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回家工程”
为乡友回家发展创造机遇
“回家”创业做什么?这是每一个准备返乡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去年,市中区就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有关文件精神,实施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农村改革、“互联网+”、民生改善、基础建设、资源对接、资本合作等八大“回家工程”,供返乡投资者选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回家的乡友创新创业、再促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按照《市中区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实施方案》,到2017年,市中区将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个;新增高新企业2个,引进高新人才5人;新增外出务工人员及大学生返乡创业200人,带动就业1000人;新增电子商务创业50人,电子商务培训200人;新增返乡创业园区1个;新增内江籍农民企业家或知名人士返乡创业20人;新增特色优势产品5个,包装创业项目不少于100个。
五大扶持政策
重点培育“四类”主体创新创业
作为全国首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区”,到市中区创业有何优惠条件?
据了解,结合实际,市中区曾出台了《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试点方案》、《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印制了《内江市市中区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等政策宣传资料,给予返乡创业人员工商登记、税费减免、金融优惠、补贴奖励、创业服务五大优惠政策,重点培育返乡农民工、知名企业家、大学生群体、科技人才四类主体返乡创业,鼓励支持复转军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其他各类人员自主创新创业。
从2015年6月起,返乡人员凡到市中区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登记注册并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其中电子商务需半年交易1000笔以上或销售额在2万元以上);返乡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经就业部门认定后可给予40%的社保补贴和适当岗位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对返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可按规定同等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优化贷款审批流程,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期限2年,财政部门按规定贴息;贷款期满可展期2年,展期不贴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领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属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可按规定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财政贴息。
“五大特色园区”
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基地及载体
刘明权所在的市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既是市中区建设的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市中区为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为返乡创业者量身定制的创业基地之一。
该孵化器总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于2015年12月18日举行授牌暨企业入驻签约仪式,目前已有22家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入驻。
“孵化器高标准建设软环境,让入孵企业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将企业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据市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介绍,孵化器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场地、办公设施、资金等优惠政策,还配备有专业的创业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咨询。
记者了解到,在三年试点建设期内,市中区将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接国家“双创”及“回家工程”政策,抓紧创建“五大特色园区”,即依托永安、朝阳、凌家、龙门、伏龙等乡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积极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依托乐贤工业园区、白马科技孵化器、城西工业园打造的精品工业园区;以内江恒世达建材公司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为依托,打造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绿色基地;以内江市润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江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项目为核心,打造生物科技园区;依托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电子商务发展集聚区,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基地及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