抓住,固定在大地上,像一枚钉进岩石的钉子。这时候,我只能站在对岸,只能双手合十,向着它,一声声为它祈祷。它听见我的祈祷了吗?它感受到我的祈祷了吗?风沙那么大,河流那么湍急,荒原又如此辽阔,它没有听见,没有感受到,它还在哀鸣,那么无助,那么凄绝,一声声,回响在大漠的天空里,随即又被风暴刮走,刮走得干干净净。

  在这里,我听见我的前世,听见一个老人,在夜的深处咳嗽。那是一种病入膏肓的咳嗽,是一种凄凉又孤独的咳嗽。他的声音传得很远,整个村子都在轰轰轰地回响。那一夜,村庄在他的咳嗽声中震颤,树木在震颤,庄稼在震颤,甚至山崖上的那块千年巨石也是震颤。他的咳嗽,让这个村庄难过了整整一个晚上,村边的河流,把他的咳嗽带向了远方,可是,远方是什么?远方有多远?远方对他又有什么意义?老人不知道,他没想过这些,他只知道自己老了,只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他更知道这是一种病入膏肓的咳嗽,是无可救药的咳嗽,是生命尽头最后的咳嗽,他似乎是要用最响亮的咳嗽来告别这个世界,似乎又是在用这样大声的咳嗽来证明自己不想死去。因此,大地在他剧烈的咳嗽中颤抖。那一夜的村庄,狗们不再吠叫,狗们似乎也在同情老人病入膏肓的咳嗽。那一夜,老人的爱犬,趴在他破败的门前,一动不动,我听见那只爱犬流泪的声音,那是一种狗的悲悯声音,是狗对于主人祷告的声音。那声音,顺着狗的眼角淌下来,在狗的脸颊上释放出最幽微又最深情的悲鸣声。


  是的,在这禅堂里,我听见了我的前世,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岁月,到处是烽火,到处是杀戮,到处是逃难的人群,他们拥挤着,拖家带口,有气无力,他们就这么走着,他们不知道要去到哪里,他们只知道应该去一个没有烽火的地方,他们希望在那里自耕自足,希望在那里搭建一座茅屋,安顿一家老小无处安放的灵魂。但是,他们没有找到这样的地方,他们依然就这么走着。他们坚信,走着总会有希望,走着总会能抵达,他们就在这样的希望中翻山越岭,躲避着战火,躲避着土匪,他们梦想着靠着双脚的行走,能够抵达心目中的天堂,虽然那个天堂并不存在,但他们就这样走着。


  我听见我的前世,我听见了很多事情,听见了很多人的笑声,也听见了很多人的哭声。有些笑声是那么淫荡,是那么阴毒;有些笑声是那么牵强,是那么虚假;有些笑声是那么开心,是那么真诚。在我听见过的那些哭声里,有些哭声哭出去了,永远不再有回声,就这么消失在了风雨中,消失在红尘深处,消失得一干二净。红尘淹没了他们的哭声,红尘让他们不再眷恋这个波涛汹涌的江湖。他们悲泣或是恸哭的时候,哭声随风飘散,又迅即被浩瀚的夜空吸尽,吸到太空深处那些无比巨大的黑洞之中,仿佛这世界从来没用过哭声,仿佛这世界永远充满的是各种各样的笑声。有笑声的世界当然是好,可是,有些笑声是在难以笑的时候笑出来的,是在不愿笑的时候笑出来的,这样的笑声,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哭,是另一种形式的悲鸣。而这样的悲鸣,我在前世听见过很多,走一路,听一路,我是在这样的悲鸣声中度过前世的,是在这样一种裹挟着血泪的笑声中完成了我前世的人生的。


  在前世,我还听见佛陀的声音,那是一种慈祥的声音,那是一种慈悲的声音,伴随着一声声阿弥陀佛,弥漫在这个世界上。可是,这样的声音没有彻底穿透红尘,没有有效地越过浩淼的江湖,很多人因为听不见这样的声音而茫然着,而凄凉着,而悲惨着,而在苦海深处挣扎着,他们在苦海里连一根稻草也没有抓住。很多人在苦海中吞咽下一肚子苦水后沉下去了。他们沉下去了,再也不能浮起来,再也见不到天日。苦海深处汹涌的暗流卷走了他们的肉体,而他们的灵魂却没有升到天堂,他们没有找到天堂的方向,没有听见天堂的钟声,甚至没有听见天堂里花开的声音,他们就这么沉没在苦海深处,一辈子就这么没了,一生一世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了结了。


  是的,在深山静寂的庙堂里,我听见了我的前世,听见了一群人渴望温饱与幸福的呐喊。他们的呐喊声很震撼,很响亮,但是,他们的呐喊没有打动那些铁石一样的心灵,没有唤醒那些恶魔一样的灵魂。因此,他们的呐喊就成了空喊,成了一种无助的酷似疯人那样的喊叫。不错,他们最终成了疯子,疯疯癫癫地对着幸福呐喊,疯疯癫癫地对着温饱呐喊,他们犹如疯人院的疯子拼命敲打着铁窗的那样呐喊着,他们疯疯癫癫地呐喊了一辈子、挣扎了一辈子,最后,他们全都精疲力竭,死在自己的呐喊声里,死在自己的挣扎里。他们在风中的白骨,那么惨白,白得那么狰狞,那么可怖,他们骷髅上的嘴巴,牙齿焦黄,却在笑着,似乎在嘲笑一种活着,或者,仿佛在嘲笑一种死亡。在呐喊中死去,又在骷髅上嘲笑,他们这一辈子,就这么沉没在了大千世界里,成为一幅地狱的图景。

  
  在这空寂的深山里,在这禅境的庙堂里,你还听见什么?
  我听见参禅的声音,那是一种来自天外的声音,是无尘的声音,是裹满了阳光的声音,是饱含着花香的声音。我还听见双手合十的声音,手掌里面的血脉在流淌,在搏动,在奔突,那是温暖的声音,是接近黎明的声音,是雄鸡那样对着天空呼喊光明的声音。在这样的空寂里,我听见天上的云朵滑过长天的声音,那种声音是自由的,是安详的,是自在的,那些云朵因为这样的声音有福了,它们在长天缓缓地又悠然地飘飞着,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牵挂,它们就这么滑过长天,就这么洁白地滑过蓝蓝的长天。我还听见香炉里香烟飘升着的声音,那种声音是袅袅的,是悠悠的,随风来,又随风而去,无论被吹拂向哪里,这些香烟最终是要升到天上去的,最终是要飘向天堂的。天堂在召唤它们,它们因此发出蓝幽幽的声音,因此而发出轻悠悠的声音,这声音那么宁静,那么祥瑞,没有丝毫恶念,它们就这么在若有若无的风中,缓缓悠悠地吟唱着禅歌向着天堂飘升而去。我还听见声声木鱼背后的声音,在嘣嘣嘣的木鱼声背后,是一声声心跳的声音。这心跳声很安然,很平静,与世无争,只求圆满,这声音带着一颗灵魂,正在走向一方净土,正在享受着阳光与花香的祝福。在嘣嘣嘣的木鱼声背后,我还听见了一种召唤,那是一种很慈祥的召唤声,仿佛来自远古,又似乎来自天边,那么祥和,充满慈悲。在这样的声音里,我似乎看见无数心灵正追随而去,正在伊甸园那样美丽的地方载歌载舞。我还听见阳光洒落在禅房地面的声音。这是一种神奇的声音,斑斑点点地响动着,温温暖暖地低吟着。我因此感到这阳光的声音在唤我回家,在喊我启程,在敦促我收拾行装跟随太阳一路向西。一路向西,我知道,西边有净土,西边有天堂。是的,这些声音是我听见了的,是我感受了的,是我领悟到了的。

  在这样的禅堂里,我听见我心中那头曾经暴怒的雄狮安静了,它不再嘶吼,不再狂暴,不再狰狞,不再有弱肉强食的残忍本性,它安静得如一只猫,它温顺得如一只猫,也善良得如一只猫。如今,这只猫一样善良的雄狮,也在听禅,也在悟禅,也在聆听它的前世与今生。它已经放下了它的前世,放下了它残暴的本性,它开始从良,开始从善,开始在阿弥陀佛的佛号里静静地培育骨髓里或灵魂里的那份大善与大悲。


  在这里听禅,我听到了很多。在这里参禅,我参透了很多。那就把那些该放下的全都放下吧,腾出手来,拾起今生慈悲为怀的心灵,然后,背着行囊,沿着太阳的轨迹一路走去。

  一路走去,无怨无悔……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棵树的史诗



1、《残梦》
  
  一棵老银杏,在南河边,静静地伫立了两千多年。
  那该是秦朝人种下的。或者,它是在秦朝初年野就生于此。
  它已经不是树,是一截残破桩头,格外粗大,又千疮百孔。岁月的锉刀,一年又一年把它锉得矮了。历史的光剑,一遍又一遍把它削减得不再像树。
  桩头上残存的十余支枝桠,扭曲如干瘪的蟒蛇,却又不服老态地做出遒劲的模样,它们是这截老朽桩头的心声:不想枯死,不想!
  看着它,一股莫名的疼痛与悲悯,蓦然袭上心头。
  那些干瘪如蟒蛇的枝桠,试图要光复这棵老桩头的银杏树梦,试图要振兴往日直指云天的挺拔。就像刘备要竭力恢复汉室,亦如唐哀帝李柷渴望光复大唐。
  根子烂了,枝桠们的努力似乎成了徒劳。
  树身朽了,一腔宏愿,终归是力不从心。
  我知道,它不想就这么死去,它每天做着枝繁叶茂的梦,希望再活两千年,希望在南河岸边再度独领风骚。
  它这是贪婪吗?不是。谁都想万寿无疆,谁都想顶天立地。
  树脉断了,气数已尽,它的顶天立地之志,它的枝繁叶茂之梦,只能留给人们在茶余饭后去想象。
  此刻,在它桩头上冒出的几点嫩芽,给它带来几缕回光返照的慰藉。朽树发新芽,它对此似乎充满感激。
  是的,它千年的辉煌与伟岸,如今只是一个行将枯朽的盆景……
  
  2、《初生》
  
  也许,在秦始皇登基的那一年,它诞生了。
  或者,在秦始皇去世的那一年,它出世了。
  总之,它出生的那一年,公元的元年还在两百年后的路上慢慢跋涉。或者,那些制定公元的人,还没有来到人间。
  还有一种可能,或许在秦二世的时候,它就是参天大树了,在南河岸边傲视着一溜垂柳、梧桐、芙蓉,以及那些低矮的茅舍。
  它目睹过秦朝的蜀地,它感受过蜀地的秦朝。或许正因为它不是楠木树,不是别的栋梁之材,所以,它没有在修建阿房宫时被砍伐,也没有在搭建巴蜀栈道时被征用。
  银杏,这种不成才的树种,就这么让它逃过了刀斧之灾,就这么让它活了下来。对它而言,不材是大福,庸常也是大福。
  在目睹了秦朝的建立与衰亡后,它对此是无动于衷还是百感交集?没人知道它的内心,只知道它年年秋天都高举着满树金黄的火炬。
  这火炬,把南河两岸,烧得霞光一样美丽。
  作为一棵银杏树,它别无选择地为美丽而生。
  
  3、《情缘》
  
  它是一棵巨大的雄性银杏。
  每年春天,蝴蝶与蜜蜂,将它雄性的精华带给远处那些发情的雌性银杏树。雌性银杏树因此受孕,因此结果,因此成了一颗颗母亲树。
  蝴蝶与蜜蜂,是它的信使,是它的媒婆,或者,是它性爱的桥梁。
  它没有亲吻过那些雌性银杏,没有搂抱过那些雌性银杏,而那些雌性银杏树,也没有在它的怀抱里缠绵过,也没有靠在它的肩头温柔过。
  它只能站在远处,让随风而动的枝叶,遥遥地向雌性银杏树传去一棵雄性树的情话与祝福。也许,当蝴蝶和蜜蜂们从雌性银杏树的枝叶上飞回来时,它感知到了雌性银杏树的全部柔情与无尽蜜意。作为一棵挺拔的雄性银杏树,它很自豪,也很陶醉。
  它就这么爱着,就这么完成着一年又一年的传宗接代。
  从它要几人合抱的桩头来看,它曾经十分健硕,十分茂盛,它肯定是银杏树中的大男人,肯定是银杏树中的伟丈夫,它雄性十足地独霸着南河的天空,它苍劲挺拔的身躯,一定得到过不少雌性银杏树的仰慕与渴求,它一定有过众多的红颜,一定有过不少的知音。
  只缘它今生是树,它不会人类那样相依相偎、卿卿我我。
  只缘今生它是树,它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心爱的雌性银杏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子孙后代,不知道那些后代在哪里繁衍。
  它很伟岸,很壮硕,但它很孤独,孤独了两千多年。
  
  4、《坚强》
  
  它是大树,它因此招风。
  两千多年,风雨轮番欺负它,冰雪反复凌辱它,闪电一次次劈向它,还有数不清的洪荒、干旱、虫害、野火,乃至地震与战乱……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它惨遭人类剥皮,亦惨遭摘叶……
  它活下来了,但它活在炼狱里。
  它或许死过,但又神奇地复活。它或许曾倒下,但又顽强地站起来。
  它没有记忆,它树干上纵横交错的擦痕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遭遇,它那些拼命抓紧大地的根须,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磨难。
  它当然没有文字,不能记录一次次灭顶之灾,从它桩头嶙峋的样子看,人们已经读懂了它的一生。
  在那么漫长的历史中,有没有人对它打过柴火的主意?有没有人想把它移栽到自家的庭院里去?或者,它就是被人移栽到了庭院,只因那个庭院早已湮灭在了历史的尘烟之中,这才孤零零地伫立在南河岸边。
  人活百年,尚且不易,何况它历经了两千多年。
  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没有谁知道它怎么挺过了一次次劫难。可以想象的是,它曾在风雨中怒号,曾在雷电中挣扎,为了求生,它甚至在地震与洪荒中死死地抓住大地……
  它历尽劫难而不死,虽然,它只剩一截千疮百孔的桩头。
  
  5、《静穆》
  
  在浩淼的历史中,它更多的时候是在静穆中度过。
  静穆地注视着朝代更替,静穆地注视着江山易主。面对无数惨绝人寰的杀戮与血洗,它依然静穆地面对。
  一个新朝代的建立,它不会欣喜若狂。一个旧朝代的灭亡,它不会悲天跄地。它始终静穆地注视着这一切,不动声色,不予评说。
  静穆是它的本性,也是它的智慧。
  两千多年,无数玩刀的,碎尸在了刀下,无数弄枪的,暴毙在了枪口,而它活着,在刀光剑影之外,静穆地颐养天年,静穆地沐着春风与秋雨。
  它伸向天空的枝叶也在抢夺阳光,但它绝不靠你死我活而占有。
  它扎进大地的根须也在争夺营养,但它绝不以弱肉强食而壮大。
  它是一棵树,它深知自然法则,也通晓顺其自然,它是雄性十足的银杏树王,可它不会在植物界用践踏、杀戮、剿灭、压榨的手段,增加自己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它始终在平等自由中静穆着,始终在顺应天理中壮大着。它因此而平安,也因此而长寿。
  静穆是它的天性,也是它的原则。
  就算它在风雨中有过怒号,就算它在雷火中它有过燃烧,但它的根系,它的触须,它的叶脉,依然牢牢地恪守着一个静穆者最初的本性。
  静穆让它获得了安详,获得了安乐,还让它获得了千年的安闲。
  试问天下智者,有谁能比它更为睿智?又有谁能比它更为超脱?
  
  6、《过客》
  
  于它而言,这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不过都是匆匆过客。
  分分合合的天下,是过客……
  打打杀杀的人间,是过客……
  诡计多端的世界,是过客……
  那些君王、政客、英雄、大儒、艺术家、富豪,乃至乞丐,在它眼前,又有谁不是匆匆过客呢?
  它送走一批又一批过客,又迎来一批又一批过客。而那些过客们,却从不认为自己是过客。
  它笑了,笑万物之灵的人竟是如此愚痴。
  其实,这棵银杏树它又何尝不是过客呢?斗转星移,阴阳更替,穹顶之下,时光之间,到底还有谁不是过客?
  海枯石烂,让大海与石头也都是过客。
  或许,它知道自己也是过客,所以守着最后的衰朽残桩,所以安然地在铁围栏里做一个任人观赏的盆景。
  或许,它也时常在回忆自己漫长的一生,或是在想自己那么多的子子孙孙都去了哪里?或是在想那些替它传递过爱情的蝴蝶与蜜蜂,又飞向了何处?或是在想秦皇汉武与唐宗宋祖们的不可一世与万劫不复?
  它老了,它真的老了,它守着枯朽的桩头度着最后的时光,那几点卯足劲才冒出来的新绿,让它想起坯芽初绽秦王朝的岁月,也让它想起一次次劫后余生而绽出的新绿……
  在这样的回忆中,它在苟延残喘中慢慢老去,成为穹顶之下一个缓慢的过客。
  是的,它也是过客,但它是最长寿的过客,是阅尽天下、看清世间的过客,是大智若愚、静穆以对的过客,是参透自然、入禅入佛的过客……
  即便在今晚死去,它配得上这四个字了——寿终正寝。
  面对它,我们有谁能如此?又有谁能真正配授这四个字?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只眼聆听D小调


  1.
  这些年,每个夜晚,我把关闭的门,再关一次。
  我把念过的名字,闭着眼再念一遍。然后,佯装泰然地睡去。
  睡梦中,我半梦半醒,等待雄鸡唤醒万水千山。

  2.
  天狼星在夜空嚎叫了那么多年,它的嚎叫声至今都没有传到地球。
  在晴朗的夜晚,我看见,夜空中布满了枪眼。
  那是谁开的枪?

  3.
  黑色在黑夜中消失了。我看不见黑色。
  喧嚣在喧嚣中消失了。我听不见喧嚣。
  高调在高调中消失了。高调不再知道我。

  4.
  大风,把珠峰当做面团,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削着。树们被削去。泥土们被削去。风化石被削去。
  我看见的珠峰,只剩下石头。
  在这块最大的石头上,大风在呼呼地磨刀。

  5.
  今夜,我在千万里之外,用思念,与你干杯。
  干吧!
  干了这杯酒,大地和天空就会消失。
  那只鸿雁,会飞向另一个世界。

  6.
  那只乌龟,它想昂首挺胸地生活。
  但是,它的脑袋,从来不敢全部伸出来。在龟甲边缘的包皮处,它的眼球在露出的半个脑袋上滴溜溜转着。
  它在小心翼翼地打量世界。

  7.
  月亮落在你的左手。太阳落在我的右手。我们一击掌,就把太阳和月亮拍在一起了。
  从此,宇宙就握在我们的手心,再也逃不走。

  8.
  竹有节,那是不通达。一节一节自闭着自己,阻隔着世界。
  把竹节打通,它通达了,却从此失节。
  失节的竹,还算不算竹?

  9.
  一株死去的胡杨,存尸比存活的时间要长得多。
  胡杨是自己要死的,大自然不想它死。
  一个千年的木乃伊,也是如此。

  10.
  乡愁,是家乡的愁,不是你的愁。
  你愁的是怎么能在城里立足、发达。
  家乡愁的,是自己被一次又一次撇下,无人问津,凄凉度日。
  你的乡愁,是伪乡愁。
  如今,伪乡愁比真乡愁唱得响亮。唱伪乡愁的人,比唱真乡愁的人多。

  11.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人就这么活一辈子。
  一只眼的人类,在假设的美好中假设地陶醉着。
  两只眼都闭着的时候,或是死了,或是揪心地痛着,并咬紧牙关。

  12.
  用一只眼,聆听D小调。
  用另一只眼,聆听B大调。
  一枚月亮,一枚太阳,组成完整的天空。而我,在天空下仰望并聆听。


发表于 2016-4-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祝好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中国》八章刊于《散文诗世界》2016年四月号上。感谢海梦老师和宓月主编的支持!

发表于 2016-5-20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棵树的史诗》刊发在2016年5月号的《星星·散文诗》上,感谢《星星》一如既往的支持!

发表于 2016-5-2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飞扬,慢慢细品老师佳作

发表于 2016-5-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知音,知这琴音,悟这琴音,念这琴音。他或者她,因此而来,又因此而去,哪怕漫漫长路,哪怕重重关山。
  来了,识琴前之人,听弦外之音,在静寂无声处,感悟心灵的怦然共振。
  去了,想琴前之人,念弦外之音,在秋水长天间,最忆萍水相逢的缠绵。

知音难寻,琴声难觅。或许,只有时间与自然给了我们最好的回音。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静 发表于 2016-5-29 18:58
知音知音,知这琴音,悟这琴音,念这琴音。他或者她,因此而来,又因此而去,哪怕漫漫长路,哪怕重重 ...

谢谢雨静朋友关注,祝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jotg7533 发表于 2016-6-29 16:33
都城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百年都城公司、诚信铸就辉煌”的发展目标,“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完 ...

这么厉害的公司,赶紧去上市吧!跑这里闹什么闹?

发表于 2016-7-2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些都是和商业目标有关的,车位多了,停车费高了,对好友数量的需求就会降低,这意味着用户互动的减少,与商业目标矛盾;而反过来,如果简单粗暴地试图增加互动,用户又会不高兴,也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upvf6884 发表于 2016-7-21 15:40
原来,这些都是和商业目标有关的,车位多了,停车费高了,对好友数量的需求就会降低,这意味着用户互动的减 ...

你没毛病吧?

发表于 2016-8-1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集犹如佳人,只为悦己者容妆。

发表于 2016-9-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税”,是将本不属于自己区域内的税收(主要对象为施工、运输等企业的税收),通过各种非正规途径“拉”到、“借”到或“买”到自己辖区,以获得超过实际的财政返还或政绩回报。它一般由纳税人、中介人、税务机关和乡镇政府共同参与完成,税务机关依法依率征收税款,乡镇政府按异地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一般按乡镇政府税收留成部分的30%左右,高的40%,甚至更高)支付“奖励资金”、“税收返还”等。

引税员:一五一五一六一五五六七

  一、引税带来的危害

  (一)“引税”对乡镇政府的直接危害

  1.造成乡镇财政收入严重流失。“引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满足了地方利益,但是乡镇政府可支配的有效财力并没有同比例增加,因为当地政府税收留成部分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左右(高的可达百分之六十)的财力都支付给纳税人了。

  2.“引税”弱化了乡镇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上级政府向乡镇下达财政收入任务,目的是促使乡镇政府着手发展地方经济,实现财政增长。由于有“引税”这个捷径,使得部分乡镇无心发展经济、培植税源,而是一门心思去“引税”,用歪门邪道谋“发展”,靠不劳而获树“政绩”。虚假的税收掩盖了乡镇经济发展滞后、税源增长乏力的事实真相,助长了以数字论英雄的不良风气,极大地打击了乡镇“求真务实谋发展、真抓实干搞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弱化了乡镇发展经济的动力。

  3.造成个别乡镇浑水摸鱼,虚增财政收入,建立“小金库”。审计发现,个别乡镇假借“引税”对区域外企业进行奖励和返税名义,将这些奖励和返税资金转出,或以契税、其它收入等名义缴入国库,虚增一般预算收入;或建立账外账,形成“小金库”,以供本单位送礼、洗浴洗脚、高档消费等无法入账的开支。

  (二)“引税”对税务部门的危害后果

  1.严重扰乱正常税收秩序。部分乡镇为尽可能多引区域外税款,竞相提高对纳税人的奖励幅度,使得部分纳税人的实缴税收大幅减少,造成纳税人之间税负不公。使得一些纳税人想方设法逃避所在地税务机构的纳税管理,到处寻找能够少缴税的地方,或与当地税务机关讨价还价,要求参照“引税”条件给予税收优惠。造成所在地税务机构无法实施规范化的纳税管理,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

  2.造成税务部门财务管理混乱。个别税收征收机关通过“引税”,违规从当地乡镇政府获取了一定数额的税收任务完成奖或信息化建设经费。这意味着,收取同样的税款,税收成本增加了,税务行政效率却下降了;同时从非正当渠道索取额外经费,极有可能出现财务收支超预算、滥发奖金补贴、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等违规违纪事项或私设“小金库”。

  (三)“引税”给纳税人带来不当得利

  1.个别纳税人通过“引税”,拿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左右甚至更少的钱(应该缴纳的税款减去税收奖励、税收返还)却抵缴了百分之一百的税款。

  2.个别纳税人通过“引税”,“节省”了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左右(甚至更多)的税款,也即乡镇支付的税收奖励、税收返还,这些资金如果不入账,势必再次偷逃税收。通过审计发现,个别纳税人让引税乡镇将返税额直接买成超市的购物券给单位职工发福利,导致员工偷逃个人所得税。

  3.个别纳税人为获取“避税”利益最大化,往往寻找支付税收奖励资金比例更高的异地缴纳税款,个别乡镇政府为获取税源,不得不竞相提高税收返还比例及承诺报销餐饮费、往返汽油费等税收优惠条件,从中坐收渔人之利。

  4.个别纳税人在“引税”环节,因在异地缴税较多,被异地政府授予各种荣誉,“避税”之人也成了有功之臣,违规违纪之人也成了先进、模范。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家中秋快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