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是不是被一线城市上海、深圳的最严楼市调控给“吓到”了呢!一线城市房价飙涨只是个例。请不要忘了,三四线城市还有庞大的库存需求去化。“去库存”大风向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响应了“因城施策”的要求。
全国楼市,不同地域不同政策
从目前上海、武汉、南京、深圳出台的楼市新政来看,其调控的主要目的在于遏制过热的“投资炒房”,对于刚性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
上海、深圳等地的管控政策关注度显然盖过了其他地区的楼市新政。本月初,在“去库存”的压力之下,沈阳曾出台“零首付”购房的政策,但随即被连夜叫停。28日,该地重新出台房产新政,共22条,对贷款及补贴等事项做出重大调整。
月初,济南、成都等地也加大了政策刺激力度,在公积金贷款额度、房地产交易契税等环节作出调整。即便是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也在本月15日实施契税新政,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90平米及以下,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90平米以上减按1.5%。
从全局来看,目前全国的楼市呈现出“一些地方在严管、一些地方强刺激”的分化格局,严管的集中在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及小部分二线城市,而需要刺激的则是绝大多数的二三四线城市。各地政策的千差万别,正是在去库存命题下“因城施策”的结果。
“因城施策”才能排除风险
此番极具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除了防止楼市畸形发展导致崩盘风险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即是为避免一线城市的“虚火”烧至二线城市,引发大规模“高烧”。
一旦二线城市的房价被一线城市拉高,在本来需求不振的区域将会出现“高价”与“高库存”并重的情况,资金与优势资源依然流向一线城市及其他热点地区,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将会加剧。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监管层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可以预见,未来全国楼市分化的格局将会继续,但也会有新的变化出现: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在新政下震荡企稳,周边城市迎来“被炒”风险,大部分二三四线城市仍存去库存压力。
总体来说,在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下,没有哪一种政策能够适应所有市场,而局部地区的调控措施更无法代表全局性的大势。而在将来,如何应对楼市新的变化、挑战,因城施策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shqianyy
来源于:中国经济网
|