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癖不欢 梅寒 我曾不止一次向朋友们炫耀,清晨五点钟的晨光——那么静谧,又那么富有生机。无论是炎热的夏还是酷寒的冬。 我家住十楼,透过书房的窗口望出去,视线无遮无拦,清晨的小城有大半尽收眼底。远处黛青的山,近处星星的灯火,还有楼后不远处那个忙碌的公交车站,五点钟,开往城市各个方向的第一班车已经闪烁着桔黄的灯慢慢驶出站…… 那个时刻,大约好多人还在睡梦里。我站在窗口打量一下那个城市静谧的清晨,然后打开电脑文档,开始一天的工作。从五点到七点半,两个半小时,两三千字就敲下来了。然后,我像寻常主妇一样开始忙碌而凡俗的一天:洗漱,备早餐,然后送孩子上学,再风风火火去商场准备一天的生活必须品…… 日复日,年复年,这样的日子已经坚持了数年。数年坚持下来的结果就是,我的书架上已经摆满了我自己写下的十几本书。不说它们给我带来了多少外在的经济效益与荣光,只说它们曾经陪伴我的那无数个美好的清晨时光,我就无比地感激它们。当然,更感激自己。庸常而凡俗的日子里,我没有被琐屑与庸俗埋没,却硬是在平凡的光阴里努力绽放成自己欣赏的那一朵。 有朋友心疼我的“累”:何苦那么逼自己?我理解她的心疼,可她却真的不曾理解我的“累”。真正投入地去爱一件事的时候,没有苦累之说,只有满怀的激情与热情。 我曾见到太多这样投入的爱着的人了。有朋友同我一样爱写作,为一次学习交流机会,她可以省吃俭用几个月,就为攒够那两张来回的机票。有朋友爱书法,一天竟然可以练上十个小时而不叫一声苦。有朋友热衷于舞,大红的的红舞鞋一年不知要跳烂多少双,硬是把脚尖上跳出厚厚的茧子…… 在常人的眼中,这些人可能都是“怪人”,是有各种癖好的“怪人”。可也常常是这些“怪人”,把自己的日子打发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儿。因为有“癖”,他们沉迷,因为有“癖”,他们也有较寻常人更为博大丰富的精神世界。 盛夏热气蒸腾的火车站候车室里,你挨我挤,多少人都在挥汗如雨。一张张因炎热因拥挤而面无表情的脸,茫然地等待着车开……却有一白衣黑裙的马尾女孩,捧一本书坐在候车室的一角旁若无人的看…… 在我眼里,于那个熙熙攘攘的闷热的候车厅来说,那个女孩儿就是天外飘来的一朵洁白轻盈的云,一缕清新凉爽的风。她悦目,更赏心。想来,那个女孩,亦是一个读书成“癖”的人。不然,那样的环境里,她何以能那样安然地捧书读下去?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读清人张潮的《幽梦影》,读到这一段眼前立时花蝶相映,泉水淙淙,满眼的生机与清凉。在张潮的眼中,蝴蝶之于春花,泉水之于青山,青苔之于石头,水藻之于碧水,藤萝之于乔木,都是诗意的点缀,因了这些点缀,这些事物才变得灵动而美。 人之癖好,亦是如此。当我看到身为农妇的姐姐从自家菜棚里忙碌了一天多顶着一头汗水进屋,坐在沙发上休息的空儿,却随手打开口袋里的小收音机,咿咿呀呀跟着里面哼唱上一段京剧的时候,我发现,年近五十岁的老姐姐,她的脸上笼罩着一层说不出的美丽与安详。 已刊《妇女》2016年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