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学”,不知是“中国特有的学说”,还是“管理国家的学问”,搞不清楚也理解不出来。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好象不管什么东东只要穿上“国学”这个黄马褂,连老佛爷也要青眼有加,实在是大有好处的。好在苏东坡老先生也说过“读书不求甚解”,我就捡个懒,不去打破沙锅问到底,沙锅到底要装好多米,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吧。
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要从中找出“爱”的源头和本义,就像牛吃南瓜——无处下口。诗、书、易、礼、春秋可以说是这些典籍的范本了,可是说到“爱”的地方确实难找,大概那时大多数的人还在为了填饱肚子而奔忙,高雅不起来,这就是俗话说的“饱暧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非是不为,形势使然;《韩非子》、《国语》又说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虽然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爱,但我这辈子是没有高居庙堂的本领,不敢夸夸其谈,而处在江湖又自顾尚且无暇,“不当其位,不谋其政”这点道理还是懂的,不能乱说;《孙子兵法》专说打仗,尽是“诡道”之术,即使说爱,也是情色间谍,只为窃取情报,与本题无关;《列子》又荒诞虚化,最多有点七仙女配董永的故事,这爱也就带了点“色情”的味道,还真不好说;屈子的《离骚》包含了天上地下、神界鬼域,但他投江之后,也没见有女英、皇娥之类的人去哭过,可见他的爱的所及范围还有限。女须倒是给他烧了几张纸,但那是他的凶姐姐,他见了她就像兔子见了狼,是不敢在她面前说什么爱与不爱的。
韩非子太傲,被关在大牢里了还在说什么“说难”、“孤愤”,自己屁股上还在流鲜血却要给人医痔疮;左丘明太狂,眼睛都瞎了还在纵论天下大事,真是眼不见心不烦,可以在那里吊起嘴巴乱说;李太白虽然有才,但又太贪杯,只要喝了“二两”,连贵妃娘娘也不放在眼里,最后被高力士陷害;杜少陵爱心博大,但运气又太孬,虽然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而自己只找到个“左拾遗”的破差事,搞得“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于事无补。那就再到诸子百家里去找找看。
一眼就看中了孔家的老二,他在百家中居于首位,就是他了。每一,这孩子聪明,他第一个开办了中国的私立学校,“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比现在的清华、北大还要牛。第二,有经济头脑,他能自订收费标准,“持束修以上,吾无不以诲焉”,这报名费可多可少,应该说也赚了不少的银子。第三,胆子也大,在当了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部部长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立即把鲁国的黑社会头子少正卯给杀了,“我的地盘我作主”,为社会除了大害。另外,他还很有自信,就是有人想暗杀他他也不怕,他说“天生德于子,桓魋其如予何”?连玉帝老倌都给老子扎起,哪个虾子还翻得了船!第四,他也能吃苦,坐了个破两轮马车去周游六国,屁股在泥巴路上颤得生痛也不叫一声。第五,他也留有后路,即使被炒了鱿鱼,“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老子就坐船越过太平洋到美国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得啥子好怕的。后人称赞他说:“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想来他被抬得如此之高,怕把饭碗打倒,是不敢乱说的,就从他的《论语》中找找吧。
纵观《论语》,其主要的思想范畴是“仁”和“礼”。而提到“仁”的地方就有57处之多。“仁”是内核,“礼”是表现,前者是创造,后者是因循。把“仁”作为思想系统的核心,孔子是第一人。
那么,仁是什么?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好!精典,一语中的。就像蒋中正先生解释的“政治”:政,大家的事;治,管理。“政治”就是“管理大家的事”。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一下就说清楚了。
但这爱如何体现出来呢?《论语•颜渊第十二》“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要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都遵守法律和道德,要合符规章制度,这要自己自觉,这样才能使社会安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大爱。
《论语•学而第一》“巧言令色,鲜矣仁!”这里说的是:常说好话,态度常常讨人喜欢的人,其实很少是“仁”的。所以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只要有爱才能长期相处,才能得到快乐,“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没有了爱心,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不管在工作上,生活上都不能顺利。
那么,如何把这种爱心发扬出来呢?“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也是这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就是要向好的学习,摒弃那些不好的习惯,“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长期坚持下去,素质自然就提高了,“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爱心也就能发扬出来,社会也就和谐了。
自从孔家老二这番话出来以后,深得大家的称赞和好评,具有爱心的人多了,也在理论和实践上让爱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别人不说,就是另一个门派的掌门人,小他七十多岁的墨子也十分赞赏,这从墨子下面的一番话就知道了。
他常常对他的弟子们说“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部下爱自己而不爱领导,因而损害领导的利益,这就要造成混乱,这样,不但享受不到小家庭和大家庭的温暖,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就是说,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领导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出吵架打架的事呢?还会有不合法的事吗?如果大家都团结了。还会有盗贼吗?假若家庭和邻里之间,同志和上下级之间都能和睦相处,象这样,社会就安定和谐了。
又过了N代,孔老二说的这些话传到了程家两兄弟和朱家小子的耳朵里头,他们说孔老二的嘴太碎了,东一句西一句的听起来麻烦,就编了一个“理”的圈圈来一个个的套,就像1960年苏联逼中国还债,用圈圈来检查中国还债的鸡蛋、苹果一样,把鸡蛋、苹果一个个地放到圈圈上,掉不下去的,收;掉下去了的,打烂背时。
他们把孔子《春秋》和《春秋公羊传》所首倡的微言大义“大一统”,“尊王攘夷”,“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等命题范畴,与孟子的义利观、仁政观,董仲舒的“奉天法古”、“君权神授”、“王道三纲”等思想糅合在一起,并纳入他们的“诚、正、修、齐、治、平”的修业立德基本路线和天理论、道德论、人格论、人欲观、历史观等思想之中,建立了一套思想理论体系及处理家庭、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这样,规矩倒是规矩了,但也生出了不少像范进、孔乙已之类的糊涂虫,还有臭八股之类的敲门砖,也培养了大量的愚忠愚孝、贞女烈妇。不过,娃倒是个好娃,只是脑壳有点进水。
“爱”到了这个份上,就像一个“华盖”,套在天才的头上,可以成菩萨;若套在凡人头上,凡人就要倒霉了。
说了这么多了,再说下去就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就此打住。最后总结一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只要勤奋学习、树立雄心大志,常常给自己敲警钟,这样,爱就会长在的。这正是:
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