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经纬》文章
看得见的是风景,看不见的是时光 ——乡村美术老师与画家邓平 山里影人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学校另一个美术老师在教室里讨论一些关于美术教学的话题,正是因为这信马由缰的话题,同事问我认识邓平不?我说找个机会不就认识了,结果隔了几天,也是一个冬天的上午,我和邓平一起去了火井的一些地方看冬水田、拍冬水田,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并称其为师兄,并且在一次外出学习时,抽时间去了邓平的画室。 初看邓平的画,不过就是一些风景而已,再看时会发现他的作品不是异想天开的构想,也不是舍弃传统的创新,更不是随心所欲的狂涂,他的绘画作品是一个画家用自己的心灵、智慧、功力、修为凝聚起来的结晶。分享邓平的作品是一种享受,是发自心灵久违了的一种感动。 我和邓平认识后,更多的是一起去看山川、河谷、原野、阳光、村庄、木屋、篱笆、古镇、老街。不同的是我用镜头,他用画笔,但是他的画里有的只是平凡时光的日子,还有的就是这平凡时光中折射出的那股宗教般的宁静与祥和。 我称邓平为师兄,并不是因为我也曾就读过美术院校,其实更多的是缘于他是乡下山上长大的,他自己说小时是个“山娃”。他虽然很多作品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其多幅作品被芬兰华人收藏家收藏,现为四川成都西村艺术空间签约画家,“611绘画工作室”当家人,但他却没架子,经常和我这个乡村美术老师一起喝酒、聊天,一起去山旯旮的冬水田去找寻在光阴中轻轻流淌的日子,去发现岁月之后的宁静。 我去他的画室仔细品读他的多幅作品,是那种细细的品读,发现画中的岁月是如此深沉厚重而又丰姿绰约,是永恒的流动,不管爬攀峻岭,抑或飞越险涧,它都呈同一种姿态:潇洒而宁静,倏忽之间,即让世界盛衰荣辱,俱成过眼云烟。在他的画作中山脉、河谷除了水的秀美温柔,还透出些许的雄浑刚强,仿佛有一股力量可以刺破蓝天的清晰;山坡上,夕阳把房屋的影子拉的长长的,成片的玉米杆如战后肃立的士兵,虽然疲惫却仍然不羁,焦黄的玉米叶虽然没有往日的艳丽,华美,但它的成熟更显和谐、优雅,那富有运动感的和有力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墙上的砖石和泥已经挣脱掉时光的羁绊,老街、村庄、古镇、房屋长在河岸边,将流逝的时光透影在遥远在沧桑中,好像烽烟散尽后的晴空,蓝得更加深远;老街的墙留出一道道弯弯窄窄的巷,墙内是远去的记忆,墙外是不变的风云。我看到的仅是画家笔下的风景,更有看不见的是风景后面的时光——岁月的沧桑之后流淌着的还是新的时光,应该说这是邓平当下的心态,就像他作品中的村庄,光阴之水穿过风景的心脏,山水的血脉千百年来每一天都流淌着的时光都是青春的血液,就像岩石的菱角一样,再也凝结不成锋利的感慨了。 “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这就是邓平的作品,以山为主体,以水为脉络,以古木修竹为点缀,以一种平和与恬静,生栖于山水之滨,宛如那一山浓绿,一水的清幽,无法化解与分离。山水给画家以灵性,画家还山水于生气,这些宁静只有经历过岁月的人才能到达,是蹉跎之后的豁达。 再看邓平的作品,我想到了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大师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在当今画坛浮躁而又热闹的背景下,邓平始终以平和的心默默耕耘在他的油画世界里,坚守传统又不失创新,于他笔端喷涌而出的风景作品,渲染出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意境,清润而通俗,明快又温馨,平和且动人,像深巷老街中透出的和谐与安宁,像唐诗宋词一样古老而又深远,不经意间仿佛走入了五言七绝的某个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