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由江西省吉安府万安县成信乡长江村——今名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窑头镇阳城村刘氏先祖迁徙入四川约300余人。
据清光绪5年万安长江刘氏族谱,明确记载迁徙于四川眉山市计8人,只记载迁徙入四川而无具体地名,但与明确记载迁往眉山人员系近亲者6人,共计14人。现分列于下:
刘仁瑀:字修五,雍正己酉正月二十四——?(1729—?),迁四川;
刘仁瑬:字帝冕,仁瑀弟,雍正壬子正月十五——嘉庆庚申六月初七(1732—1800),迁四川眉州山;
刘继梃:字皇闾,雍正壬子十二月十七——乾隆己亥五月廿四(1732—1779),迁西蜀;
刘继杞:字诗三,继挺四弟,乾隆丙寅十一月廿一——乾隆丁未三月初三(1746—1787),迁川南眉州思慕场;
刘继梓:字特才,继挺五弟,乾隆己巳五月初六——乾隆戊申三月初九(1749—1788),迁川南思慕场;
刘继葉:字流芳,乾隆己未五月廿三——乾隆乙未九月十四(1739—1775),迁川南思蒙场;
刘继润:字德富,乾隆丁丑九月初八——?(1757—?),迁四川眉州伏龙场;
刘积芙:继润子,乾隆壬子五月十五——?(1792—?),居四川;
刘兴岵:字觐岗,雍正己酉闰七月十八——乾隆辛丑(1729—1781),迁西蜀;
刘继澄:字兆平,兴岵长子,乾隆己巳九月廿二——乾隆丙午七月初八(1749—1786),迁四川眉州伏龙场;
刘继治:字襟三,兴岵次子,乾隆壬申七月初五——?(1752—?),迁西蜀;
刘积菁:字惠中,继治子,乾隆戊申十二月二十六—?(1789—?),居四川;
刘继濬:字靡涯,兴岵三子,乾隆辛巳九月十三——?(1761—?),迁四川;
刘兴洛:字长明,乾隆庚寅八月廿九——道光庚寅十二月初八(1770—1831),迁四川眉州伏龙场;
根据该谱资料,记载迁徙具体地名者95人,无具体地名,仅写迁于四川者189人。因此本族迁往眉山市人数应不仅有此数。
本支刘氏字派共48字,现书于下:
宣习宜文 思尚承仁 兴继积彦 仲学达荣
龙凤蔚起 金殿传名 佐君定国 大显忠贞
永为廷干 丕振芳声 良善济美 广平恢宏
如欲寻族源宗系者,请据该资料核对。
1、核对字派。但须注意,因原字派字数较多,不易记,有的入川宗支出现字派不完整,丢字落段或另改字派现象;
2、核对入川先祖名字及生殁时间(本资料大多有岀生时间,较准确)。但有的名字也可能有变动,有的名字与原谱名字偏旁可能不符;
3、入川第一代在某地落脚后,以后当代或后代又移居到另一地方。因此现居地与该谱所载地名可能不符。须结合家族流动史实查实
如经核对,属于本支刘氏族系,需了解详实资料,可提供相关资料联系本人,本人可为本族系入川宗亲溯源寻根提供邦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