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古镇风情
汪麻子豆花
在这小镇上,一提起汪麻子的豆花饭和罗胖子的汤锅子,没有不吞口水的。
进北闸门的右边,便是江西会馆。随着航道的衰落,会馆也失去往日的繁华,只剩下一对流落异乡的老年夫妇和他们的一个儿子住在那里。为了生路,他们便将左侧的两间铺面和六间房舍,租给一个姓汪的开饭庄,自己蜗居于南边的小小房舍中。
这户汪氏人家,当家的身材高大肥胖,一脸的黑麻子,远看横肉一堆,近看麻麻坑坑。但他为人和善,整天笑呵呵的,因此那张横肉麻脸倒还不太吓人。他原本在省城的一个什豆花饭庄当掌勺师傅,因依恋乡下的老婆子,便辞职回乡开起了自己的豆花饭店。
他老婆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大老幺和小老幺。这两个儿子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饭庄的跑堂倌了。
到底是在省城当过掌勺师傅,真的有一手好手艺。他的豆花全是用石磨慢慢地推磨出来的。头天便将要推豆花的黄豆筛选好,去掉那些虫咬霉变的,然后洗净用温水浸泡。第二天一大早听见闸门窝栅的打更匠敲四更时,老两口便起床推磨,常年如此。他点豆花,全是用上好的卤水,不用石膏,说石膏点出的豆花吃下去不化渣。
点豆花那才是他的绝活,连两个儿子也没有学会。多少豆子,放多少水,磨多少豆浆,烧开后用多少卤水沿锅边浇下去,搅到什么程度熄火,豆浆成什么凝固状态开始压竹筐箕,压重了成豆腐,不嫩,压轻了筷子夹不起来,这全凭他的手感经验。
经汪麻子点出来的豆花呀,啧!啧!真的不摆了。那淡黄淡黄的豆花水下,白脂如玉的豆花逗人爱得很,看到就想吃。他蘸豆花的佐料碟子更是巴适,红油海椒亮锃锃的,又麻又辣又香。筷子夹上豆花,只见豆花在筷子颠上打颤但又不垮,蘸上佐料仍然是整整的一坨,啊呀!安逸得板。
他每天只卖一锅豆花,到了中午还未放学,许多人便拿起锅锅碗碗去他那里端豆花,一会儿就卖个精光。但逢农历三、六、九赶场天,他是不卖出堂的。他要留着卖给那些赶完场到他这儿吃豆花饭的老主顾。这时他会增添许多小菜和凉拌肉。
解放后汪麻子也分得了几亩田地,随着小商小贩的改造,他也歇业带着儿子务农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