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如果用法官的嘴来说就是信访,如果用百姓的嘴来讲就是告状。
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但是就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一些上访户归纳了这几类:
一是在南江县遭受了“5.12”大地震后的震后地震款的领取问题。有的百姓认为,南江县也是重灾县,既然是重灾县每个人就应该分杯羹,不管自己有没有损失,都要一视同仁,这样就加剧了有灾户的资金领取得少,无灾的也领取。地方领导在处理老百姓这样的“平均思想”上,也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步骤。要么按照规章制度来办,要么和稀泥。因此就产生了反正这钱是国家的,我没有得到实惠我就要上访的心态。
二是在大的政策面前,经营业主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不顾政策条文,反正我要生存、我要活命、我要养活一家老小,你既然取消了我的经营资格、我的生活来源我就要找你政府不干。因此,在这些利益群体中共同的思维方式统一起来,便成了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是在灾后重建中的规划、撤迁里往往自己的利益没有理想最大化,加之一些部门的推诿、空中楼阁的许诺最终没有实现,因此百姓对有的问题用一种激化的心态来阻挠撤迁、施工。最终的结果地可以不种、房可以不看、钱可以不赚,整天背上行囊找有关单位解决问题。
四是以前的遗留问题的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南江上访的比例中也占据很大一部分。
五是实实在在的一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这些上访者有的称之为专业上访户,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部门、政府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上访人整天无所事事的纠缠着问题不放。
一旦百姓上访,各个相关部门的神经都高度紧张,抽调人员来倾听上访人的诉求、派人安排上访人的吃喝拉撒。这不仅仅在南江乃至全国都是如此;甚至有的上访人坐车北上。最终结果是地方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又把上访者接回。毕竟什么地方发生的就在什么地方解决。
不难看出,真正需要解决的上访者往往多数时间都被一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而他们的上访对基层领导来说是上访户就是老大,自己的亲爹亲娘。话不敢言重、美酒陪起、车子找起、房子开起。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越级上访后,地方政府官员就要被上级点名批评。一句话,各级在处理上访者的问题上,日子都不好过。
维稳,这是全国最基本的政策方针,地方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维稳对地方政府的负担是否过大?南江县正在以脱胎换骨的速度发展着。不可否认的是发展中就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面对也是摆在当前政府面前的一大问题。是腾出手来抓发展,还是整天与上访者打交道?是用怀柔政策还是用强势?恐怕这不仅仅是南江县的问题。
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对于有理有节的上访者,政府应该立即解决,对于不与大局为重无理取闹的上访户政府应该拿出自己有效的措施杜绝。
可以说,一种病态的“告状”已经成蔓延的趋势。
欢迎网友理性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