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06295dxj

[川剧摄影] [原创]蜀蕾待放,巴渝飘香,茁壮成长的梨园新苗(更新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6295dxj在2009-6-29 20:21: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教学中专注郑老师(大锣臣)

发表于 2009-7-4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06295dxj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notafanyet在2009-7-5 14:31:00的发言:

有幸看过这群娃娃以前在成都的演出

看到楼主帖的照片里都长大了不少

小杨广瘦了好多啊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

学戏又格外苦

祝福他们坚持到底

川剧的未来就靠这些娃娃们了

同时期待楼主以后分享更多他们的pp

感谢

   

目前训练很严格,一个好的演员必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行,无论是现在或将来都有积极意义。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09-7-5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看过这群娃娃以前在成都的演出

看到楼主帖的照片里都长大了不少

小杨广瘦了好多啊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

学戏又格外苦

祝福他们坚持到底

川剧的未来就靠这些娃娃们了

同时期待楼主以后分享更多他们的pp

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红戏彩在2009-7-4 20:4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继续期待……

   

谢谢水红!这是一个漫长的期待,成长的过程需不断进取才能达到艺术的顶峰,常言道“台下十年功”所包涵的意义就是“勤奋”。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notafanyet在2009-7-4 19:47:00的发言:

小万长高点了哈

感谢楼主的用心

有机会去重庆看娃娃们演出

 

万多这娃娃给我最深的映像是一脸的阳光气,爱笑!

能亲自到重庆看戏那可是对他们的最大支持,感谢你关心他们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p616061在2009-7-4 21:04:00的发言:

感谢06295dxj网友!!!!

 

你的参与就是最大的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亚仙》来兴造型,万多饰:来兴。

 

 

 


发表于 2009-7-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从事传统艺术的传承很辛苦,但意义却远大。我都觉得他们头上有光环了......有点小羡慕。嘿嘿

当然,更应该感谢他们言传身教的老师,那些幕后的蜡烛、园丁们。

发表于 2009-7-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6295dxj在2009-6-29 20:18:00的发言:

 

打击乐的操作姿势很重要,包括用力。川剧锣鼓很不好控制音泛,但凡锣鼓都有噪音,但经过训练可减噪,从而形成击乐特有的节奏韵律。相比之下京剧击乐可控性强,但全国戏剧的锣鼓都是千篇一律的京味风格,只有我们川剧锣鼓很独特,地域性特别强,一打便知是川味,马锣、小锣、铰子、大钵、大锣的音色是其它锣鼓所不及的。河道中上坝擅花锣鼓,资阳河擅文场,讲音泛,重庆基本延续资阳河风格。

嘿嘿!有意思吧,这都是川剧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是否是泛音?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chenghong在2009-7-6 9:29:00的发言:

是否是泛音?

 

“音泛”在川剧击乐里是一种传统说法,指掌控锣鼓的音色。每个击点都有不同的发音,击点不同音的纯度不同,锣鼓都有噪音,但控制好了可减噪,变噪为美,目前已有传统化的锣鼓走向定音或关系音,特别是在音乐唱腔里这样处理效果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chenghong在2009-7-6 9:20:00的发言:

楼主辛苦了,从事传统艺术的传承很辛苦,但意义却远大。我都觉得他们头上有光环了......有点小羡慕。嘿嘿

当然,更应该感谢他们言传身教的老师,那些幕后的蜡烛、园丁们。

 

目前在传承传统文化上有些颠倒,所谓传统就是本民族自身的,也称主流文化,但我们发现一些怪异,主流和非主流,传统和非传统相抵触,一些曾经位居主导地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逐步失去主导地位,逐渐被边缘化,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就拿传统节日来说,春节、端午才是我们中国人过的节日,眼下一些洋节热火朝天,韩国人将我们的端午节注册为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还在一旁高呼圣诞快乐!我也并非反对洋节,反对外来文化,只是要保持我们自身的特色才有民族个性,像我们川剧锣鼓在戏剧中的地位,一听就知川味,这就是特色。因此上从更高的角度看,文化竞争的背后实际是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体现,主流是根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目前这批娃儿可说是倾注了川渝两地很多老艺术家的关爱,有些戏还是老艺术家们亲自传授,可见对他们的重视,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再好的老师也需要自身的勤奋才能更上层,

谢谢你的关注!常看你写的文章,特别是《川剧音乐中的复调思维》可说是川剧论坛开播以来在川剧音乐论述上最有学术价值的好文章,川剧需要你这样的新生力量支持!

发表于 2009-7-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06295dxj在2009-7-612:10:00的发言:

  目前在传承传统文化上有些颠倒,所谓传统就是本民族自身的,也称主流文化,但我们发现一些怪异,主流和非主流,传统和非传统相抵触,一些曾经位居主导地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逐步失去主导地位,逐渐被边缘化,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就拿传统节日来说,春节、端午才是我们中国人过的节日,眼下一些洋节热火朝天,韩国人将我们的端午节注册为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还在一旁高呼圣诞快乐!我也并非反对洋节,反对外来文化,只是要保持我们自身的特色才有民族个性,像我们川剧锣鼓在戏剧中的地位,一听就知川味,这就是特色。因此上从更高的角度看,文化竞争的背后实际是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体现,主流是根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目前这批娃儿可说是倾注了川渝两地很多老艺术家的关爱,有些戏还是老艺术家们亲自传授,可见对他们的重视,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再好的老师也需要自身的勤奋才能更上层,

  谢谢你的关注!常看你写的文章,特别是《川剧音乐中的复调思维》可说是川剧论坛开播以来在川剧音乐论述上最有学术价值的好文章,川剧需要你这样的新生力量支持!

  谢谢楼主的肯定,但传统艺术的奥秘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的,我只是在博大的川剧艺术门外瞻仰观望,所写的仅是皮毛。希望有更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来研究这门瑰宝,发现川剧之美。套用句戏文:“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

发表于 2009-7-6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我杂经常出错那

发表于 2009-7-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6295dxj在2009-7-6 12:23:00的发言:

 

“音泛”在川剧击乐里是一种传统说法,指掌控锣鼓的音色。每个击点都有不同的发音,击点不同音的纯度不同,锣鼓都有噪音,但控制好了可减噪,变噪为美,目前已有传统化的锣鼓走向定音或关系音,特别是在音乐唱腔里这样处理效果更好。

长见识了啊,我还以为是跟西洋乐器吹(奏)基音所产生的泛音一样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插图:

周露生活照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之不明转过月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