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柴心怡昨约见记者回应本报报道:
主城区“堵点”街面可不可以这样改
本报讯 “《南充晚报》针对主城区交通设施改造问题连续发力, 直击社会热点,反映市民关切,值得赞赏!”昨(22)日,市人大代表柴心怡约见记者表示, 深受市民关注的市育英路和滨江中路交通改造事项同样牵动了代表们的心,由他带头提出的《关于育英路、滨江中路交通组织改造建议》已提交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
育英路:绿化带能否动一下?
育英路地处主城区主干道人民中路和文化路之间,为市区一级干道,加之这段路上有南充五中、五星小学、西华师大3所学校,还有顺庆区公安消防中队、顺庆区公安分局等单位,交通压力非常大,“遇峰即堵” 几乎成为此路段的常事。 市民对此路段要求交通改造的呼声甚高, 本报也曾多次刊发相关报道。
“育英路交通设施具有提档升级的条件。”柴心怡介绍,育英路目前为双向4车道,道路中央设有隔离栏,两边人行道各有一排行道树,街面设机非隔离带,也种有行道树。可以移除机非隔离带上的行道树,把该街区改造成双向8车道, 毗邻的人行道开辟出公交专用道。此外,在西华师大老校区南大门外设置固定的隔离栏,顺庆区公安消防中队外设置可移动的隔离栏。 该路段上各单位车辆进出,可以绕行至育英路两端的路口集中调头。
小东街:可否建上跨匝道过街?
滨江大道中段已成为交通瓶颈, 车流量大但仅有双向6车道,与南北两端双向8车道的条件不匹配。而且,滨江大道中段丁字路口较多,有市民表示, 应尽快解决丁字路口交通拥堵问题。对此,柴心怡说,以小东街为例, 从下中坝嘉陵江大桥落地匝道驶出的车流和滨江大道南北向车流, 与此路口左转车流形成严重冲突。 其中, 又以从小东街驶出、左转进入滨江大道的车流最大。因此,他建议,在小东街出口宽阔地带建上跨匝道, 从小东街驶出的左转车辆经匝道跨越滨江大道, 在东边落地并线。从滨江大道南面驶来、左转进入小东街的车辆, 也可以采取修建类似上跨过街匝道方式,避免与滨江大道南北向车流相互干扰致堵。
交警回应
“代表版”育英路改造方案有提升空间
昨日上午, 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邓维。 他表示,“代表版”育英路改造方案利于交警的组织管理,但仍有优化空间。 邓维说, 育英路的树木有多年历史,备受市民呵护,可以采取保留行道树、缩窄花台的方式拓宽车行道。 育英路上的斑马线应设在人流量更大的南充五中大门口附近, 此处可设红绿灯,在行人过街的空档期,需要掉头的车辆可以在此掉头。 完善后的方案更符合各方利益,但是道路两边非机动车道将无法停车,给到此路段接送学生的车辆带来不便。
小东街可通过优化交通组织缓堵
邓维说,“代表版” 的小东街交通组织方案也是一个很有创见的思路。但是,建上跨桥所耗用的财力巨大。其实,该片区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将大东街、小东街片区实行顺时针单向通行,形成一个交通环线,再通过红绿灯进行调控,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疏解交通干扰问题。 这个方案没有“代表版”的解决方案彻底,但是耗资极少,只需增添一组红绿灯就行了。若排除各方面制约因素,“代表版” 交通改造方案的视角和思维都很新颖且更有效, 如果决策部门通过并执行,将极大改善该片区交通拥堵现状,缓解城市交通矛盾。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