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蛴蟆灯会的杂说
独特的南充地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蛴蟆节”,凡农历正月十四夜晚,在以嘉陵区龙蟠、三会、金宝、积善等乡村为中心及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顺庆、西充以及遂宁的蓬溪各乡镇均会举行此会。
据了解,“蛴蟆节”是在我市乡村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统习俗,历经300余年的历史演变,如今成为具有些许南充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着乡俗区域的广大村民及川渝两地市民前往观光“看热闹”,感受这一古老传承喜庆的节日氛围。
去年在西华师大图书馆举行的一次蛴蟆节民俗文化研讨会上,参会的专家学者对此发表了诸多学术学说。本人因率先拍摄报道民俗蛴蟆节历20余年,做为一个民间摄影人也参加讨论发言了杂说及质疑蛴蟆节能否成为乡村人文旅游品牌的见解。希望南充摄影文化人也为此“先摄界之忧而忧”,不必和我计较论说。
•在一个古老的封建殖民地社会,官方掩盖误导民间讹传流信,何来明朝张献忠杀四川人的史实?一个与战争、瘟疫、饥荒 和民众愚昧的四川盆地人口减少,清政府施行移民政策,推动人口分布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人种杂交,可谓正确。把人口迁徙资源制用合理调配归结农民起义,数百年来让历史蒙羞。更要说把蛴蟆灯会驱疫与此相联没得道理。试问:蛴蟆灯会是湖广移民带来,湖广地区如今还在搞吗?历史传承应当如此推断。
•蛴蟆灯会可能当初为地方某些和尚、道士、端公、巫婆装神弄鬼讨口饭吃糊弄一方乡民,在极小范围内兴起的土花样,借此驱魔消灾。后世人把其夸大到西河流域沿途300多年长盛不衰的民俗大礼,实乃管见。蛴蟆此物在蛴蟆灯会流行区域,民众视其为瘟疫灾星将其驱走,他们绝没想到把其当成神圣图腾加以谟拜,乡村互驱蛴蟆瘟过去多次发生族姓械斗,愚昧社会存在合理。如果真要把蛴蟆灯会人为打造成巨大型民俗商业项目,可以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 蛴蟆灯会是地域性愚蒙社会文化贫穷地区农民衍生的产物,随时间推移让其在现代社会自生自灭有何不可?一年一次只有半天的民间活动,能做成超大旅游项目带动一方经济,非也!也是现在城里人耍得无聊中国人爱看热闹,才助推了蛴蟆节吹了几个小泡泡,历史洐变后,地球照样转。南充垮掉了京剧团,曲剧团,川剧团垮掉也不远了,落后的传统终将淡岀历史。文化大革命中没搞蛴蟆节,地球还是照样在转动。
•我只查了南充县志(清)顺庆区志(现)等有限资料,均未找到蛴蟆灯会与张献忠或湖广移民有关联,地方灯会历史也只有只言片语野语村言。余下的只有那些苦做学问的人来把它做大做强,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可能蛴蟆灯会还能勉强传承再流行一二十年。
•不过如此,现代摄影人没多少东西拍了,巨资购买的相机就可能成玩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