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词:“‘救人要紧!’你把自己的鲜血输进了病人的血管,‘母婴平安’是你最舒心的笑靥。你用崇高的医德营造出医患之间的和谐,你用精湛的医术呵护着生命的尊严。”
何静:母婴平安是我最大的快乐
没有周末,春节也只能轮休三天,20载如一日坚守在妇产科一线。她说,“苦并快乐着。”不知道一年接诊多少病人,逢赶集天病人挤满科室,走到哪个村都有熟人。她说,“母婴平安是她最快乐的事情。”她,就是响滩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何静,平昌近6000名医护工作者中的佼佼者。
孕妇雪地临盆
“我在,你放心”
时光回流,2007年1月24日,大雪漫天飞舞。
“何医生,老婆要生啦,快来一下。”刚刚连夜做完两台手术的何静便接到南风乡望崇村4社刘艳老公打来的电话。当天上午,出现临盆迹象的刘艳本想让老公陪送到医院待产,哪知走到前不近公路,后不挨家的半路上,一阵剧烈阵痛后,羊水流出,婴儿大半个头露出来。
“扶起产妇,不能蹲到地上;下面垫些衣物,不能磕到婴儿。”何静一边电话遥控刘艳老公护产,一边迅速抓起接生包跑向医院大门,拦下一辆摩托车向望崇村赶去。顾不着刺骨雪风,她反手紧抓摩托车后架,催促司机开快点。“随时有大出血的危险,救人要紧。”
约半个时辰,何静赶到目的地。只见血和雪浸湿了被褥,产妇和娩出的婴儿冻得直打哆嗦。闻讯而来的乡亲提前为产妇撑起了雨伞,用棉袄裹紧还没断脐带的婴儿。何静蹲下来握紧面色苍白的刘艳的手说,“有我在,你放心!”不知所措,紧张得近乎虚脱的夫妇俩热泪盈眶。吸痰,剪脐带,保温,打点滴,助力胎盘娩出,压迫止血,经过何静30多分钟施救后,母子化险为夷。随后,母子俩被迅速送到医院观察治疗。
“遇到这样的情况,医生不能手忙脚乱,先给病人吃下‘定心丸’。否则,病人紧张,危险随时会发生。”何静坦言,妇产科医生半夜三更接生,节假日上班,在家吃饭时接到急诊电话就往医院跑,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如果医生没有“几刷子”,很难赢得患者的信任。何静说话的底气来源于她扎实的功底,92年毕业于达县卫校的何静在临床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提升,并于2000年到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进修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20年摸爬滚打般的历练,何静成了响当当的妇产科主治医师,是当地众多孕产妇崇拜的偶像。
产后大出血
“我是O型血,输我的”
“没有何医生输血,我早就不在人世啦。”近日,响滩镇居民苟娟说起7年前产床上躲过一劫,仍心有余悸。
那是2008年5月10日,苟娟剖宫产婴后大出血。“快,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重新推上手术台的苟娟经过注射缩宫素、纱布块压迫止血后,稍有好转。由于失血过多,手术风险更大,必须输血和手术同时进行。
告急!平昌血库、巴中中心血库没有产妇需要的“O”型血。产妇家人知道这一情况后,在手术室外走廊失声恸哭起来。“何医生,我求求你救救我的女儿。”产妇的妈妈看到女儿绝望的眼神竟跪在何静面前哀求。
“我是O型血,输我的。”正在手术台上抢救的何静猛然想起自己就是“O”型血,请示卫生局主管部门同意后,便急忙叫护士准备紧急输血。鲜红的血液通过输液管缓缓地流向手术台上苟娟手臂上的血管,慢慢地,苟娟苍白无血色的脸上有了一丝红润。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医生们硬从“鬼门关”把苟娟拽了回来。
“我感到自豪,因为我拯救了一个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何静高兴地说,“我每年无偿献血两次,相信血液是健康的。”
干练,时常挂在脸上的微笑,让人感到信任、温暖,更让人感到生的希望可以与之托付。把电烤炉转向病人;把电话号码告诉给孕妇;扶产妇上楼梯;安慰阵痛的待产妇;握紧痛得大汗淋漓的产妇的手;夜间勤查房……爱,就在那和颜悦色中,就在那举手投足间!
今年8月,一位老人因病需入院治疗,由于费用不够而徘徊在医院门诊外。何静主动垫上500元为老人办理了入院手续,安慰他,“先安心治病,不急着还钱。”上个月,一位年轻母亲因心脏病发作不幸猝然离世,何静为嗷嗷待哺的婴儿送去了四罐奶粉,“别人有难处,作为党员应该拉一把。”……德,行医之本,有德才会创造医坛奇迹,有德才会赢得人们尊重!
肩挑公共卫生重任
“要对得起使命”
2004年,何静经过公招考试成为响滩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分管全镇公共卫生工作。
“工作繁重,压力大。”何静坦言,作为妇产科医生,我不能耽误本职工作,作为院领导,我更不能让分管领域拖后腿。当时,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新生儿和孕产妇定期随访等工作刚起步,在农村还是一片空白,这给初上任的何静带来严峻考验。
“我不能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使命,一个钉子一个眼,干好!”何静这样坚定地说,也是这样脚踏实地地做。组织医院公共卫生人员分村定人定责,不分节假日工作,在不到半年时间建好全镇居民健康档案。每年开展一次上门服务式的卫生体检,更新居民档案内容,为居民就医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建好全镇新生儿和孕产妇档案并定期随访,全程护航母婴儿童健康。同时,利用村卫生室阵地宣传《母婴保健法》,宣传公共卫生知识。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破除了生小孩出了事就是撞上了“产后鬼”的封建迷信思想。孕产妇主动到医院进行孕前、孕后,产前、产后检查,改变了过去生小孩不上医院的习惯,实现了全镇包括附近几个乡镇和邻近响滩的立山10多年没有发生过一例孕产妇死亡。
医生、母亲、妻子、儿媳,何静在人生大舞台上扮演了不同角色。孰轻孰重?责任的砝码倾向工作。何静自我调侃,“医院是家,温馨的家反而成了匆匆来忙忙去的驿站。”也许医生之苦只有家人才知道,整天“泡”在医院,没有节假日,没有旅游天,没有舒舒服服地睡过一晚上无病人打扰的觉……何静的家人不是埋怨和责备,而是默默无闻地做“幕后英雄”。半夜陪她到医院接诊,中午送去可口饭菜,回家后泡上一杯热茶……回忆家人的点点滴滴,何静眼眶湿润:“军功章有家人的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