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看到这篇文章,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定会受益。
大师之路
说起偷拍,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与狗仔队、娱乐八卦这些饭后谈资联系在一起。不过小编今天想和聊的是人文摄影的一种常规手段,即在不干扰拍摄主体前提下的一种拍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愉快地偷拍呢?
那些让你顾虑的问题
当我们在分享街拍经验时,总有同学有这样一个问题:您在拍摄的时候,拍摄对象知道吗?
潜台词就是:“您这么拍,是不是侵犯了人家的肖像权隐私权啊?”
偷拍,不是偷
对于隐私权和肖像权的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小科普。
隐私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简单的来说就是每个人的私事。
你在大街上,我也在大街上。在公共场合我拍了一个你的肢体动作,一个表情,这并不能算我侵犯了你的隐私。当然,你用长焦镜头瞄着人家窗台拍,这是侵犯隐私权的。
肖像权:是指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怎样算侵犯了肖像权?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所以你在大街上拍了一个路人的正面照片,并不能算作侵犯肖像权。但是如果你用这张照片去卖钱,那就要取得当事人同意了。当然,新闻拍摄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总体来说正常的偷拍行为,即我在街上拿起相机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一个路人,并不是件违法的事儿。
这些牛逼的照片都是这么来的
解决了你的顾虑,其实回顾历史,很多有名的人文照片都是偷拍所得。
这张照片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代表作之一。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十分自豪地走回家去。摄影师当时肯定没有和小男孩说我要拍你了,请你表现的高兴一点。
这张照片是马格南摄影师Alex Webb的作品之一。画面中的三组人文很有意思的组合在了一起。摄影师拍摄之前肯定没和他们打招呼。
这张有意思的图片是马格南摄影师马丁·帕尔的作品之一。这样的瞬间,拍摄之前一定没和被摄者们打招呼。
好了,你现在明白了,大师们其实也是很喜欢偷拍的。而且那种去捕捉被摄者自然流露的情感,是一件让人很上瘾的事情。
先解决器材的事儿
看到了人文大师们的出色作品,你一定蠢蠢欲动了。别急,请不要拿着你的单反就出门拍照。它可能并不是一台适合偷拍的相机。
所以如果你也和下面这位大叔一样,准备拿着大炮拍姑娘,请打消这样的念头。
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既然要靠近你的拍摄对象,器材就一定不能太大,不能让对方有侵略感。自然单反相机就不是最合适的器材。
所以适合扫街的,特别是适合偷拍的相机,基本都是体积小巧的。比如徕卡M……当然这个太贵了的话,微单也可以,比如索尼A7系列……如果这个也嫌贵,那么一台理光GR也可以。
镜头焦段基本就集中在28mm、35mm、50mm这几个黄金人文焦段中。如果你使用手动镜头,效果更佳。为什么?这个后文有详解。
技巧需要慢慢练
器材也搞定了,终于可以偷拍了。很腼腆的你,是不是特别不好意思举起相机面对陌生人?
不要害羞嘛,偷拍不是偷,如果看到有意思的场景,请大方地拿起相机拍摄。
当然这里有个原则:当偷拍对象发现你在拍了,并且表示拒绝,请礼貌离开。少拍一张你并不会缺点什么,大家还是互相理解更好。
1
背影杀手
这里不妨遵循小编给你的建议,先拍背影和侧面。这会减少你的心理障碍,锻炼自己的“脸皮”。
至于所谓“决定性瞬间”的把握,其实根本没那么玄妙。你以为一件事情当街发生在眼前,然后你迅速端起相机咔嚓一张才叫决定性瞬间吗?并不是。
很多决定性瞬间,都是等来的。
比如这个小盆友拿着气球,我觉得她会转头去看那个卖气球的小贩。所以我等在那里,果不其然。
比如这位小哥在大包小包的等红绿灯,我希望一辆颜色鲜艳的车从前面驶过,果不其然。
比如这位游客一直在扔硬币,她跳起来的姿势十分有喜感,但是前几次一直没有扔进去。我举起相机等着她再扔一次,果不其然。
所以,带着好奇心并注意观察,这些果不其然的事情总会被你遇见。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哎呀,差一点就拍到了”的情况。可是没关系,总有下一个机会在等着你。
2
盲拍制胜
至于正面拍摄,其实也是有技巧可循的,不过难度大点。
偷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相机还没举起,快门已经按完。
盲拍是不打扰被摄者最自然的拍摄方式。可这个时候自动对焦镜头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你不看取景器,直接按快门,相机可不知道你要对哪里。
利用手动镜头采用超焦距拍摄,会大大地改善这一点。什么,你不知道超焦距?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一招,手动镜头快过自动镜头。
除了对焦,构图也是盲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小编的建议是:凭感觉。
感觉怎么练?多使用同一个焦段镜头拍摄,去感觉拍摄时你和被摄者的距离,去记忆这个焦段的视角。多拍也就有了感觉。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愉快的拍摄了。
现在,你知道偷拍的正确打开方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