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都四中恢复石室中学之名,成都九中恢复树德中学之名后,成都又一所“国重”——位于茶店子的成都二十中正在考虑恢复创校初始的名字“成都大同中学”。
27日,成都二十中通过官方微信,向校友、家长和学生发布征求意见信,询问是否同意学校恢复老校名。
昨日重现 按民国风格打造
1930年,川军爱国将领李则民在成都创办“成都私立大同中学”。当年9月,私立大同中学迎来第一批新生。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二十中校史办了解到,“大同”校名出自《礼记.礼运》,取“天下为公,是为大同”之意,反映当时人们对“平等民主,小康平安”的理想和追求。
86年间,学校四迁校址,三易校名:1938年,为躲避日军轰炸、学校迁至双流彭家场;1939年迁至青羊宫;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学道街;解放后,学校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处接管,性质由私立改为公立;1952年,学校迁至茶店子,更名为成都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恢复设立高中部,更名为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并于2002年成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五“国重”之一。
但“大同”文化却一直延续至今:学校主楼被命名为“大同楼”,校歌、校赋、校刊也都以“大同”为名。“这么多年来,关于恢复大同校名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断过。”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提议者认为,和数字相比,大同中学更能体现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今年,金牛区政府计划投资2.3亿,对学校茶店子高中部进行改扩建,按民国建筑风格对学校进行重新打造。“在讨论学校未来发展时,就有一些老师又提出恢复老校名,并认为,这是恢复老校名的最佳时机。”
是否更名 广泛征求意见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一些学生和校友通过学校微信平台回复意见。其中,持“赞成更名”态度的占绝大多数。
“我觉得大同这个校名挺好的,比数字听起来有文化多了。”2006年毕业于成都二十中,现就职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吴舸说。
也有一些校友对更名表示了担心。“二十中是一所老牌‘国重’,在省内都很有名气。担心改名后,有些人特别是外地生不知道改名的消息,还以为是一所新学校,影响正常招生。”一位校友说,她支持学校更名,但建议学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保持现校名不变,同时加挂“成都大同中学”牌子,就像成都十二中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一样,避免产生误会。
学校更换校名要走哪些程序?据了解,2008年,成都市曾出台规范中小学名称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名称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层次,一般不得以“国际”、“实验”、“外语”字样,需冠以上述名称的学校,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公办学校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以人名命名学校。其中并未对学校恢复老校名做有具体规定。
成都二十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是否恢复“成都大同中学”这一旧名,学校也十分慎重,将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征求家长、学生和校友等广泛意见后再做决定。此外,重新修建的校园的主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艺术楼等也将通过微信征集命名。“希望广大校友、家长和学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历史轮回】
成都还有多少“数字”学校
恢复老校名,成都二十中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
成都以数字为校名的习惯始于1952年11月14日。那一天,川西成都女子中学校改名成都一中;川西成都中学改名成都二中;华阳县中改名成都三中;石室中学改名成都四中;成都女子中学改名成都六中;成都县中改名成都七中;私立树德中学改名成都九中……成都人熟悉的“4、7、9”也是从此时叫开。
根据《成都市志.教育志》记载,到1957年,成都已经有40所以数字命名的中学,按照顺序,从成都第一中学校到成都第四十初级中学。
政府为何统一用数字来给中学命名?具体原因现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全国中学几乎都以数字命名。
唯一有规律可循的是,成都排名1—20的都是高中,21—40则为初中。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学开始重视自身品牌建设。为突出悠久的办学历史,许多历史老校用回了以前的校名,其中就包括石室中学和树德中学。
1983年,四中恢复石室中学这一旧称;1988年,九中更名为树德中学,五中更名为列五中学;十三中也用了前身“华西协和中学”的“华西”二字重新命名,即现在的华西中学。
当前,成都市仍以数字为校名的只有三中、七中、八中、十一中、十二中、十七中、十八中、二十中、三十六中、三十七中、三十八中、四十中、四十三中、四十四中、四十九中、五十二中等16所学校。
其中不少学校在数字校名的基础上还加挂了其他牌子。比如,成都七中加挂了“成都中学”校名,十一中加挂了“成都市女子实验中学”,十二中加挂了“川大附中”,三十八中加挂了“北大附中特色实验学校”,四十中加挂了“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四十四中同时挂了“洞子口职高”,四十九中加挂了“树德成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