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下,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98.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工业下行
一季度经济“断崖式”下滑
去年初,受宏观经济下行,全国、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回落影响,内江部分经济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 年第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5.74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1个百分点,全市的经济发展呈“断崖式”下滑。从拉动情况看,工业经济下行是GDP增速较低的主要原因。一季度,三次产业对GDP的拉动力分别为0.28%、-1.54%、1.56%,其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对GDP的拉动力为-2.14%。
重点企业是内江经济的晴雨表,川威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不顺,对内江工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据悉,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较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0位。与房地产相关的冶金建材产业大幅下降,是工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稳增长
一年帮助19户半停产企业复产
在整体经济下行,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严峻的态势下,“稳增长”成了2015 年上半年全市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推进内江经济提速回升,我市统筹抓好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涵盖农业、工业、消费等方面的稳增长措施。其中,工业稳增长,成为全市稳增长的重点工作。
为促使工业增长,我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重点工作定期会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政银企对接联系、重点工作督查督促五项制度,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为进一步守住稳增长提效益的基本盘,我市还通过政策扶持加力,积极帮扶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大幅提高市级工业发展资金,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并将安排专项资金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上市培育等进行专项补助。
为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我市通过建立政银企对接联系制度,促进政银企间实现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去年3月25日,市经信委与政府金融办共同举办新三板挂牌融资暨区域性场外市场融资培训对接会,为16户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咨询。
与此同时,我市还重点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狠抓大企业大集团稳产达效,形成回升增长的重要支撑;采取“一企一策”办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使之产能得以充分释放;狠抓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考核目标、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法,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督办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通过上述举措,2015年第二季度,川威集团、威远建业等大企业、大集团的生产趋于稳定,生产形势喜人,全市经济实现从第一季度的GDP只有0.3%的增速,到第二季度增速达5.4%的可喜变化,呈现探底回升、逐步向好的运行态势。截至2015年底,全市帮助19户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
一年下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扭转了年初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峻形势。
稳消费
多举措挖掘消费潜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消费也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去年初,在工业经济的严峻形势下,全市总体消费水平也出现增速放缓。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9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速下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为了“稳消费”,我市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2015年,全市举办了电博会、迎春购物节、大千美食文化节、大千网络美食文化节等大型会展活动14场次,参展商1200余家,观展27.85万人次,促成各类商品成交7.77亿元。经贸活动,成为激活消费的重要载体。
同时,我市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加即期消费。顺应居民消费需求特点、结构变化以及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着力培育家庭服务、旅游文化、养老托幼、康乐保健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政策效应的持续性。据统计,全市全年接待游客2829.22万人,同比增长约26.84%,实现旅游收入170.5亿元,同比增长约24.48%。
在上述举措拉动下,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8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13位,比年初提高5位。消费的稳步增长,成为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的又一重要动力。
调结构
第三产业投资增幅远超第一、二产
在全市全年1198.58亿元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15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17.78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89.65亿元,同比增长9.3%。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增幅最大。
第三产业的较快增长,显示出了我市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效应明显。
去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3.76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投资546.8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0%,投资规模远超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额与2014年同比增长17.6%,高于二产业投资总额增速10.3个百分点。
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我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省上大力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等机遇,着力培育壮大页岩气、节能环保、信息安全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2015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454.69亿元,同比增长1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311.50亿元,同比增长1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8%,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下,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5.9:59.9:24.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同时,2015年,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川南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电商产业,走在了全省前列。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22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和川南首位。网络零售额4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六位和川南首位,为内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