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04|评论: 4

[分享]话说西大——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第十二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乡村田野的景色,最美的时候是雨中。山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最美的是田野的稻菽在雨中摇曳。“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如果英雄是在雨中呢?那英雄的形象便会有了浪漫的色彩。在西南大学的历史中,校友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与稻菽为伴,不舍不弃,让科学技术的润雨使水稻丰产,令世界惊殊的英雄。

      雨中的西南大学似乎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的美,雨中漫游校园更是别有一番味道,单是看那棵棵香樟在雨中的婆娑,你便会因那滴水的浓绿而心生醇香的醉意。

      从崇德湖一直往西,经五一所,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走上几分钟,就来到了南区的大礼堂。这座古旧的建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历史,无数教授学者曾在这里驻足,站在讲坛上眉飞色舞、激情满怀,面对台下一个个慕名而来、神情专注的学生,倾情讲述他们的学术成果。尽管礼堂现在已经荒废了,但在此刻它似乎更像一个矍铄的智者,静静伫立,以眼眸中审视的光芒,关注着眼前的一切……



袁隆平在实验室


      世纪之交的一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到母校讲学。大礼堂以它惯常的朴素,迎接着从千层稻菽浪中走出的英雄。

      在大礼堂,这位略显瘦削、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下“圣坛”,褪去环绕全身的众多荣誉光环,面对他的师弟师妹们,用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自己从事水稻研究的曲折历程通过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最后,他以这样的言词对学生说:“我认为灵感并不神秘,它是知识、经验、思索、追求等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这种灵感需要通过某种外界因素诱发,以突然的火花的方式喷发出来。”

      袁老给学生们生动地讲述了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历经的种种挫折后,仍然不停地探索和思考,最终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植株,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找到了突破口的坎坷经历,他鼓励同学们,“要等待灵感和机会的垂青,先就得不停地学习、实践和思考。坚持下去总会有灵感光顾!”朴实的话语,激起满堂掌声。英雄的故事,令学子们知道,浪漫固然令人欣赏,科学的道路上,严谨求实,才是一切浪漫画卷的底色!



袁隆平回母校为学生作报告


      有人把生命喻为一扇门,不同的人,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推开这扇生命之门。

      袁隆平是以“立志学农”的方式,推开了他的生命之门。

      1949年8月,袁隆平考入当时还位于嘉陵江边的相辉学院。



农学专业培养的是高级的“农民”,袁隆平正是把自己定位于此,才成了“杂交水稻之父”


      1950年11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一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府——西南农学院诞生了。袁隆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校的怀抱之中。在这校里,他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颇大的老师管相桓。管老师时任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遗传学教研组主任,讲授过“进化论”、“达尔文主义”、“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他的“水稻的出路在于杂交”的思想对袁隆平后来的研究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53年夏天,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4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毕业以后到哪里去?袁隆平面临着又一次选择,从小学到大学,他在重庆整整生活了12个春秋。他爱重庆周家湾龙门浩的青石板街,爱重庆的嘉陵江水……他多么希望留在重庆的农业科研单位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毅然决定,既然把自己比作一粒种子,是种子,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去年袁老回校讲学的几张照片图片来源


      袁隆平在坐落于湘西深山地带的湖南安江农校住了下来。湘西田野的风光,每日收拾禾锄的劳作,渐渐地将一身学生味的袁隆平熏陶成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他带领学生们在稻田里搞试验,稻田里的那种芳香的气息使他陶醉。他的情感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融在了碧水青禾之中。然而,没过几年,一场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几年的饥荒,心系广大人民的袁隆平心痛极了。从1964的春天开始,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试验的科研课题。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

      命运之神从来不曾慷慨,研究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1964年开始培育杂交水稻,由于没有培育出“不育系”,他连续6年没有成功。在1970年与日本学者交流时,受到他们“这路不通走那路”的思维影响,袁隆平突然有了灵感:“能不能从野生的水稻植株里发现不育株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他立即跳出原先人工栽培水稻的圈子,带着助手到海南岛进行野生水稻资源考察,结果就在当年发现了一株雄花不育的野性稻。经过反复试验后,终于在1973年培育出了我国第一批籼型杂交水稻。西方人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惊呼为“东方魔稻”,众多的国际同行把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把杂交水稻的推广普及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去年袁老回校讲学的几张照片图片来源


      后来,袁隆平又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研究超级杂交稻,把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与常规稻发展优良株叶提高光合作用等育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过5年的攻关,终于在2000年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共有数十个百亩片和数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突破了日本科学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

      40多年来,袁隆平在田野里种出越来越高产的稻谷,并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多个国际奖项,如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等,并被FAO聘为首席顾问。2006年4月喜讯再次传来,袁隆平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袁隆平的每一个脚步无不牵动着母校师生的心,每有喜讯传来,整个学校均为之欢欣鼓舞、为之骄傲自豪!



去年袁老回校讲学的几张照片图片来源


      从礼堂继续前行,追逐于雨的喜乐哀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细如愁。曾经的曾经,吴宓、侯光炯、袁隆平、向仲怀……那些影响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名字。是啊,光阴带走了流水的故事,改变了桃红柳绿的芳踪,却改变不了一代代文人、学子的精神和信仰,也永远遮不去他们的光辉!



去年袁老回校讲学的几张照片图片来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6-3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袁老  致敬!

发表于 2009-7-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

发表于 2009-8-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值得细看,佩服

发表于 2009-8-6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