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嘉陵江畔千帆过,百舸争流运物资,这对现居南充市顺庆区的广元人刘芝义来说,是他一生追忆的江上生活。14岁起,刘芝义在嘉陵江边当纤夫,18岁时他有了自己的木船,驾船卖煤炭卖茶。
如今已95岁的刘芝义说,行驶在嘉陵江上的船只是他毕生的情结。近12年来,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和自学的电力知识,把自己年轻时驾驶过的船只,以模型方式重现眼前,并让它们畅游嘉陵江。 因船结缘
成家立业夫唱妇随
刘芝义对船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据其介绍,他年幼丧父,后靠拉船养家糊口,并因船与妻子结缘,又靠船养大子女,与船共度了大半辈子。
“我原是广元人,小时候为了生活当纤夫,很羡慕船老板。”刘芝义说,18岁时,他省吃俭用买了一艘木船,往来于广元与蓬安、南部、顺庆,以运卖煤炭、茶叶为生,他也因此认识了在蓬安码头边卖甜糕的漆素清。那时驾船往来于广元与南充要用时30天左右,刘芝义每次抵达蓬安时,就以买甜糕为借口到漆家串门,年轻、能干的他给漆家人留下很好的印象。经人说媒,20岁时他与漆素清结了婚。此后,刘芝义掌舵,漆素清煮饭,两人在船上开始了新生活。
两人共育有8个子女,其大儿子刘建民告诉记者,父亲很爱船,在其他船工逛街或休息时,他还在养护自己的船,“父亲就站在江边,江水漫过他半截身子。”刘芝义的小儿子刘建平也告诉记者,1956年,刘芝义加入航运公司,直至1983年退休。 自学知识
用废旧材料做模型船
“虽然轮船逐渐替代了木船,但我依然热爱木船。”刘芝义说,2004年5月他看见邻居孩子在玩一辆玩具小汽车,这让他突发奇想:自己做一艘遥控小船。
随后,刘芝义买来遥控车,备齐剪刀、铁钳、螺丝刀等工具,从废旧站买来易拉罐、合成板等材料,每天足不出户,在家中不停地拆装、组合遥控车,探索其工作原理和线路分布。经过反复尝试,掌握遥控车的结构和电力原理后,又利用新掌握的知识制作遥控模型船。 “这样组不对,那样装也不对,好不容易组装成功,却不能通电。”刘芝义说,组装不成功,他就再次尝试,线路不通电,他就向附近的电工请教。
经过半年的不断实验、改进、组装,刘芝义终于做成了第一艘模型船:用铁皮焊接的船身,用合成板制作的甲 板、船舱、梯子,用易拉罐铝皮剪成的螺旋桨、舵叶,以小号蓄电池做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又给自制的3艘模型船装上遥控设备,让它们能下水“航行”。
虽然已33年未再掌舵,但掌舵木船划行在嘉陵江上的日子,却时常出现在刘芝义的梦中。每逢晴朗天,刘芝义把自制的模型船放进嘉陵江,任其纵横驰骋。刘芝义说,每当这时,他总感觉又回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江上生活。 据《南充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